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poster.bmp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如果說「全面啟動」(inception http://wwws.tw.warnerbros.com/inception/mainsite/) 是今年最創新的西片電影類型,那麼「告白」(Confession) 無疑的就是今年最創新的東方電影類型,兩部電影故事結構與人物不同,但都跟人性心理與潛意識的探討有關。前者是「垂直式」的「時間旅行」,透過反覆穿梭在夢境與實境的人物冥想,營造出一種真假難辨的奇特氛圍;後者則是「水平式」的「空間跳躍」,透過故事中不同空間人物的各自告白,引出一段令人驚異的,關於師生之間罪與罰的報復之旅。

兩部影片在視覺特效運用上,都極具震撼力,出色的影像張力,不僅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深深被吸引,也增添了對劇中迷離難解情節轉折的說服力,喜歡跟導演與編劇鬥智解謎的觀眾,絕對不能錯過這兩部2010 最具原創的電影。當然也要提醒大家,要看這部電影,最好事前先做點功課,或事先了解導演中島哲也的拍片風格與過去的作品,或是先看過原著小說作者湊佳苗的作品,而在戲院裡看這部電影時,要具備耐心跟專注力,不然很容易看到一半,就被撲朔迷離的劇情轉折,給弄得天旋地轉七葷八素的,不過幸好這部電影的視覺變化,真的十分魔幻炫目,光是視覺上的吸引力,就可以讓人目不暇及嘆為觀止,應該還不至於會覺得無聊才對。

 

「告白」(Confession)這部電影的主要命題,如果簡單地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生命,是珍貴的? 還是微不足道的?

 

導演中島哲也(Tetsuya Nakashima),在片中透過一連串看似各自獨立,卻又相互糾結在一起的事件,從「少年殺人」、「戀母情結」、「婚姻與個人事業發展」、「溺愛」到「師生互動」、「校園霸凌」,去探討生命的存在,究竟是珍貴無比,還是微不足道的? 因為不同的觀點,會決定你在看完這部電影結局時,對於電影裡的老師報復與兇手犯案動機的同情指數與立場態度。

 

「告白」中文版電影預告,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zcUO7j8I

 

本屋大賞第一名小說《告白》驚人的改編震撼大銀幕,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QzfCIA10k

     

在開始剖析「告白」這部電影的故事之前,先來介紹這部電影的導演與電影改編的原著小說。 導演是出身自廣告導演的中島哲也所執導,他過往的影像風格一向瑰麗魔幻,充滿明亮多彩的顏色,從他之前執導的幾部作品都可以充分欣賞到,他獨有掌握繽紛色彩來說故事的特質,但在「告白」這部電影中,他卻完全拋開了已往給人的印象束縛,以白、紅與灰三種顏色為主基調,貫穿了整部電影的映像,而這三個顏色的運用背後,都有著他獨有的內涵與寓意,稍後會提及。

 

2006年「下妻物語」深田恭子跟土屋安娜主演,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4T_K5ia-U&t=19s

 

 2006年「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谷美紀主演,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5YiO1kSZdQ,另有影評請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Memories of Matsuko」--- 被疏離漠視的人生風景  ) 

 

 與 2010年「幸福的魔法繪本」役田廣司、妻木夫聰與土屋安娜主演,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aY4uohm5U

 

先來介紹這部與電影同名的原著小說「告白」(以下本段關於作者與小說介紹,引用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5221 再加入個人意見補充說明),小說作者湊佳苗,1973年生於廣島縣。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系畢業。

 

2005年   入圍第二屆BS-i 新人腳本獎佳作。

2007年   獲得創作Radio Drama大獎, 同年還以〈神職者〉獲得第二十九屆小說推理新人獎。

2008年   收錄該作的出道作《告白》獲得週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第一名以及第六屆本屋大賞第一名。

 

