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jpg  

<寫在前面>

詩人楊牧先生(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筆名葉珊,慟於2020年3月13日與世長辭,享年80歲,楊牧,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親炙徐復觀、陳世驤。

 

我有幸於2011年看了楊牧先生的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並寫下觀影的感受,藉這機會與大家分享當年的感受,也謝謝楊牧先生帶給許多台灣學子豐富的詩學與文學的啟發。

 

        從今年(2011年)四月開始,在台北上映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The Inspired Island”: 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是由行人文化實驗室策畫、目宿媒體製作拍攝出品,關於台灣本土這些年孕育的詩與文學的大師一生的紀錄,很高興這部對於喜歡詩與文學的朋友,深具人性啟發的電影列車,最近已經開到了古都台南,從2011年9月16日開始,在台南國賓影城上映,台南喜歡詩與文學的朋友,千萬把握這次難得孺慕大師的機會。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文學電影,邀請了五位有著深厚藝術涵養的導演 (楊力州、陳傳興、陳懷恩、林靖傑與溫知儀),為六位著作等身的作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與楊牧),貼身描繪的記錄片「兩地」、「化城再來人」、「逍遙遊」、「如霧起時」、「尋找背海的人」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作家群中除了林海音先生已離世外,其他都尚健在,從七十幾歲到九十歲都有,這六位作家,有些出生於大陸,年少歷經戰亂,遷到台灣,有些出生於台灣,又為了自身理想,遠赴海外求學,在他們的身上,容或有著不同的鄉愁,但共同的特色,都是在台灣這塊豐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成就了他們精彩的一生,有了許多傳世的作品,我們何其有幸,能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過往的前輩們,這些真正歷經戰亂的人們身上,看見了人性聖潔光輝的一面,也映照出台灣島上如今的亂象橫生,另一群沉淪的藍綠政客與媒體,無知淺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任意受到操弄的盲目世代,為了個人或是政黨的利益,粗鄙地撕裂著族群歷史的傷口,自毀著長城。

 

        前輩作家們,不論中西,一生執著於創作的認真精神讓人感佩,從不曾因為耆耆老矣,而有著絲毫的懈怠,至今仍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精益求精,從不驕傲自滿,一如今年六月,看了西班牙大師畢卡索的作品展,不同的藝術家,有著不同成長的時空背景,在創作的旅程上,給與了不同的滋養,但不同於如今網路世代那些淺薄的新生代作家,腹伺甚窘又極其主觀,看不見謙謙君子的風範,讓人在看完電影記錄片,感動於這些文學大師,一生用心提昇自己性靈之餘,也不免有著一種「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的喟嘆。

 

         繼上一篇介紹了詩人周夢蝶的觀影心得「化城再來人」--- 詩壇苦行僧周夢蝶」(http://sunshinetoday168.pixnet.net/blog/post/34959701 ) 之後,今天要重拾文筆,介紹了另一位作家楊牧先生的作品。但在詳細介紹楊牧先生「朝向一首詩的完成」記錄電影之前,還是要簡單地再分享,有關「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的拍片緣起,看了這麼多有心人在這土地上努力地保存著台灣的瑰寶文學,真的讓人深深感動,原來在台灣的土地上,還是有些不昧於大眾流俗,不願與沒有是非只有利義嗆辣的低俗媒體起舞,而用心保存著優美文字作品的人們。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總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3gmVM45Nc

 

「他們在島嶼寫作」2011.4.6 六部文學記錄片聯合發表會,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C_LnZF1UQ

  

 

<作家楊牧介紹>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7%89%A7_(%E5%8F%B0%E7%81%A3


YMP1.jpg  

         楊牧, 1940年9月6 日出生,現年71歲,本名王靖獻,曾以葉珊為筆名台灣花蓮縣人,台灣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早期的楊牧,深受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經過留美生活的洗禮,開始對社會、進行關注。楊牧三十二歲以前的筆名為葉珊,三十二歲之後,改名為楊牧,可以看作是純粹的浪漫情懷與兼含人文關懷的分水嶺。

 

