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這家隱身在士林夜市周邊,位於小東街27號的「無店名魷魚羹」,搭乘北捷淡水信義線,從劍潭站1號出口出站,順著文林路直走,到小東街左轉,約莫5分鐘可抵達,店面不大很不顯眼,一個不小心就會忽略走了過去,店家又別出心裁不取店名,但如果你幸運找到了店家,就能入內一嚐酷酷店主人用心販賣的魷魚羹(NT$65/碗)與乾麵(NT$45/碗),傳統古早味的美食。




首先品嚐的是這碗古早味乾麵(NT$45/碗),麵條選的是細白麵,吃上一口就能讓人感受到麵條的Q勁,油蔥拌乾麵一整個充滿滋味,加點香菜簡單的提香,簡單的古早味,就讓人吃得津津有味,搭配店家招牌的魷魚羹(NT$65/碗),一口麵一口湯乾濕兩搭一整個絕配!



接著品嚐這碗招牌的「魷魚羹」(NT$65/碗),魷魚外面裹上了肉,入口紮實份量足,湯頭有點勾芡,加上白蘿蔔切塊、紅蘿蔔切絲與香菜,讓口感變得更溫潤暖心,下回逛到士林小東街,不妨來「無店名魷魚羹」嚐鮮!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每回到訪金山老街,逛完了整條老街來到了街尾的古廟慈護宮拜拜求健康平安後,總會被廟前那台專賣蔥油餅的藍色貨卡前長長的排隊人潮所吸引,幾次想買都因為等待時間過久而放棄,去年三月Covid-19疫情爆發後,就沒再前往金山老街,生意也大受影響,隔了一年後,於今年元旦假期前往,發現慈護宮也再進行維修重建,原本的廟前牌樓也被移除,多了一棟臨時搭建的廟堂供信眾參拜,而原先熟悉的藍色貨卡身影,也搖身一變成了小吃攤,移進了廟前面對聖母大樓右手邊的巷子內,排隊人潮依然還在,而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吃到了遠近馳名的在地小吃 --- 金山「黃。蔥油餅」,每片NT$35,全都加蛋,一口咬下果真是名不虛傳,美味好吃到讓人豎起大姆指!






小吃攤由夫婦兩人共同經營,先生專注揉麵團與炸蔥油餅,打蛋加蔥手起手落過程乾淨俐落,熱氣與香氣四溢,讓在旁頂著寒風排隊的我,看得食欲大開!


