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一分鐘影評>
電影《懸案密碼前傳:瓶中信》(Flaskepost fra P/A Conspiracy of Faith)之所以如此精彩好看,是因為小說原著創作,就跳脫了單純賣弄懸疑劇情轉折的把戲,而加入了對國家、歷史、文化與社會弱勢者的關懷,今年六月在台上映的電影《懸案密碼-第64號》(Journal 64/The Purity of Vengeance),聚焦在丹麥政府過往種族岐視醫療滅種的黯黑歷使,而電影《懸案密碼前傳:瓶中信》(Flaskepost fra P/A Conspiracy of Faith)則大膽提出對上帝存在與宗教信仰的質疑與詰問,筆觸辛辣之餘,卻如暮鼓晨鐘,敲醒了偽善的政府與人性,寓教於樂讓觀眾在享受扣人心弦分秒必爭的警匪爭鬥之餘,也能有所省思,小說立意高明言之有物,翻拍成電影自然更加吸睛!
本片不僅僅是因為它俱備了所有懸案必備的離奇故事、驚悚情節、出人意表轉折與暴力虐場面殺等等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在原著小說家猶希‧阿德勒‧歐爾森(Jussi Adler-Olsenn)的筆下,所有的人物角色都非完人,個個在身心靈都有或輕或重的缺失,因為從小在精神療養院長大的奇特經驗,造就他一身善於觀察人性描繪深層心理的本事,也成了他小說創作與眾不同獨幟一格的珍貴養份,所以電影裡的人物不論好壞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而立體,本片中加害者,其實也是暴力的受害者,而追捕查案的警探,也有著各自的生心理問題,當犯罪與宗教信仰交纏在一起,就成了觸發本片最令人可觀與省思的看點。
小說作者與導演透過了文字與影象,丟出了「當虔誠的信徒受難時,上帝究竟何在?」的質問,這暗藏在一封漂流多年的瓶中信的背後,也引爆了本片最精彩的對決,無神論者神探與惡魔之子綁匪交手,誰能真正勝出?
2019年11年29日在台上映的電影《懸案密碼前傳:瓶中信》(Flaskepost fra P/A Conspiracy of Faith),改編自丹麥國寶小說家猶希‧阿德勒‧歐爾森(Jussi Adler-Olsenn)的暢銷小說「懸案密碼」(Department Q)系列第三集,曾拍攝《龍紋身的女孩》的德國ZDF製作團隊,與丹麥電影公司Zentropa聯手打造,由今年剛憑藉著《外出偷馬》於第69屆柏林影展獲頒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的導演漢斯‧彼得‧穆蘭(Hans Petter Moland)執導,《懸案密碼》系列電影,《天使與魔鬼》尼可萊‧李‧凱斯(Nikolaj Lie Kass)、《00:30凌晨密令》法瑞斯·‧法瑞斯(Fares Fares)、《獵殺星期一》帕爾‧斯維爾‧哈根(Pål Sverre Hagen)與《他媽的完美女友》阿曼達·科林(Amanda Collin)領銜主演。
猶希‧阿德勒‧歐爾森(Jussi Adler-Olsenn)是丹麥最暢銷的作家,書籍銷量佔總人口三分之一,「懸案密碼」是以卡爾.莫爾克為主角的最新犯罪小說系列,也是歐爾森驚豔國際文壇的代表作。首集《籠裡的女人》在法蘭克福書展造成轟動,上市短短數天,初版兩萬五千冊便銷售一空,而第三集《瓶中信》,更是一推出即躍上排行榜冠軍寶座。在德國AMAZON上,「懸案密碼」系列創下包辦總榜一、二、三名驚人成績,並已盤踞暢銷排行榜超過一百週之久,至今銷售突破一千五百萬冊。。
小說系列作全球銷售突破1500萬冊,電影《懸案密碼前傳:瓶中信》(Flaskepost fra P/A Conspiracy of Faith,2016)這部也是改編自他的小說系列作品,繼《懸案密碼:籠裡的女人》(Kvinden i buret/The Keeper of Lost Causes, 2013)、《懸案密碼2 :雉雞殺手》(Fasandræberne/The Absent One, 2014)後,第三部被改編成電影,隔年一舉入圍丹麥奧斯卡得七項大獎!
本片故事從一封遠方漂來多年前的瓶中信說起,全片情節超展開,不僅牽扯出一樁出人意表的綁架案,更涉及了 關於宗教信仰存在與否的爭論,當真相與有無犯罪拉扯,有神論與無神論的辯證,主角由丹麥影帝尼可萊‧李‧凱斯(Nikolaj Lie Kass)飾演的調查總長卡爾‧莫克(Carl Mørck)要如何處理面對,會不會讓原本無神論的他,重新思考並張開雙手接納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