       中學時代起以葉珊為筆名,在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發表作品。最初進入東海大學就讀歷史系,後來因興趣不合,轉讀外文系。此時的楊牧,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如華滋華斯、拜倫、雪萊、濟慈等等。

 

       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隨後,赴美進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並獲藝術碩士學位。楊牧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余光中、葉維廉、王文興、白先勇等日後引領台灣文壇的作家。愛荷華求學期間,楊牧對愛爾蘭詩人葉慈,有著比浪漫詩人更多的關注。葉慈中年之後浪漫精神的提升、對神人關係的探討及評判現實社會,也影響了楊牧日後文風的改變。

 

        接著楊牧進入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系,獲博士學位。此時越戰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柏克萊大學是60年代反戰的領導者,抗議美國政府介入越戰。這使得楊牧感受到美國身為高度文明國家,卻同時也投入戰爭的矛盾性。

 

       1972年後改用楊牧作為新筆名。在改變筆名之後,其作品風格亦為之一變;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靜與含蓄,並且開始有了關心現實問題的作品。由憂鬱沉靜舒一己之懷,轉而介入及批判社會。楊牧曾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變是一種痛苦的經驗,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實。」這是楊牧開始關注社會人世的關鍵。

TW6.jpgTW4.jpgTW7.jpg

       曾任華盛頓大學教授、國立東華大學人社院院長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2000年獲國家文藝獎。

 

       1977年《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編者引介楊牧的文字,尤其代表了文學界對詩人的普遍認知:「楊牧是位『無上的美』的服膺者,他的詩耽於『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以及常使我們興起,對古代寧靜純樸生活的眷戀」。楊牧的詩作中表現了他對「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與「自然的律動」之外,還有對於鄉土的認同,對現實的關懷。

 

       楊牧積極介入現實層面問題的探討,提出許多對台灣社會的觀察、省思與批判,說理深切,展現濃厚的鄉土關懷,開闢了楊牧散文的另一風貌,其詩文多變,深沉,摸索傳統與現代之平衡。


       詩人兼學者的焦桐曾說:「楊牧是台灣最勇於試煉文字、語法、也最卓然有成的巨匠。」


<作品年表>

詩集

  • 《水之湄》
  • 《花季》
  • 《燈船》
  • 《傳說》

(以上為葉珊時期所著的詩集)

  • 《瓶中稿》(台北:志文,1977)
  • 《楊牧詩集 I》(台北:洪範,1978)(由以上五卷詩集合帙而成)
  • 《北斗行》(台北:洪範,1978)
  • 《禁忌的遊戲》(台北:洪範,1980)
  • 《海岸七疊》(台北:洪範,1980)
  • 《有人》(台北:洪範,1986)
  • 《楊牧詩集 II》(台北:洪範,1995)(由以上四卷詩集合帙而成)
  • 《完整的寓言》(台北:洪範,1991)
  • 《時光命題》(台北:洪範,1997)
  • 《涉事》(台北:洪範,2001)
  • 《介殼蟲》(台北:洪範,2006)
  • 《楊牧詩集III》(台北:洪範,2010)(由以上四卷詩集合帙而成)

戲劇

  • 《吳鳳》(台北:洪範,1979)

散文

  • 《葉珊散文集》(台北:洪範,1977)(文星出版社於1966年出版)
  • 《年輪》(台北:洪範,1982)(1974年完稿,1976年由四季出版社出版)
  • 《柏克萊精神》(台北:洪範,1977)
  • 《搜索者》(台北:洪範,1982)
  • 《交流道》(台北:洪範,1985)
  • 《飛過火山》(台北:洪範,1987)
  • 《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1989)
  • 《疑神》(台北:洪範,1993)
  • 《星圖》(台北:洪範,1995)
  • 《亭午之鷹》(台北:洪範,1996)
  • 《山風海雨》(台北:洪範,1987)
  • 《方向歸零》(台北:洪範,1991)
  • 《昔我往矣》(台北:洪範,1997)
  • 《奇萊前書》(台北:洪範,2003)(由以上三卷自傳散文合帙而成)
  • 《奇萊後書》(台北:洪範,2009)