一炸好起鍋就交由太太接手加醬油或辣椒醬裝袋交給客人,兩人合作無間,節奏明快讓人激賞。


拿著我的戰利品,炸得外皮金黃通透,蛋皮焦香的 金山「黃。蔥油餅」,趁熱一口咬下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老闆用青蔥毫不手軟,給得十分大方,一掀開整個滿溢出來,映入眼簾、香在口中,暖在心胃,下回有機會造訪金山老街慈護宮的朋友,一定要來嚐鮮,感受熱騰騰的美味金山「黃。蔥油餅」!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甚麼?才剛開幕四天就滿座,都過了三天優惠折扣,「初面-北投石牌店」麵飯讓人一吃傾心的秘密在.....
甫於2021年1月6日全新開幕的「初面-北投石牌店」,座落在石牌路二段99巷3號,隱身在永明派出所後方的巷內,沒仔細看很容易就匆匆走過,但「初面-北投石牌店」以其「自家熬煮,純心湯麵」的烹調特色,主打番茄、雞湯蘿蔔與爆炒蝦湯三種獨門湯醬,可選搭牛、豬、雞、蝦肉與菇類的乾湯麵食,與特製咖哩豬、雞肉飯,度過了三天的開幕優惠促銷活動,1月10日晚上造訪時,依然是座無虛席,內用滿座還有不少客人外帶,完全看不出是一家才剛開幕幾天的新店。迅速吸引了男女老少前來嚐鮮。
晚上樓外招牌明亮,店面以落地窗大片玻璃的裝潢設計,讓路過的旅人能一眼看到店內熱絡的用餐氛圍,門口還擺滿了慶開幕的祝賀花籃,也有準備小長椅讓客人休息等候,門口中間擺放的菜單立架與龍門旗,方便第一次造訪的客人,能先翻閱參考。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1921年,「兩喜號」創辦人,18歲的陳兩喜,用扁擔挑著美味的魷魚羹,在萬華龍山寺前叫賣,一碗羹中有爽脆的魷魚片,與Q彈的旗魚丸,料實味美贏得許多忠實老主顧,生意蒸蒸日上,「兩喜號」也從第一代一人挑的遊動美食,到第二代成了落腳龍山商場的固定攤販。
1989年,第三代陳秉駿接手,歷經1993年龍山商場拆遷,選在西園路擺攤重新做起,直到2003,十年奮鬥有成,終於有了可以永續經營的店面,2015年第四代陳輿安放下玩音樂,接手祖業,現在廣州街、西園路與南機場各有一家,為了迎接2021創業百年的歡慶,今年10底前西園店也完成了店外招牌與店內裝潢更新,走過2020年全球肺炎病毒造成的商業損失,寄望2021百年再創高峰!
店內品項也愈發多元化,從經典單品的魷魚羹、魚酥羹、蝦仁羹、花枝羹、炸魚塊羹、酥炸赤肉羹、綜合羹與清湯瓜仔排骨(西園店限定),到麵、米粉、冬粉與飯,再到單點炸物小菜如天婦羅、蝦捲等等,從傳統古早味,到傳承新創菜色,樣樣平價又美味,而且上菜速度快,店員服務也很周到,充滿質樸的人情味,喜歡台灣小吃的朋友,不管是全家還是呼朋引友聚餐,吃巧吃飽都一次滿足。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9月中旬到桃園逛逛,週日清晨特別來到這家位於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206號,桃園大廟景福宮斜對面巷口,開店20多年的「桃園大廟口切仔麵蚵仔麵線美濃粄條」,主打切仔麵、蚵仔麵線、美濃粄條與多種小菜,店家一大早6點半就開門做生意,前來享用美食的客人,從店內坐滿到了店面周邊,因為生意好,服務人員訓練有素,只要看到有客人桌上空著,就會主動詢問點餐沒,送餐速度快,結帳與收拾桌面動作迅速確實,才能應付一波波湧進的人潮!

當天點了一碗的「蚵仔麵線」(NT$60/碗)與一盅「甜不辣」(NT$50/碗),一共NT$110,就能飽餐一頓在地人的傳統早午餐,首先品嚐的是這碗「甜不辣」(NT$50/碗),白蘿蔔、魚丸、甜不辣常見的用料都有,調醬還可以,吃起來口感普通,相較於其它店內招牌餐點不算太出色。




接著享用店內招牌餐點「蚵仔麵線」(NT$60/碗),蚵仔新鮮吃得出,麵線屬於不太黏稠的煮法我喜歡,柴魚湯頭別出心裁,撒上香菜,口感清淡份量恰到好處,當然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添加店家的辣醬,那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一整碗吃完很神清氣爽,美好一天的清晨就此開啟!
下回有機會造訪也要嚐嚐,另外兩道招牌美食「切仔麵」與「美濃粄條」,享用混搭台式客家美食的滋味,除了招牌菜之外,店家也提供多款切盤與青菜,有機會造訪桃園的朋友,大家一起去領略!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每回有機會到桃園逛,總不忘從火車站沿著中正路一路逛下去,白天它是許多早市、賣菜、賣水果、賣肉的小販集散地,到了傍晚搖身一變,就成了許多當地人與觀光客愛逛的夜市,賣著各種口味的小吃攤與店家,從俗稱「桃園大廟」的景福宮廟後一路延伸到位於三民路與北埔路、正康二街與中正一街之間的桃園觀光夜市,成了桃園夜晚人潮最多最明亮的區域。
其中這家位於中正路237號,有20多年歷史,目前由第二代掌廚的「桃園廟後阿泓雞肉飯」,每天從下午4點到凌晨4點營業,總是能吸引許多客人內用與外帶,因為其獨步全台與眾不同的阿泓雞肉飯,店家就是從小吃攤起家,因風味獨特名氣傳開後生意蒸蒸日上,一路發展成現在的店面! 店內每桌上都擺放著點菜單,方便客人勾選,菜色多選琳瑯滿目,桃園市內點餐超過NT$300,店家也提供外送的服務。


