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0.gifL4.jpgL5.jpg

       聽到『記錄片』,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甚麼? 是貧窮無依的弱勢族群,在社會底層辛苦地掙扎求生的血淚? 是揭發政治黑暗貪官汙吏,在密室飲酒作樂荒淫的場景? 是野外貼近攝影,關於大自然生物的成長奧秘? 還是追蹤報導深奧學術研究的實驗成果?  

      不管是哪一面向的聯想,可能都脫離不了跟感嘆、憤怒、黑暗、嚴肅、冰冷等情感的輾轉,所以除非記錄片的議題跟你的生活相關,一般人很少會看紀錄片,更別說要你特別花錢買票進電影院,去看記錄片,特別是當記錄片的主題,報導拍攝的對象是舞台幕後鏡頭下的工作者,而不是那些永遠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台前明星偶像。

     但是當你看了下面這樣的一段介紹後,你的心裡會不會浮現一絲好奇,因此勾起了想去一探究竟的慾望?

      『他是台灣人不知道的榮光,卻是多少位大師導演背後的那雙眼睛…他的眼睛穿梭在侯孝賢、王家衛、張艾嘉、陳英雄、行定勳、是枝裕和等國際知名導演們的電影場景之間,他的鏡頭讓張曼玉、梁朝偉、舒淇、張震、桂綸鎂與周杰倫等明星,在電影中綻放了無比的影像魅力..』

    

(本文有關『乘著光影旅行』的圖片與影片,皆引用自

 1. 台北電影節官網記錄片介紹http://www.taipeiff.org.tw/Film/FileIntro.aspx?id=40&subid=5294&filmID=401 

 2.『乘著光影旅行』電影官網http://www.letthewindcarryme.com/ 與3. Youtube 相關網頁)

       也許你會也許不會,他是誰呢? 他是李屏賓,也就是贏得今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影片---『乘著光影旅行』(Let The Wind Carry Me) 的記錄對象,真正的台灣之『光』。

L9.jpgL8.jpg 

       李屏賓,1954年生,1977年入行,從事電影攝影33年的光影詩人,這部由侯導的助理導演姜秀瓊,與關本良,一台一港兩位導演,利用李屏賓跟侯導在法國拍攝『紅氣球』的期間,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貼身追蹤拍攝完成的一部紀錄片,片中沒有刻意對攝影大師亮眼成就的歌功頌德,也看不到上述提到記錄片時的嚴肅冰冷。有的只是對一位56歲的攝影工作者,經過多年的努力,對於工作與人生體驗的領悟分享,還有走遍了世界各國,在工作有了所成就之餘,對家人深深的情感,尤其是對多年不曾隨伺在旁的年邁母親,那份夾雜著不捨與疼惜的情感,這部紀錄片,就是記錄著一位北方漢子,走過的大半人生的一份省思,有著人生行旅的滄桑,在許多人豔羨的榮光下,對於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難以兼顧,對家人還有人生的一份牽掛與懸念。這部紀錄片沒有太多的粉飾,因為真實,所以讓人感動,電影裡看到的,不僅僅是記錄著這些年李屏賓在攝影上的藝術成就,是的,那些奧秘深刻的攝影技術的確讓人驚艷,融合參雜著東西方美學與禪學的光影魅力的確很玄,但真正感動我的,卻是那份在鏡頭之外,李先生所自然流露,對家人那份深刻的情感。  

