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美食與旅行手扎」與「FB粉絲專頁」,旅行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八月中旬趕在賞蓮的最後一波,看到新聞報導,在故宮附近的至德園有大王蓮可賞,就找了一個週末前往尋幽探訪一番。至德園位於至善路與故宮路交叉口,還沒到故宮,除了自行開車前往的朋友,也有多條公車經過,可搭乘小18、小19、紅30、213、255、255(區間車)、304承德線、304重慶線,在「故宮博物院站」下車,走路1分內即可到達至德園。
至德園入口就是一座典雅的白牆灰瓦構成的中國風圓拱門,讓人有種走入時光隧道的清幽,裡面小徑曲幽一路綠意盎然,最大的吸睛點,一個是往內走的蓮荷池畔,有荷花、大王蓮、粉的與藍的睡蓮,因為造訪的時候已是賞荷晚期,荷花都已落盡,幸好還有一整片的大王蓮與睡蓮,這篇先跟大家介紹園潤的大王蓮,下一篇再分享清幽雅緻怡人心情的睡蓮。
另一處是園內的亭台樓閣,充滿古意盎然,園內林木蒼翠,榕蔭曲徑小橋流水,還可遠眺遠山白雲綠樹,走過了入口後這一段筆直的石磚道後,就可以看到園區的導覽圖,園區一共有九處亭台樓閣可以讓訪客一一細細品味,至德園的名氣沒有故宮門前的至善園來得大,少了如織的遊客,反而保有了園內的寧靜與美感。
至德園公園的園內設計,是以中國園林為設計主軸,置身其中處處都是美景,走累了也有古色古香的涼亭可隨時入內休憩,園內這一大片荷花池,應該是植物園的荷花池外,維護的最完善的公園荷花,一路沿著園區的木棧道,就可近距離欣賞荷花、睡蓮與大王蓮的美景。
荷花池的美,來自至德園認養人- 「國立故宮博物院」團隊的悉心照顧,每年立春後乍暖還寒時節,工作人員就會頂著寒意,涉水進入池中進行播種及育苗,等到新葉成長突出水面後,還要再進入池中進行拔草與施肥,以及後續的池內整潔清理工作,才能成就出盛夏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景。
維基百科介紹「大王蓮」是俗稱,正式名稱是「王蓮」,是睡蓮科王蓮屬(學名:Victoria)植物的通稱,此屬只有兩個物種,夏季開花,單生,浮於水面,初為白色,次日變為深紅而枯萎。擁有巨型奇特如盤的葉片浮於水面,群聚時就是「數大就是美」最好的呈現,以多變的花色和濃厚的香味聞名於世。
王蓮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直立塊狀,具粗壯發達的側根,質地軟而脆。葉子浮於水面,大而圓,直徑100 ~ 300厘米;葉子邊緣向上折轉、直立,高 7 ~ 10釐米;上面綠色無刺,下面深紅色,有突起的網狀葉脈,脈上具2 ~ 3釐米長的銳刺;葉柄長而粗且密布粗刺,一株大王蓮所有葉片,伸展開的覆蓋面約達 6~10平方米。王蓮的葉盤,可承受3個兒童(50~70 kg)的重量,甚為奇觀。
王蓮原產於南美熱帶地區,主要產於巴西、玻利維亞等國。須要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發育,適宜生長的溫度為攝氏 25 ~ 35度,低於20度時,植株會停止生長。那天下午抵達已經接近傍晚,還可以看到一些紅蜻蜓,停佇在大王蓮的蓮葉上,一派的悠閒。
再往前走就是已經枯落的荷花池,放眼望去是一片枯黃,別有另外一番風情,池畔還有龍眼樹,平常都只有吃到摘下在市場賣的龍眼,這是第一次看到龍眼樹的本尊,還蠻巨大的。
荷花池上還有不同的小道與木棧道,構成了整個「翠堤曲橋」,一路延伸而上到了一整片依山而建的「望雲亭」,抬頭可以遠眺遠山綠林,俯視可以看見整個至德園的荷花池,想必不同月份來看的四季風景各有其可觀處。
來到了「望雲亭」,可以從所立的碑文得之至德園的建築緣起,以及與故宮與至善園的關係。
從望雲亭的建築看去,都有一定的歲月痕跡,木柱上還有題字,身在其中讓人發思古幽情。
至德園
地 址: 111台北市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113巷 (至善路與故宮路交叉口)
<如何前往>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濱江交流道下,左轉大直橋過自強隧道於故宮路與至善路口右轉即可到達至德園。
2、國道一號:由內湖交流道下,左轉快速道路至內湖路一段,過自強隧道於故宮路與至善路口轉即可到達至德園。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搭乘小18、小19、紅30、213、255、255(區間車)、304承德線、304重慶線至故宮博物院站即可到達至德園。
2、捷運:搭乘淡水線捷運至士林站,轉乘255、304承德線、304重慶線、小19、紅30 至故宮博物院站即可到達至德園。
(註) 本文中介紹的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