其他作品還包括《少女》、《贖罪》、《為了N》。這本小說從2008年在日本一出版,得到書店空前的熱烈反應,銷售突破67萬冊,並陸續得了不少獎,包括了 「2009年書店大獎第1名」、「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週刊文春『2008年Mystery Best 10』第1名」與「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小說故事講述的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經過她私下調查後,發現兇手竟然是是班上兩位學生,也得知了兩人荒唐的殺人動,於是痛失愛女的老師決定辭職,也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但選擇在最後一天上課時,向全班學生告白,但這樣的告白,卻也在全班37位學生心中釀成了軒然大波,這之後跳躍式的情節中,我們從跟命案有所牽扯的學生們,一位一位輪流的告白中,得知了令人驚駭的犯罪動機,也看到了老師天衣無縫的報復手法。

 

小說作者湊佳苗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寫出了一種全新的校園犯罪故事。小說中各篇章,藉由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A 與B、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不同觀點與角度的告白,一步步抽絲剝繭,逼近了少年犯罪背後的動機,也逐一觸及了「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存在於日本現今社會真實發生的親子與學校教育問題,相信不同背景的觀眾,來看這本小說,或是由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都會有很深的感觸,同時可能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立場與結論。

C.2.jpgC7.jpgC21.jpgC9.jpg 

那麼所謂「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指的又是甚麼呢? 那就要跟你介紹另一本書「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407) ,「罪與罰」是杜思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代表作之一。杜思妥也夫斯基是俄國十九世紀小說大師,也被喻為史上最偉大、最佳的小說家,他的四部長篇巨構: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白癡(The Idiot)、群鬼(The Possessed/The Demons/The Devils)及卡拉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mazov),都是文壇不朽傑作。  

 

 「罪與罰」是杜思‧妥也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深奧難懂,描寫人類普遍的陰暗面,以及在異化環境中的心理活動,揉合了宗教、哲學及政治沉思,所以也有人說杜思‧妥也夫斯基是文學界少數的心理學家。「罪與罰」小說裡,描寫一名貧窮的大學生拉斯‧尼科夫,住在聖彼得堡一個出租的窄小的房間裡。他長期患有憂鬱症,由於情緒不穩,終於和外界失聯,也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犯罪之路。他原想為了社會大眾的福利,並幫忙解決母親和妹妹生活的困境,於是用斧頭砍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這也讓他的靈魂陷入了煎熬、撕裂的痛楚中。後來遇到了擁有聖潔靈魂的少女蘇妮雅,一個為了不幸家族淪落風塵的妓女,幫助他走向贖罪重生之路。自首認罪後,他被判刑放逐西伯利亞服八年苦役。

 

 「告白」裡的兇手學生A修哉與B小直, 或是其中另一位殺害全家的女同學美月,都有著類似「罪與罰」小說男主角的成長困境,不管是因為來自於母親的漠視還是溺愛,而小說的寫法不是像一般推理小說,先出現一堆未解的謎團線索,再一步步跟著作者的文字,解開最後的兇手之謎,而是一開始就由老師點出了犯罪的兇手在學生裡面,進而看著老師如何故佈疑陣,一步一步玩起貓捉老鼠的玩弄遊戲,這期間的手法,就是所謂的反推理,也因為的嶄新小說推理,夾雜著跳躍式的犯罪與嫌疑人的心理告白,讓我們一邊看著老師如何玩弄著學生,一邊卻因為之到了學生犯案的動機後,陷入了道德與法律的不忍與衝突。 

 

導致觀眾在愈接近老師揭曉謎底時,觀眾的心中可能也亦發地五味雜陳,從一開始可能一面倒地同情慟失愛女的老師,到最後陷入不知道該同情誰的兩難,而導演中島哲也(Tetsuya Nakashima),透過他高超的拍攝技法,像是從過往拍攝MV與廣告手法中,常會運用的男女主角擁抱、擁吻、對戰等慢動作凝結、定格,加上爆裂場景倒轉、剪接等方式,即便是主色調是偏白、灰的色系,紅色點綴其間的運用,整部電影還是充滿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迷離視覺美感,當然在電影從中後段的高潮到結局前,的確有一段轉折,因為太多不同人物,同事緊湊多向式的告白,讓人會有一點摸不著頭緒,也是全片唯一,讓我覺得稍嫌沉悶的片段,但過了之後,整部電影就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讓人看得餘味無窮。