       李屏賓從基隆海專畢業後,於1977年起加入電影行業,一開始從中影的燈光助理做起。一個非電影相關科系科班出身的人,從純粹對攝影的一份狂熱,到今天成為國際肯定的攝影大師,其間的心路歷程,絕對是相當艱難的。因為在那個年代,台灣電影工業剛剛起步不久,基本上還是個半手工業土法煉鋼的年代,攝影燈光師又是標準的師徒制,但有限的資訊,與人人都需要有一口飯養家糊口的青澀歲月,老師父難免都要留上一手,以避免吃飯的傢伙,一個不小心就給外人端走,更別提會有老師傅會主動教導,於是像李屏賓這樣初入行的學徒,都是要仰賴隨伺在旁的觀察學習,一點一滴地偷師與用功自學,慢慢地累積成自己的東西,這也養成了李屏賓凡事先主動全盤地細心觀察,也在無形中厚植了他後來更上一層樓的基礎。在片中有一段李屏賓,跟當年一起在中影工作的老同事好夥伴聊天的畫面,兩人跟年輕的攝影助理聊起了一段憶當年的對話,讓人聽了不勝唏噓,原來在那樣資訊有限的年代,學習的過程竟是如此的艱辛。而攝影本來就是考一個人的眼力,這中間要邁向成功的路上,除了要有先天對攝影鏡頭的直覺與敏感天賦,當然更需要後天遇上好的伯樂帶領,而侯孝賢在李屏賓的工作生涯中,正扮演著這樣的一個角色,1985年李屏賓跟候孝賢的相識,正式開啟了兩人的機緣,從那年合作拍攝『童年往事』開始,兩人開始有了緊密長期的合作,也一路拍攝了,多部得到國際影展肯定的電影,包括了

1985 童年往事 

1986 戀戀風塵

1993 戲夢人生

1996 再見南國,再見。

1998 海上花

2001 千禧曼波

等片, 其中『戲夢人生』和『千禧曼波』兩片,分別為李屏賓先生,獲得第30屆、第38屆金馬獎的最佳攝影獎,在他33年的攝影工作中,一共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九次,贏得了5次的桂冠加冕。有了第一個十年的累積,李屏賓從燈光助理,成了台灣電影界知名的攝影師,1988年,李屏賓受到了香港影壇的重視,邀他赴港為潘文傑導演的『江湖接班人』掌鏡。隨後又陸續跟許多不同的導演合作,包括了與許鞍華導演合作的1990 上海假期、1995 女人四十與1997 半生緣,『女人四十』也在第32屆金馬獎中,第二度幫他自己奪得最佳攝影獎。同時他也跟王家衛合作了1995 墮落天使與2000 花樣年華,其中憑藉『花樣年華』,李屏賓將自己的攝影事業,從亞太地區推到了全球,因為這部片為他贏得了坎城影展、金馬獎、亞太影展三個最佳攝影大獎。

L3.jpgL2.jpg  

       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流逝,與光影的消散,常常是渾然無知的,但對於攝影工作者而言,卻是天天要面對的挑戰,從年輕時的緊張、與時間競賽,想趕在光影流逝前的分秒,拍到導演想要的感覺,或是讓觀眾在影院會驚呼的視覺美影,大自然日出日落的重新洗牌,讓前一天的開心成功,僅僅留在那一瞬間,而當大家在影院裡為鏡頭散發出的美感生命力而感動時,幕後的他早已無暇在那一秒裡的成功溫存,而是要打起精神,重新面對日復一日的挑戰,來自導演與演員的要求、幕後工作人員的配合程度,更來自於毫不留情面的大自然,於是,經過了歲月與光影的洗禮,本來一顆激昂忙著與大自然對抗的心,他逐漸地領悟了順其自然臨時掌握的哲學,不是一昧地妥協退讓,而是懂得用更細膩的心,去觀察每天光影的變化,然後在人與天,機器與演員的流露感情之間,巧妙地用鏡頭搭起了最平實的橋樑。 

       對於別人口中驚豔不已的光影成就,李屏賓在訪談中的一段話,可以看到他人生的豁達與謙虛,他說:  

     『光,就是一個光,光是我自己打出來的,沒甚麼,真正感動我的是鏡頭前那些演員,當光就定位時,因為演員的走動,讓光影產生了變化,因此有了流動有了生命,真正很棒的是那些活生生的演員,在鏡頭前與光影產生的情感…..』 