9月中旬再度造訪,當晚我點了一碗大碗的「阿泓雞肉飯」(NT$60/碗)與一盅「佛跳牆」(NT$90/盅),便吃得滿口生香意猶味盡! 首先品嚐的是這碗獨門配料的「阿泓雞肉飯」(NT$60/碗),除了大家熟悉的入口軟嫩好咀嚼的雞肉條與米飯外,上面還放了別家不成看過的酸菜與菜脯乾,當然還要淋上唇齒留香的雞油,但經過店家高超的烹調手法,入口完全不會太過油膩,獨家配料酸菜與菜脯乾,跟雞肉米飯混搭著吃,入口竟然不死鹹,大碗的「阿泓雞肉飯」(NT$60/碗)份量足,吃起來很過癮!





接著搭配「阿泓雞肉飯」最好的是來一盅平價的「佛跳牆」(NT$90/盅),店家很用心,沒有因為價格便宜用料就少,幾乎各種常見的用料干貝、魷魚絲、栗子、蓮子、黑木耳、芋頭、筍絲等等食材,在這盅裡都吃得到,湯頭同樣不會讓人覺得過油膩,吃得到香氣四溢的食材,又很有飽足感,真的是蠻划算,當然除了「阿泓雞肉飯」與「佛跳牆」外,店家也提供多款湯品與小菜,有機會造訪桃園的朋友,不妨前去品嚐感受!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續上篇介紹位於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隱身在新富文化市場內的日式古蹟茶屋「合興八十八亭」,這篇要介紹靠近龍山寺站更近的一家創立於1946年,傳承至今已有74年的美食老店「蘇家肉圓油粿」,搭乘台北捷運板南線,從龍山寺站 1號出口出站,往右後方順著三水街步行1分鐘,就抵達這家位於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109號,主打肉圓、油粿、肉粽與四神湯等的傳統古老味,風味獨具,跟一般吃到的口感大不同。
從店門口攤位到店內牆上,貼了許多美食節目主持人與老闆老闆娘多年前的合照,到整家店內桌椅的裝潢,處處透露著一種歷史感,歲月輾轉74年,傳承三代,迷人的風味一直保持得非常好,老台北人必訪的台式小吃店。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每次搭乘北捷淡水線,從石牌站出站後,到北投石牌逛,傍晚經過石牌路二段、裕民一路、二路構成的商區夜市,有數不盡的台灣、中式、韓式、日式小吃店與小吃攤,吸引著往來饑腸轆轆的旅人,其中一家位於台北市北投區裕民二路14號,店面外觀並不華麗的台式小吃店「味興炒飯麵粥蚵仔煎小菜」,店內菜單主打炒飯、炒麵、粥類、湯、湯麵與小菜六大類,每種類別底下都有多種不同口味的餐點可以選擇,價格帶除了乾煎馬頭魚是時價計算外,其餘餐點落在NT$10 ~ NT$120之間,經濟實惠CP值蠻高,所以內用外帶客人的人潮不斷,總是座無虛席,生意非常好!


當晚我點了一盤「三鮮炒飯」(NT$85/盤)、一盤「吻仔魚蔥蛋」(NT$50/盤)與一碗「花枝湯」(NT$50/盤),一共NT$185,就吃得好飽實! 首先是這盤一端上桌就讓人覺得色香味俱全的「三鮮炒飯」(NT$85/盤),炒得米粒軟嫩熟度都掌握得恰到好處,上面看得到蚵仔、蝦仁與花枝,拌上蔥香與蛋香,入口一整個好美味。






接著品嚐這盤「吻仔魚蔥蛋」(NT$50/盤),這家老闆的炒蛋功力非常好,簡單的吻仔魚、蔥與蛋,就能炒出一盤讓人入口餘韻綿綿的熱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上週一參加采昌國際多媒體主辦,預定 2020.07.03 在台上映的新片《戰爭中的鬼故事》特映會,不僅電影好看,入場前主辦單位便送上端午節應景小禮,看完電影出場後,更貼心地送上這家開在延三夜市,主打肉粽與魚丸湯,有著60年歷史的老攤「阿欉大橋頭肉粽」的招牌肉粽,跟看這部新片《戰爭中的鬼故事》電影,讓大家驚喜連連!





