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jpg 

 

「父後七日」電影預告,影片轉載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YGqIV5WWs)

 

 

 

台灣本土嚴肅哀痛的死亡祭祀出殯大事,遇上了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最愛的西班牙甜蜜女聲Ana D 唱的Galaxia , 在她那一貫聽來總帶點疲倦,輕柔舒緩彷彿在你耳邊細語呢喃,卻又有種遠遠近近恍若隔世的疏離感時,東西方嚴肅與浪漫的氛圍交錯,本土與國際的文化衝擊,究竟會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請你在8月27日前往影院,看看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受到矚目與觀眾熱烈迴響的『父後七日』(Seven Days in Heaven) 就能體會了   

 

 

這部改編自2006年「林榮三文學獎」第二屆散文首獎作品(  http://blog.chinatimes.com/essayliu/archive/2006/12/25/138703.html ),由1980出生,年輕的原作得主劉梓潔,從她長約四千字的得獎散文,改編成電影劇本,與王育麟一同執導演的同名電影『父後七日』。故事講述的是父親病逝,女兒跟哥哥回家奔喪,在父親遺過世後七天,遺體火化下葬前幾天,與親友和葬儀社的土公仔、道士等業者之間互動的故事。

 

 父後_1~1.GIF S3.jpg朋奉_1~1.JPG  

 

電影的劇本對白、演出的形式,都跳脫出已往本土悲傷肅殺的氛圍,電影裡處處仍保有著台灣人獨有的幽默觀點,貼近本土人文的關懷,依舊犀利細膩,但不同於這兩年最夯的『海角七號』與『艋舺』的傳統純正本土味,或是緣自日據時代統治下的時代感傷,或許是因為劇中女主角阿梅,本身就是原作者的身影投射。

 

於是有了台灣年輕新世代獨有的樂觀視野,可以在保有本土文化意味的前提下,藉由女主角流利的多語言,與跨國工作的背景,很自然地與國際接軌,讓長久以來,我們老在政治與新聞媒體上,聽到高喊『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口號,有了最藝術又生活化的展現。

 

根據電影節播映後,導演與觀眾的座談互動,還有最近媒體的相關報導中,得知電影是在2007年開拍,為了節省預算,整個劇組移師到導演劉梓潔的老家彰化拍攝,當地的親朋好友都動員了。

 

就連劉梓潔外公也在戲中客串演出,幫劇中過世父親(太保飾演)的火化與出殯「看日子」的長者。故事的對白的確充滿幽默,但不至於淪為『搞笑』的地步,畢竟這還是一步探討生死大事,還有父女兄妹親子之間,跟死者家屬與殯葬業者之間的互動,只是透過戲劇性的對白與演出,將真實故事中發生的趣事,以輕鬆的筆法展現,但有時候愈是輕鬆以對嚴肅的生死課題,更讓人深刻動容。

 

嘴魚_1~1.JPG

  S8.jpg S9.jpg   S7.jpgS10.jpg

 

整部片子的節奏跟氛圍的掌握,力道拿捏恰到好處,除了要謝謝原著散文精采的對白改編劇本,與流暢的影像運鏡跟配樂外,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引起廣大觀眾的迴響,導演還應該好好謝謝劇中一干主要演員的洗鍊演技,非常生活化的演出,讓整部影片在悲傷與黑色幽默,甚至是有時浪漫有時荒謬的情感轉換中,得到了最佳的平衡,與最棒的渲染力。

 

在看片時就在想,這片中的演員除了太保(是演過世的父親)跟吳朋奉(飾演道士阿義)是熟面孔,較常在電影電視螢幕中出現之外,其他包括飾演女主角阿梅的王莉雯在內的主配角演員,像是陳家祥(飾演哥哥大志)、張詩盈(飾演道士女友阿琴)、陳泰樺(飾演表弟小莊)、朱家儀(飾演小護士)與王安琪(飾演道士舊情人美鳳)等演員都是陌生面孔,但是個個在鏡頭前卻是演來自然毫不生澀。

 

當時就在猜,應該都是具備有舞台劇場經驗的藝術工作者,果然後來上網去查(http://7daysinheaven.blogspot.com/search/label/%E6%BC%94%E8%81%B7%E5%93%A1%E4%BB%8B%E7%B4%B9) 果然幾乎都是影劇藝術系,或研究所科班出身,有過劇場演出經驗的優秀年輕演員。

 

 

難怪個個都像是在演技競賽,很『舞台劇』的氛圍,因為舞台劇演員演出電影電視,都會有巨大的存在感,不管主配角,都很難讓人不去注意他們的存在,這一點從李立群、金士傑這些如今已是大師級的演員身上,依舊可以看得很清楚,只是過與不及之間,還是要看導演到最後如何拿捏。 

 