而片中也採訪了許多跟李屏賓有過合作的大導演,其中侯孝賢跟李屏賓算是互相競爭,互相成就的合作夥伴,看看下面這段侯孝賢對於李屏賓的訪談:

『侯孝賢眼中的李屏賓

  我跟李屏賓合作,是從《童年往事》開始,之前我合作的攝影師都是陳坤厚居多,你知道合作久了之後,都會有一個既定的感覺,所以剛開始跟李屏賓合作,我感覺SIZE不是我想像的,不一樣FRAME,他起先也不習慣我的FRAME,就這樣一路拍,拍完了片子出來,他的師父看了覺得說他拍的很棒,這是合作的開始。 

  我通常就會給他難題、給他狀況,給他不容易拍的狀況,譬如拍《戀戀風塵》,雲一來,我說拍那個雲,拍那個雲的移動到那個山裡面,我很性急,有時候雨一來,我改幾個戲就改拍了,所以所有的東西都跟拍戲當下的現實跟現場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隨時在調整,但他每次都可以接招,每次都沒問題。 

  我跟阿賓很熟了,從《戀戀風塵》,到後來《海上花》、《珈琲時光》、過來《最好的時光》、《紅氣球》,基本上也是個形式,一個軌道以及他架一個機器,然後我說拍近的,或是稍微怎麼一個樣子,然後他就自己弄,我基本上就是不管,而且誰也不知道演員會往哪裡走,完全就交給他了。 

  阿賓很厲害的,他已經厲害到一個地步。他會找到一個最好的位置,可以拍這個空間的最好位置。演員也不用試戲,演員會怎麼樣演,會怎麼樣其實沒有人知道,都聽他的,完全是一種隨機的。我們眼光完全投在現實的,去看這個場景裡頭可以怎麼拍,這個能力累積下來,他就不是一種固定的打光方式,是來到現場一看,他就知道了,他已經有個捕捉真實的能力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很怪的,但就會碰撞成像是活的,盡量把這個空間丟還給演員,讓他們就進入,有了真實的情境,然後李屏賓就負責捕捉。這個就是我跟他合作,這種對影像、對情境、對整個真實空間、場景與人的掌握跟捕捉,養成我們對現實的某種眼光。 

  他隨時在拍,不只在拍片的過程,看景或什麼的,反正他隨時都帶著他的相機在拍,他以前還用那種最傻瓜型的拍,平時就是不停的在觀察,不停的在拍。他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創作者了,用影像去創作,即使今天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有這個那個,但是在限制,他也可以去做到。李屏賓已經到一個境界了。』 

      從一個性急又求全的國際大導演口中,說出了『鏡頭一旦交給了他,我就放心了,基本上就是不再管了』的話語,就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兩人之間,經過多年淬煉後,那份英雄惜英雄的深厚情誼,有趣的是在片中的訪談中,李屏賓倒是說出了他跟侯導的相處之道,有時候在『感覺』對上『技術』真的溝通不到,他又有把握可以拍出侯導要的感覺時,為了安撫侯導的心,他都是小施騙計,使用障眼法先拍了再說,等到侯導滿意了之後,再偷偷地告訴他,其實雖然不是依侯導的要求,但的確是做得到,兩人之間的情誼,也就在這種互相競爭求進步的努力中一起成長,到我們今天所看到兩人的成就。在這裡還可以聽到其他國際知名導演對李屏賓的談話: 大師眼中的大師之一: 法國導演吉爾布都,陳英雄 談李屏賓

 

大師眼中的大師之二:日本導演行定勳,是枝裕和談李屏賓

       還有博客來出版的『光影詩人李屏賓』一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4816)中,也可以看到相關導演對與李屏賓合作的感受。

     阿賓很厲害的,他已經厲害到一個地步,對影像、對情境、對整個真實空間、場景與人的掌握跟捕捉,養成對現實的某種眼光。他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創作者了,用影像去創作。李屏賓已經到一個境界了。——侯孝賢  