當天看完電影晚上回到家,放入電鍋蒸過,店家也有教客人如果放在冷藏室取出,就放一杯水,如果是放在冷凍室後去取出,則加兩杯水,等起鍋後燜5分鐘,打開淋上甜辣醬,就可以開始品嚐 「阿欉大橋頭肉粽」的招牌肉粽(NT$60/顆)。
吃過西門町知名的肉粽店,同樣是NT$60/顆的價位來比,「阿欉大橋頭肉粽」的招牌肉粽,不但個頭較大,內餡也更豐盛,有栗子、鹹蛋黃、五花肉、和香菇,栗子一整顆渾圓飽滿,蒸過後入口香氣四溢,五花肉瘦肉與肥肉各半,鹹蛋黃與香菇都是真材實料,搭配蒸得軟嫩不黏牙的米飯,吃一顆就很有飽足感,CP值超高的,下回要找時間親訪延三夜市的「阿欉大橋頭肉粽」攤位的招牌肉粽與魚丸湯,感受60年老攤的美食魅力!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許久沒來到這家成立於1950年,位於台北市開封街二段46號的「賽門鄧普拉」台北西門總店,走過了分家風潮,如今以全新的品牌在台北、新北與新竹共6家分店,做得有聲有色,店面依然如記憶中收拾得十分整潔乾淨,店前美食烹煮中,寒冬中熱煙嬝嬝,讓人倍感溫暖。
每回來必點「招牌甜不辣」(NT$70/大碗)、「炸餛飩酥/牛蒡天婦羅雙拼」(NT$60/盤)與「高麗菜捲」(NT$70/盤),這回也不例外,一次吃個過癮!