C5.jpgC4.jpgC6.jpgC15.jpg 

電影劇情,大抵跟著原著小說的故事走,電影故事一開始的畫面,是在一個被認定為年度牛奶飲品示範學校的校園裡,學生們歡樂地引用著牛奶的場景,但鏡頭一轉到松隆子擔任的導師森口悠子的教室裡,學生依舊嘈雜不堪,對在講台上的女老師,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敬意,但隨著老師一段一段讓人驚愕不已的談話,從自己的不受學生肯定,但也不相信學生的談話,轉到揭露學生們,都很崇拜的一位到死都還努力教學的「勸世老師」櫻宮老師,原來是森口老師的未婚夫。 

 

而他之所以離開人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罹患了愛滋病,再從自己的女兒愛美,在一年前,無端地死在校園的游泳池裡,一直說到自己決定辭去教職,選擇在最後一天,向全班同學的告白,這些話逐漸吸引了原本吵鬧的學生,也讓他們都安靜了下來,只是沒有人想到,更令人震撼的還在後面,森口老師宣佈了她私下調查命案的結果,也知道原來兇手就在全班的學生裡面,而且她還在牛奶中,加入了她先生的愛滋血,讓他們喝下作為報復,這時候身為兇手學生A 修哉與B,小直, 卻有了截然不同的反應,一位哭著奪門而出,從此自閉在家,另一位則是胸有成足,繼續暗中計畫著更驚人的殺人行動。 

 

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導演如何運用白、紅與灰色三顏色,來推進故事的發展。牛奶的白色基調,代表著是屬於一般人眼中看到的,屬於校園裡師生之間原有的純潔,是在校園裡,學生與老師言行間該有的良善互動,也代表著社會道德與紀律對校園教育的的期許大傘。

 

然而當老師說出了,她暗中將先生的愛滋血,滴進了兇手學生喝的牛奶時,也等同戳破了校園表面那層看似天真單純的的潔淨,讓人隨著森口老師近乎冷酷的告白敘述中,發現原來在看似平靜的校園裡,即使有老師用著無盡的愛心,在關懷著教育著學生,但暗中還是有著,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一再地發生,而令人髮指的,由於日本社會的報導與法律的規範,反而讓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們,知道了原來自己犯下再大的罪,法律都會保障他們罪不至死。

 

於是一些家庭破碎或是家庭教育失衡的學生,便毫無忌諱地作出了令人髮指的殺人事件,只是這次他們殺的是單親女老師森口悠子,唯一摯愛的4歲幼女愛美,而讓人驚訝的是,兩名學生天才少年A修哉與資職普通的少年B小直,共同犯下殺害老師的女兒動機,前者學生A 竟然只是因為之前的所作所為,都得不到離家已久母親與社會的注意,而決定模仿當年搶走他以發明成就得獎新聞風采,另一位以殺害全家上了新聞頭條的女生手法,以殺人來引起更大的注意。而本來小女兒還有機會存活的,卻在後者學生B 小直為了證明他比天才學生A 修哉更有能力,親手將原本尚存一息的小女生丟進游泳池,眼見得她活活地溺死,然後還去跟學生A修哉炫耀自己的能耐。

 

這一切匪夷所思的少年犯罪行為,到了單親女老師的手上,不再是像傳統的老師,以無比的愛心,選擇了原諒與釋懷,而是選擇了佈下了天羅地網,讓兩位兇手嚐嚐被人迫害的感受,而電影從此開始便陷入了灰色迷濛的基調,而隨著一段段相關人物的各自告白,從看似沒有連結,到慢慢凝聚成整個兇殺命案的動機,與隨後女老師的報復,這期間每一個人的潛意識心態與內在心理的轉變,灰色正是最好的反映,游移在法律與道德,親子與師生關係、天才與平庸、愛與被愛、恨與報復之間的種種轉折,都在一層層的迷霧逐漸退去時,有了令人驚異的發現與解答。

 

