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jpg 

「願做彼此影子,永遠相守相依,大海能淘盡一切,卻侵蝕不了我們的曾經。」

 

        一部跨越出同志電影過於自我耽溺垂憐的氛圍,回歸探討人性情感本身的祕魯電影「暗擁」(西班牙文片名 Contracorriente 英文片名 Undertow 水中逆流 ),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我所看過的電影中,覺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它在代表祕魯角逐 2011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前,從2009年9月在秘魯上映以來,迅速地席捲了全世界,也像中文片名「暗擁」一般,靜靜地擁抱榮獲了包括日舞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在內的,全球各類影展39項大獎,以及21座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項的肯定,雖然最後沒能入圍奧斯卡金像獎,但絲毫不傷及導演的用心,與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普世價值。

       

       這幾年隨著電影、其他不同藝術表演形式,以及新聞媒體陸續地報導,過往在傳統兩性情愛議題探討之外,因為人們對於未知領域的驚懼與不認同,而顯得隱晦的同性戀神秘面紗,也漸漸地被揭開,只是新聞報導與電影的角度,為了討好主流社會的情愛價值觀,或是為了上映票房的考量,總不免刻意地將其歸類窄化成所謂的同性戀電影,而忘了回歸到人類情感糾葛本身的探討。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性取向為主的愛戀,牽扯到的其實都是人心的貪求癡迷與犧牲忍讓,人性的反覆與包容,也逃不出親情、愛情與友情,個人與社會族群之間的對抗爭奪。而一些媒體看似對弱勢團體的平衡報導,其間還是隱藏著異性戀主流世界,對於包括雙性戀、同性戀、第三性、變性者與雙性癥者的歧視與矮化,報導的切入角度,總不免跟愛滋病、吸毒等與社會邊緣負面的符號連結,報導的出發點,也常是流於對同性戀者扒糞的揶揄心態。

 

       最可笑的還有將同性戀者,一律刻板化成與帶有女性的陰柔氣質的男子,或是帶有陽剛氣質的女子的典型,彷彿唯有這樣的安排與報導,才能讓這世界保有一方淨土,而某些一向與人為善的宗教,在這類的性別議題上,更是爆衝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成了帶頭殺害眾生的領頭羊,卻忘了這樣的言行舉止,其實背後隱含的,恐怕是對於兩性平權的自我否定。

 

       再加上一些拍攝類似議題的東方導演,本身常常過於耽溺在自我唯美的自憐想像情境中,用著過於深奧難懂,難與一般大眾溝通的電影語言,除了滿足個人對於性別取向的自我救贖外,不曾達到真正跨領域的溝通任務。曾經在影展中看過的類型作品,還是讓一般觀眾,對於這陌生的情感領域,有著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的迷惑,並未真正消弭一般人對於不熟悉,或是對於同志未知領域的恐懼與懷疑。

 

       然而這部電影「暗擁」的出現,跳過了許多過往作品,在異同性戀價值觀欲蓋彌彰的曲折,直接回歸了人性情感的糾結,導演跟編劇透過了巧妙的故事發展安排,讓同性戀與雙性戀的陌生議題,不再需要躲躲藏藏,而是直搗黃龍般地,挑動了主流異性戀觀眾的恐懼神經,片中藉由一女兩男之間的愛情、婚姻與家庭的撕裂變化,一段關於異性戀、雙性戀跟同性戀的情感爭戰起伏,觸及了許多過往不能說、不敢說、不肯說的禁忌,也衝擊了人們長久以來,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在親情、愛情、友情與社會道德與論下,所有不敢說出口的愛恨情仇,一次藉由電影「暗擁」掀了開來。

 

        電影「暗擁」片中不只將同性戀與雙性戀朋友,在面對愛情、親情與現實面的種種的心情困境,一一細膩地呈現,更難得是也深刻地展現,與描述了異性戀朋友,內心對於未知領域的恐懼與憤恨,不管是片中在情感上遭到背叛的妻子,從一開始的幸福、到知道真相的驚訝難以置信、再到後來的爭吵憤怒,,最後來到了選擇原諒,卻又無法完全釋懷的的心情轉折;還是身為同志的母親,因為背負著主流社會長久以來的道德壓力,因為對於同性情感領域的一無所知,從一開始不願相信兒子性別取向事實的怒言喝斥、斷絕親情,到苦苦以死相逼的種種看似以愛為名的疼惜,到最後卻親身看到了因此喪命深海暗潮的兒子屍體時的愛恨起伏,都讓人十分動容。

 

       電影末段,演到了主角之一,一位外地人的母親,飄洋過海遠渡重洋,第一次來到了祕魯的小漁村,卻是來收同性戀兒子被大海吞噬的冰冷屍體,面對的,是一群跟她一樣,有著自認是異性戀主流價值觀,保守傳統村民竊竊私語的批判,當她在整個過程中,要一邊獨自承受那種失去至親無言的悲痛,又必須要忍受一般外人無知的道德譴責時,她終於在霎那間明白了親生兒子,一生中長久所需面對的壓力,那種難以言喻,即使是面對深愛的人,也只能躲在暗處擁抱的無奈。

  

      人性何其殘忍,可以因著自己的恐懼,就集結了大眾無知的力量,去剝奪相愛的人們牽手擁抱的自由,而一切僅僅源自於他(她)們與眾不同的性別取向。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