以這部片子來說,劇中最光芒四射令人矚目的,當然是飾演道士阿義的吳朋奉(角色上不知道他算是主角還是配角,如果是配角,有一種演成了主角的感覺),但是片中太保跟王莉雯,幾場父女親情的對手戲,太保內斂又烘托新人身影的演技,在情感上的演繹,讓人更為動容。

 

 

因為演戲畢竟是一種團體表演,在既合作又競爭的氛圍中,如果能不失去自我的光芒,又能激發帶動對手的演出,讓整場對手戲不至於失衡,淪為一人突出的獨角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看電影的觀眾也許不是專業演員說不上來,但還是可以感受得到其中的差異。

 

螢幕快~1.JPG

 

家祥_1~1.JPG

詩盈_1~1.JPG

       

這部片子之所以會引起許多的迴響,除了是人生死亡大事的主題探討,不管是全球哪一國的觀眾觀看,都能引起基的情感共鳴之外,片中關於華人與台灣獨有的殯葬文化,更有其獨特的聚焦能力。

 

 

台灣早年喪葬繁文縟節等習俗,常常讓遺族,在面對失去親人的巨大傷痛之餘,還要任由不肖殯葬業者的予取予求,當然都是因為殯葬業者抓住了了,『死亡是人生最後一件大事,為人子女一定要幫過世長者辦得風光』的傳統心理,這其中有著台灣本土文化的影響,外有街坊鄰居與同儕背後議論口碑的壓力,內為人子女與親長之間的愛恨情仇。

 

電影本身跳脫了這些沉重的壓力,故事從女主角阿梅父親的突然辭世,一向在大都市工作的她,在返回鄉下處理父親後事的她,卻在短短的七天之內,跟哥哥經歷了一趟身心都匪夷所思、豪邁奇特的告別之旅,導演讓女主角以一種既置身事內,又彷彿旁觀的視野來觀看整個喪禮的籌備與進行,對於種種緊湊密集的追思哭緬,還有相對於死亡悲傷的葬裡本身,卻以一種近乎歡樂五光十色的喧鬧來進行。

 

 

身為喪者家人內心從震撼到錯噩的心情轉折,在種種看似荒謬的禮俗之間,卻又在無形撫慰了遺族的哀慟,但當一切的繁文縟節葬禮落幕時,阿梅對於父親那份深刻的追思,才在她依舊忙碌的商務旅行中,狠狠地勾動了她內心最深層的哀傷。 

 

最後想跟還沒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分享導演的一段話,也算是對這部片子的註解與導引, 希望能讓更多的朋友,用行動來支持國片復興,畢竟在有限的預算限制下,能拍出這麼獨特風格的影片,都是值得你花一張電影票的錢去鼓勵的,因為你所得到的,一定遠比一張電影票的價值來得豐沛得多。 

 

 

「至親的死亡,是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的功課。葬禮的繁文縟節,更是台灣人,尤其中南部子弟,生命中,時不時就要上演一場的戲碼。 道士、孝女、誦經團、折蓮花、冰庫棺材、白包毛巾、電子花車、孝服草鞋。花圈花籃罐頭塔。這些充分彰顯台灣人性格的職業、物品與器材,卻像帶一點禁忌 與忌諱似的,讓人看到它們,都要帶點敬畏,對死亡的敬畏。 

 

如果讓這些職業、物品與器材,變成戲劇的主角,讓它們盡情 就自身功能,表演、對話、甚至搞笑,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除了正視死亡本質之外,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故事。 

 

「父後七日」目的在於提昇戲劇質感,透過文學視角的觀感, 與大膽強烈的影像風格,走出「台灣寫實溫馨親情片」的既 定模式, 

 

在生猛俚俗中,有一份寬憫仁厚; 

 

在濃情冶艷中, 有一份雲淡風清;

 

在哭天搶地中,仍有一份從容不迫與怡然自得。

 

更簡單一點,「父後七日」正是希望讓觀眾身處再熟悉不過的 場景中,嬉笑怒罵,鼻酸眼熱,更重要的,找到自己的故事。」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上映日期:2010-08-27

類  型:劇情

片  長:1時32分(2009 / Taiwan / 35mm / Color / 92'  )

導  演:王育麟(WANG Yu-Ling),劉梓潔(LIU Essay)

演  員:太保、王莉雯、吳朋奉、陳家祥、張詩盈、陳泰樺、朱家儀與王安琪等

發行公司:海鵬

參展經驗 : 

★2010香港電影節 ★2010 台北電影節 競賽片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影展 觀摩電影
★日本福岡影展 亞洲焦點
★香港電影節 競賽電影
★韓國首爾數位影展 競賽片

 

 

(註)

 

一、本文引用之圖片與影片皆轉載自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 ---父後七日』(http://www.taipeiff.org.tw/Film/FileIntro.aspx?id=40&subid=5293&filmID=337 )  

 

、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