關於老師如何迫害的部分,正是本片最精采的情節轉折,所以在此就保留,留給所有想看的朋友,自己進戲院去看,只能說那樣的結局,真的出人意表,所引發的法律、道德等層面,師生關係、學校教育等傳統價值等同於完全被撕裂,究竟老師的復仇做到了這地步,會不會太過火,我想每一位看過的觀眾,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與接受程度。

 

不過我覺得最讓我覺得興味盎然的一句話,就是電影最後森口老師,拉起了跌坐在地上的天才學生A 修哉,跟他說的最後一段話的結尾:

 

「這就是我的復仇,過了今天以後你將重生...」然後頓了頓,臉上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說了: 「開玩笑的。」隨即電影便結束。

 

但這四個字「開玩笑的」,卻讓我看完了頭皮發麻,因為它留下了無限可能的臆測,也可能是導演,在翻拍原著小說後,留給了觀眾更大的思考空間。

 

臆測一: 你將重生的說法是「開玩笑的」,也就是背後可能還有,更驚人的報復手段在等著學生A。

 

臆測二: 前面一大段森口老師用手機跟天才學生A修哉說的,所發生的那些事,其實都是假的,是開玩笑的。就像她跟另一名被殺害的學生美月說的,她根本沒有將先生的愛滋血放進牛奶,一切的言語,都只是為了讓兩位兇手學生,活在自己的心理折磨中,老師的一切報復手段,都只是心理上的折磨,而不是我前面提到完全打破了社會傳統的師生關係與法律規範,所以原本擔心電影過激情節的觀眾,可以不必太憂慮,老師的報復還是有分寸的,是符合情理法的。

 

臆測三:整部電影的情節是虛擬的,是「開玩笑的」,裡頭種種令人驚恐的弒親事件都不存在,那那那....這玩笑未免開得太大了,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是付錢買書,還是買電影票進戲院看這部電影,也的確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呵呵!

 

如果這四個字,真的是導演在電影最後,故弄玄虛的回馬槍,是一種障眼法用來保護自己,免除日後遭受太多各界衛道人士批評的話,也是能理解的,畢竟這部電影,真的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小說推理,包裝了嚴肅的社會議題,掀開了日本當代社會,許多存在糾葛已久,卻一直未曾積極處理或面對的問題,時代與人心一直在變,如果社會的傳統價值觀與法律規範依舊蹣跚,繼續緩不濟急原地踏步的過著想像中的太平歲月,就不知道還會出現多少像學生AB 跟森口老師的罪與罰,導演的用心良苦與深刻思考,遠比電影裡那些令人眩目的影像畫面,或是衝突性的言行,來得更讓人佩服。

 

所以在看完電影,有了視覺與心理的雙重享受過後,如果你還能感受到原著小說作者與導演,意在言外的誠摯心意,毋寧會比單純只看了一部精彩的反推理小說電影,來得更有意義,至於對於影片深淺的領悟與感受,我想就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是有著類似故事中女老師的親身經歷的朋友來看,當然就不會像我這樣,平靜地看待這部電影了    

 

介紹完電影的故事情節,再回到一開始提到電影的命題 :「生命,是珍貴的? 還是微不足道的? 」,相信看完電影之後,答案也可能因人而異。對於一個人的愛恨之間,不同的立場,看到的輕重就不一樣,一如片中天才學生A修哉,在殺人跟殺了親人之間的反應,是如此截然不同的。小說作者跟導演,透過了不同人物近似自我剖析的告白,讓觀眾看到了,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立場與利害關係的人們心中,會有著怎樣不同的觀點與感受。

 

 

 

        只是,當愈看到電影末段,陸續聽完了每一個關係人的「告白」,明白了每一個人言行背後的成因,但知道了以後,心中卻浮現了一種不寒而慄的感受,只覺得心情愈來愈沉重,當一個社會的親子與校園教育,發展到這樣的情況,究竟誰是啟動那顆傷人按鈕的始作俑者? 是渾然不知自己拋夫棄子,為了追求個人事業的學者,那位在臨走前留給天才少年A修哉一段感言,而造成他偏差行為的教授媽嗎? 還是那個搶走修哉得獎風采,下藥慢性毒殺全家的同班同學美月,又或是大肆報導這事件的新聞媒體? 是因為那些渲染跟大篇幅的新聞版面,才刺激了渴望贏得母親注意力的少年,一連串瘋狂的偏差舉動嗎?

