疫情期間大家好好保重。

目前分類:2018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1.jpg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FB粉絲」按讚,謝謝。)
 

 

即將於201854~2018513日登場,第十一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今年的「焦點影人-真實可待」單元,是拉脫維亞(Latvia)的紀錄片導演,196264日生,現年55歲萊拉‧巴卡尼娜(Laila Pakalnina)196264日生,從1991拍攝第一部作品「麻布日記」(Vela)開始,一路創作至今超過20部,這次精選了其中15部作品(http://www.tidf.org.tw/zh-hant/category/shows2018/5318)來台交流。

 

萊拉.巴卡尼娜是拉脫維亞最著名的導演,不論紀錄片或劇情片,都持續獲得國際重要影展,如坎城、威尼斯、柏林等影展的選映肯定。從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進入莫斯科電影學院,開始接受正規專業的電影導演訓練,就此開啟紀錄片創作之路,她的作品源自日常生活所見所感,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擅長以鏡頭補捉平凡百姓的七情上面,加上精準的剪輯與與活力十足的配樂,在看似熱鬧非凡的場景中,卻又能洞察國家、社會與家庭親子的脈動,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一路紀錄見證了拉脫維亞,從蘇聯獨立到加入歐盟的歷史變遷,讓人在觀影歡笑之餘,有多所領略觸動心深底處。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兩部,首先是一部片長只有2分鐘,2016年就曾來台參加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短片「關於人生的短片」(Short Film About Life),另一部則是2015年拍攝,2017年代表拉脫維亞參加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角逐的作品,片長136分的「黎明公社」(Ausma/Dawn ),雖然最後未獲提名,但不損本片精彩與可觀之處。

 

「關於人生的短片」(Short Film About Life)全長只有短短2分鐘,一個場景,8位足球隊員面對比賽輸贏的各種人性反應,你還在期待後續會有甚麼發展時,影片就嘎然而止,留給觀眾一種措手不及的突兀感,因為影片太短,自然不會有預告片,想看就直接買票進場,「關於人生的短片」(Short Film About Life)與「黎明公社」(Ausma/Dawn )兩部一起看

 

<電影本事>

足球場上,哨聲劃破凝結於空氣的寧靜,球員八人一字排開站立、搭肩等待,時而抽身蹲坐,或踱步在旁,每球都參雜許多悲喜、友誼、願景,屏息以待那一刻。

000.jpg  

<201854~2018513日登場,第十一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上映場次>

場次地點                   場次地點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FB粉絲」按讚,謝謝。) 

 

你印象中的大溪地(Tahiti),是不是還停留在旅遊書中的簡介,一處位於南太平洋中部的人間天堂,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風群島上,四周由珊瑚礁環繞,人們和善樂天知命,總是笑臉迎賓的最大島嶼?

 

並不是每一個被殖民的島嶼種族與人們,都能像台灣一樣幸運,在經過長達50年的日據時代結束後,發展到今天成為一個民主國家,擁有自治的能力,至少,184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至今175年的「大溪地/法屬玻里尼西亞」就不是。

 

即將於201854~2018513日登場,第十一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國際競賽」單元中,卻有一部由比利時導演5十分激烈,參賽者來自全球,初審從多達1,824部投件作品,挑出決賽入圍的15部影片,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部由比利時導演安妮克.海瑟林(Annick Ghijzelings)執導的紀錄片電影「在海中央,我的家鄉」(Ma'ohi Nui, in the Heart of the Ocean My Country Lies),掀開了這世人不知的殘酷真實面貌,透過 Flora Devatine 感性動人的旁白,娓娓道來大溪地子民的美麗與哀愁。

002.jpg003.jpg  

「在海中央,我的家鄉」(Ma'ohi Nui, in the Heart of the Ocean My Country Lies),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pgCWYerzRj8

 

 <電影本事>

十九世紀末,當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馬歐希人變成了法國人眼中原始又奇異的大溪地人,他們便從此失去了語言、文化、記憶、歷史與身分。從1960年代開始,為期將近40年的核彈試爆,更是一步步摧毀了最根本的肉身存在。多向度的影像與聲音產生多種辯證,失根的靈魂們要怎麼從支離破碎中重新振作?

005.jpg006.jpg010.jpg  

在觀賞本片前,先請了解關於大溪地的簡介,請參見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A%AA%E5%9C%B0

 

西元前200年左右,第一批大溪地先民經過長途跋涉,從東南亞或印度尼西亞出發,經過了斐濟、薩摩亞和東加,來到了大溪地,1788年大溪地的酋長波馬雷一世統一大溪地,建立起「大溪地王國」。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喜歡我的電影文,請幫忙至「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 

 

一名有著憂鬱症,湖北出生,香港長大,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哲學90後文藝青年梁天琦,為何會主張「以武制暴,光復香港」?

 

他如何在一場發生在201628日旺角街上,原本只是單純警察取締無牌小吃攤販衝突的事件,後卻衍生成被香港主流煤體定義為街頭暴亂的「魚蛋革命」中崛起?

 

因旺角街頭衝突事件襲警被補又釋放,身為香港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的他,又為何會代表黨派,參與2016228日的「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最後卻因選舉主任認為他沒有放棄支持香港獨立而被取消參選資格,更面臨香港官方的審判?

 

201712月辭任發言人一職和宣布退黨的梁天琦,被喻為香港版「太陽花學運」領導人的他,又為何在選舉過後,選擇了遠離香港至美國哈佛大學求學,卻仍不忘四處在國外演講鼓吹「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從另一位同樣90後出生,去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年僅22歲的獨立電影導演林子穎 (Nora),所執導的記錄片電影「地厚天高」(Lost in the Fumes)找到答案,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拍了三部社運紀錄片,分別是《旺角黑夜》、《未竟之路》和《地厚天高》。

005.jpg  

即將於201854~2018513日登場,每兩年舉辦,今年是第十一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今年在「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專題下,共有六部關於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紀錄片,將於下個月登場與台灣觀眾見面,專題「敬!華語獨立紀錄片」蘊含著在中國,隨著近年國力強盛,官方對人民創作及言論自由的打壓越烈;在香港,紀錄片拍攝也越趨不易。然而,堅毅強硬、富含生命力的紀錄片作品,卻仍不斷誕生。「敬」不只是「禁」的諧音,也代表著「致敬與敬佩」。

 

其中這部由香港90後的年輕導演林子穎 (Nora),所執導的記錄片電影「地厚天高」(Lost in the Fumes),講述了主張「香港獨立」,代表香港本土民主前線派,參加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的90後文藝青年梁天琦,從選前到選後,在經歷過旺角衝突「魚蛋革命」事件後,個人的心路歷程。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