首先品嚐的是這盤「高麗菜捲」(NT$70/盤),純手工製作的高麗菜捲,內餡紮實有份量,入口咬下去湯汁飽滿,爽口清脆爽,淋上店家祖傳獨門醬料,很棒的開胃小品。






接著品嚐的是店家的「招牌甜不辣」(NT$70/大碗),店家每日以純手工的頂級旗魚漿、甜不辣漿、蘿蔔等新鮮原料組成內餡,同樣淋上濃醇醬汁,入口Q彈有咬勁,吃到剩下一點點,還可以自行到店前舀上一碗柴魚湯頭,清潤回甘讓整碗甜不辣吃起來更有滋有味!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搭乘台北捷運板南線,從新埔捷運站1號出口出站後,順著文化路一段左轉至陽明街口右轉,順著陽明街一路直行到文德路口,一看到板橋四維公園,就左轉過馬路,從捷運站出發約莫10分鐘的腳程,就抵達這家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文德路18號,剛開幕不到兩個月,生意已經強強滾的連鎖平價麵店「饗記.呷麵呷麵平價麵舖板橋店」,新埔捷運站跟板橋四維公園兩個地點,都提供Youbike 服務,騎Youbike 的話時間就更縮短。
店前明亮的直式與橫式招牌十分顯眼,讓人遠遠就能看見,門口還懸掛促銷動橫布條,店家開幕期間有推出光輝十月來店用餐飲料買二送一,小菜依打卡人數免費送,以及開幕期間,拍照上傳FB按讚打卡,就能以特價NT$49享用「饗記燒豚丼」等優惠,讓人看得好心動!
「饗記.呷麵呷麵平價麵舖板橋店」整間店面設計,完全改變一般對傳統麵店的印象,落地窗的設計,讓經過的客人可以一目瞭然,看見店內寬敞明亮的用餐環境,自動門入口設在最右邊,輕巧一按就開門迎賓,接待人員笑臉迎人,讓人如沐春風賓至如歸。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接續上篇介紹店主人James開設,主打創意刈包、披薩、義大利麵與多款飲品的「回家吃 Go Home To Eat」 (濱江市場內美食)「回家吃 Go Home To Eat」--- 創意脆皮燒肉刈包,獨門美味調醬,手工特調咖啡茶飲品巷弄飄香! )後,這篇繼續介紹同樣座落在濱江市場巷內,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370巷48-2號的「小時候雞排」。
跟「回家吃 Go Home To Eat」以及新鮮水產攤「李媽媽巷內鮮味市集」,是媽媽與年輕姐弟一家人合開的兩攤一店,如同上篇提到來這兒,可以先在弟弟開的「回家吃 Go Home To Eat」店內享用手工義大利麵、三明治、燒肉飯、花雕雞飯、沙拉,佐以喝咖啡、茶、啤酒,再來份甜點,走之前再跟姐姐經營的「小時候雞排」點些雞排、雞腿排、棒棒腿與雞塊外帶,然後再跟媽媽買些新鮮水產帶回家,就是一趟滿足的美食之旅。
「小時候雞排」木質招牌散發樸實古早味,店家主打雞排、大雞腿、無骨雞腿排、棒棒腿、雞翅,與大唐揚雞塊,還有炸甜不辣、杏鮑菇、番薯、黃金玉米薯、古早味燒賣、黃金魚丸、魚包蛋與貢丸等配菜,店內餐點單價從NT$30到NT$75,套餐由NT$158到NT$258,可依個人食量多寡,與外帶分享人數,進行單點或選套餐,任君選配豐儉由人。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位於金山最繁華地帶的金包里老街,每逢週末假日總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整條老街,以金包里溪為界,溪北至崙仔頂(沙丘)稱為「頂街」(或稱上街),而溪南至警察局則為「下街」,早年的金包里溪可行小船,逐漸發展成為老街的貿易中心,各種古早味在地小吃,與當地生產的農產品,總讓遊客將整條老街擠得水洩不通,短短的一條老街,就有三間廟,除了老街中央,被知名的鴨肉攤佔到幾乎看不見,主祀開彰聖王,金山當地最古老廟宇的廣安宮外,還有位處二樓的土地宮廟保安宮,以及下街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娘娘的「慈護宮」。
這篇要介紹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68號的小吃攤「鍾家米粉湯」,就位在保安宮旁,主打米粉湯、滷肉飯、各種黑白切與小菜,滿滿一鍋看起來就很療癒,店家還有自製萬用醬,百搭各種小吃,喜歡的朋友還可以買了外帶回家享用,店面是開放式的,可以邊吃邊看來往老街的人潮,因為三面開放通風,完全不需要冷氣就很涼快,店家勤於收拾,桌面保持得蠻乾淨的,吃起來也很舒服。
店家後面不遠處就是中山溫泉公園,與金包銀公共浴池,吃飽喝足之餘,到公園散散步,如果時間對的上,順道再去公共浴池泡澡,可說是一舉三得。



當天點了一碗「米粉湯」(NT$30/碗)、一碗「滷肉飯」(NT$30/碗)、一盤「吉古拉」(又稱「竹輪」,NT$40/盤)與一盤「黑豆乾」(NT$40/碗),四道小吃只要NT$140,真的超划算的!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美食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這家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 58號,由林清山先生一手創立,明年就滿50年的老店,原名「阿西魷魚羹」,九十七年九月間為紀念創辦人,而更名為「林清山魷魚焿創始老店」,現由第二代老闆接手,同時第二代女兒也接手,另行於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4號開設「阿西魷魚羹」,延續父親一手創立的精神。
第一代創始人林清山先生,是台灣沙茶魷魚羹吃法的發明人,喜歡吃沙茶魷魚羹的朋友,千萬記得沙茶魷魚羹上桌後,再撒上店家獨家特調的蒜汁與辣椒,就是人間美味。
店內主打包括魷魚羹、羊肉羹、肉羹、魚酥羹在內的羹麵與滷肉飯,原本跟著店主人父親學習,後來自立門戶,闖出名號的兒子,就是知名「阿宗麵線」的創辦人,一家人專注在台灣小吃的用心與精神,讓人佩服與感動。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