 

而身為一個班導,卻直言班上同學言行白目,也擺明了不相信同學,更利用來接替自己擔任班導的年輕熱血男老師寺田良輝(岡田將生飾演,這位就是之前演出另一部在台上映的電影「重力小丑」(http://isakakotaro.pixnet.net/blog/post/6315389) 裡的弟弟,他其實是一位演技很好備受看好的青年演員,但在這齣戲完全沒發揮到,真的被浪費掉。),藉由他對教育懷抱的崇高熱情,卻成了逼使學生B小直與母親後來的家庭不安。而身為一個老師,森口老師卻為了尚未出生小孩的未來著想,為了怕社會輿論攻擊,而選擇了跟有愛滋病男友未婚生子,之後又選擇不訴諸法律的公權力,而採取了更令人驚恐,不僅報復了兩位兇手同學,也在無形中傷了班上其他無辜的同學的手段,這樣的做法,究竟是老師自己本身的問題? 還是假道學的社會輿論與傳統道德標準所造成?

 

老師的報復手段,究竟是以大欺小,以老師之尊欺負學生的不良示範? 還是其實是凸顯了即使是一位老師,在面對巨大的社會價值觀,與法律無法保護真正的弱者的壓迫下,一種以小擊大微弱的反鋪? 這其間的誰是誰非,在一段段跳接著、羅生門似的告白中,對於施罪者的報復,在罪與罰輕重之間的拿捏,值得每一位觀影的朋友深思,無論你是抱持持著哪一種心態與觀點,或是同情那一方的朋友。

C 13.jpgC16.jpgc17.jpgC 1.jpgC18.jpg 

最後要特別介紹的是片中的兩位女主角,飾演森口女老師的松隆子,與飾演學生B小直的媽媽木村佳乃,加上飾演天才學生A修哉的教授母親,其實也是整個日本社會,甚至是台灣社會不同母親教養子女類型的縮影,不同的親子互動與教養態度,對任何人的一生,都有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也因此種下了片中所有恩怨的動機與開起了老師報復的念頭。看過電影的朋友會明白兩位兇手學生犯案前後的心理轉變,都跟他們的母親之間有著緊密的關連,不管母親是否在身旁,如果從華人傳統的「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來看,在片中老師對兇手學生的報復手段雖然殘忍,但也隱約呼應了子女不成樣,父母要負責的傳統觀念。

 

一向在日劇演出中,以氣質見長的松隆子與木村佳乃,在這部片中,一收一放之間,都有了突破已往的深刻演出,當然幾位配角童星的表演也十分出色,在導演中島哲也精彩的調度下,共同完成了這部精彩的電影,聽聽她接受訪問的拍片感想。

同時這部電影,也將代表日本參加明年201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可見其受到的肯定。最後跟你分享的是電影的主題曲,由在日本具有相當知名度的英國搖滾樂團 Radiohead 演唱的「Last Flowers」,從這首歌的旋律當中,還沒看過電影的你,也可感受一下那分迷離的末世紀氛圍。


告白 (Confession)

上映日期:2010-10-29

類  型:懸疑/驚悚、犯罪、劇情

片  長:1時47分

導  演:中島哲也

演  員:松隆子、岡田將生、木村佳乃

發行公司:傳影互動

官方網站: http://ifilm.pixnet.net /  與 http://www.facebook.com/ifilm.tw 

 

<註> 

1. 影片引用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 ,版權屬各相關電影製片、發行公司與上傳個人所有。

 

2.電影海報與劇照,引用自Yahoo奇摩電影「告白」電影劇照( http://tw.movie.yahoo.com/photoplayer.html/id=3526&tab=n ) 與 開眼電影網「告白」電影劇照(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cja22010910) ,版權屬發行公司傳影互動與相關網站所有。 

 

3.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