4_Wen_Chih_yi.jpg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文學電影記錄片導演溫知儀介紹


         1979年生,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業。大學三年級進入資深電影剪接師陳博文門下,擔任剪接助理,學習紮實的剪接概念,與文本結構。溫知儀個人的影像風格,內斂而富涵深度,以影像語言,為訪談紀錄片,開啟了嶄新的風格。

         2008年,以公視人生劇展「娘惹滋味」獲新聞局電視金鐘獎八項入圍,獲得最佳迷你劇集導演等三項大獎,正式開始影像創作導演之路。2009年,第一支電影短片「片刻暖和」獲得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亞太影展最佳短片、杜拜國際影展亞非短片評審團特別獎等殊榮。

        2008年起受中國時報開卷週報之邀,連續三年執導《開卷十大好書Book Video》,拍攝林良、 陳芳明、楊照、詹宏志、 駱以軍 、劉克襄、顧玉玲等三十多位作家作品與身影,於網路及誠品各大書店播放。溫知儀的風格沉穩內斂,富涵深度,以電影的影像語言爲作家訪談紀錄片開啟了新風格。

     

2008年 公共電視人生劇展作品「娘惹滋味」,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y6Pt8hwQ4

 

短片「片刻暖和」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gSSEaq3hQ

 

   

  楊牧先生「朝向一首詩的完成」記錄電影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irTOy2fy8

  

2009.1.18 楊牧先生在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導讀「一首詩的完成」,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epSXXtpeQ&t=23s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借用詩人楊牧1989年的散文作品「一首詩的完成」為題,以詩的創作發想、到期間的轉折起伏,到完成詩作的圓融心境,暗喻對比詩人成長蛻變的過程,從自然好山好水的花蓮,到台北的菁英教育,再到柏克萊的人文薈萃,中間描述了詩人求學過程中的心境變化,所經歷的不同世代,從寫中文詩,到念東西比較文學,立足於台灣,放眼於全世界,跨越了中西語文的藩籬,也觸及了詩人在創作與生活中相互影響的呼應,個人的孤獨,對照世界人心的流轉,精煉成一字一句的詩作,以及不侷限的文學視野。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電影,從詩人楊牧朗誦自己作品的聲音,展開了一個年輕多感的鄉下少年,在當年物資缺乏的東台灣,如何藉由追求文學與詩的學習與心靈提升,撫慰了年少的失衡,與對這世界的控訴,從青澀年少,走到成就大師一生的巨作身影,從電影中許多身邊妻子、親人、同事、文友與學生晚進的採訪交談中,我們得以更進一步了解不同的成長背景與教育與人生經歷,對於一個詩人所賦予的創作養分。

 

         或許電影中因為片長的限制,對於詩人部分詩作的介紹流於浮面,欠缺更深刻完整的詮釋,但瑕不掩瑜,觀眾還是可以在看完記錄片後,瞭解到詩人在「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的過程中,那種一生永續的自我追尋,從對這世界的種種嚮往到質疑,從年少輕狂到人生始終追逐完美不妥協,都在其間的轉折了,成了我們最好的人生明鏡。 

TW8.jpgTW2.jpgTW1.jpgTW9.jpgTW10.jpgTW5.jpgTW3.jpg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The Inspired Island”: 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

上映日期:2011-09-16

類  型:劇情

導  演:楊力州、陳傳興、陳懷恩、林靖傑、溫知儀

演  員: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

發行公司: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fisfisa.pixnet.net/blog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

片長:75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   溫知儀

作家: 楊    牧

 

(註)

一、本文中介紹的電影海報與劇照,係引用Yahoo! 奇摩電影頻道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3818,與官網http://www.poemmovie.com.tw/Yang_Mu.phphttp://www.poemmovie.com.tw/Wen_Chih_yi.php 與 http://fisfisa.pixnet.net/blog,圖片使用僅作為推薦好電影之目的,無任何商業利益之考量,版權歸屬聯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與Yahoo! 奇摩電影頻道道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另移作商業使用。

 

 

 

二、本文介紹的電影影片,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是引用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版權歸屬Youtube 頻道、 版權歸屬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傳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