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jpg 

 

 

2006年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奧地利 http://www.e-classical.com.tw/activity/topic/classic_famous/97/nov_intro.html ) 215歲冥誕,全世界的樂迷,紛紛以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向這位偉大的樂聖致敬,維也納慶祝莫札特215週年誕辰紀念所規劃的系列活動,由美國著名劇場導演彼得謝勒(Peter Sellar)擔任總策劃,選定「魔笛」、「狄托王的慈悲」、「安魂曲」等三大主題,邀集音樂、電影、劇場、以及建築等各領域的藝術家共襄盛舉。  

  

 

  電影部份特別邀請到台灣、印尼、泰國、巴拉圭、查德、伊朗等六國導演,重新詮釋為莫札特的時代精神,特別邀請到台灣、印尼、泰國、巴拉圭、查德、伊朗等六國導演,重新詮釋為莫札特的時代精神,以電影結合音樂的形式,表達對莫札特這位早逝的音樂天才的敬意。

   

 

 

 也就在今年的金馬獎國際影展也開設『加冕的希望:莫札特年紀念專題(New Crowned Hope : Mozart Year) 』引介給大家(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aspx?id=s-06-11),在七部電影中,我看了這部榮獲2006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費比西獎,由巴拉圭女導演帕茲恩希納(Paz Encina)執導的「巴拉圭的悠悠時光 Paraguayan Hammock 」。  

 

「巴拉圭的悠悠時光 Paraguayan Hammock 」外文版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18tD6n-7os

   

        『故事描述一對老夫妻如何在時間的流逝中,等待戰爭的結束,等待從軍兒子的返鄉,等待雨季的降臨,炎熱的初秋,時間靜靜地流逝在這靜謐的小村,老夫婦終日坐林間吊床上,引頸祈求雨季的來臨、戰爭的結束,也期待從軍兒子的返家,等呀等著,當所有的期盼終究還是落空,就像那彷彿永遠不會降臨的甘霖,生命至終只剩無盡的等待。全片刻意抽離煽情與暴力的元素,讓影像回歸自然的原貌,在柴米油鹽的純淨對話中,悄悄聽見戰爭的殘酷與動人的感情。』    

H1.jpgH2.jpgH3.jpgH4.jpg   

 

       不同於一般電影的影象豐富變化繁多,這部電影裡,演員與場景變化出乎意外的少,整部電影的影像,給人一種彷彿在看幾張連續的幻燈片般的定格,旁白與配樂,成了帶動引領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動力,透過老夫婦的對白,一方面降低了觀眾對被寥寥無幾場景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則藉由老夫婦那似乎永不停歇的叨唸中,對照出時光流逝的無奈,也傳達出老夫婦思念從軍兒子那種悠悠的情懷。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