     李屏賓是個不斷思考著攝影的人。透過他獨特厚重的影像調性,成功地在銀幕上表現出前所未見的、絢爛的大正時代感覺。我認為,李屏賓的攝影,不僅對我,也給予日本電影很大的影響。——行定勳   

       李屏賓最令人懾服的是他優美的攝影機運動、對於色彩的精準與品味、拒絕華而不實的特效、著重角色心理動機的連貫性鏡頭,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追求自我挑戰與創新的精神。他是個很有才華的工作夥伴,也讓我們合作的電影擁有了無可爭議的影像風格。——陳英雄  

     我認為李屏賓是個人道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及樂觀主義者。在如此令人興奮的組合中,這部片對我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學習經驗。我非常樂意日後能再與他合作。——是枝裕和   

       李屏賓如同「美」的獵人,像追捕蝴蝶一樣,捕捉所有獨一無二的美。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師能像他如此自由的運用膠捲,顯像出一個幻眩的世界。——吉爾布都   

       很榮幸第一部自導自演的戲就跟賓哥合作。他拍的東西通常不用經過後期的調色,就很完美了。在淡水一起拍攝時,我們擁有了很棒的回憶和經驗,我也從賓哥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周杰倫

       另外讓李屏賓一直在電影圈興致盎然地玩了這麼多年,其中一個力量是來自於多年以後,有幾位陌生人到他面前,誠摯地謝謝他曾經拍過的電影,像是『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給了那個人很大的人生影響,我想這來自於觀眾衷心的肯定,其實比任何大師或影展的大獎肯定,都來得更讓人覺得平實而感動。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特別保留也強力推薦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的是,劇中關於他跟母親與家人之間,那份感人至深的情感。片中有一段是李屏賓因為傑出的攝影成就,受邀到北歐接受頒獎,特別從台灣帶著年邁的母親一起旅行,而那趟旅行,竟是那麼多年來,母親跟他之間唯一一次的共同旅行,他在頒獎典禮中特別謝謝主辦單位的邀請,讓他有機會能跟母親一起度過人生中難得而珍貴的相聚,當他幽默地介紹『拍了這麼多年,卻始終不知道他在幹甚麼』的母親給大家時,除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外,在年邁母親緩緩從座位上起身,跟大家揮手致意的身影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華人傳統文化社會中,那種不擅言詞,卻始終用最溫暖的心包容支持著小孩的母親,也看到了母親臉上的欣慰,與一種淡定的滿足,讓人深深動容。那種綿密的情感,在西風東漸,講究個人自由意志為主的台灣社會中,已逐漸地的流逝,我們已經很難在年輕世代中,不管是父母親或是孩子身上,看到那樣一個因生活所需,而飽經分離的家人身上,始終如一的溫潤與相互扶持。而這樣的流逝,一如最美的光影般,隨著時間一去不回,只能在當時鏡頭下捕捉到的膠卷中,重溫那份記憶裡的溫柔與溫暖。

他曾在片中提到,因為拍電影的關係,『世界變小了,家卻變遠了』他有很多年的三大節日,都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回家與家人團聚,這麼多年下來,不知錯過了多少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沒有太多時間在寡母之前盡孝,也沒機會陪伴在自己小孩身邊,跟著一起享受他們成長的過程,這些深刻的感受,都是李屏賓先生,對於自己人生難免的無奈與反省,非常值得您用心去感受,最後我想借用李屏賓先生,在片中所說的一句話,身為一位資深攝影人,在與光影相處了33年後,他希望藉由鏡頭呈現的是

『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還有希望的一點點光影』。 這樣一位充滿人文主義的光影詩人--- 李屏賓,所分享的人生領悟與希望,值得你用心一起跟他『乘著光影旅行』。

L1.jpg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上映日期:2010-07-13 ( 原已下片,因獲得首獎重新上映)

類  型:紀錄片

片  長:1時30分

導  演:姜秀瓊、關本良

發行公司:有得電影

官方網站:

http://thewind2010.pixnet.net/blog

http://www.letthewindcarryme.com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