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大家好好保重。

目前分類:網路現象觀察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he posters and stills of Netflix programme " Deep fake love"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想要了解真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謊言』帶來的風暴」。

 

這是最近看了一部Netflix於2023年7月6日剛剛播出不久的西班牙創新實境秀節目《情場深偽術》(Falso Amor/Deep fake love),西班牙記者和主持人拉克爾·桑切斯-席爾瓦(Raquel Sánchez Silva,1973年 ~)對所有參與來賓說的一句重點提醒。節目邀來四對男女一對男同志情侶參加節目,為了尋找與證明他們之間的愛,究竟是真愛還是假情? 

 

一開始這五組情侶被各自拆開,分置在由製作單位設計的火星基地與水星基地兩處奢華的別墅,並邀請了另外一些單身俊男美女加入與他們共住,考驗著這段分居的期間裡,這五對情人是否真能保持對另一半的忠誠,如他們在節目一開場對鏡頭所宣示的那樣地真愛對方? 

 

然後隨著劇情推展,每一集由主持人邀請這五對情侶中住在不同基地的各一半,觀看他們另一半,在另一棟基地別墅豪宅中與其他男女互動的影片,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節目製作單位運用了「深偽技術」(Deep fake)替換了影片中的人物臉孔、行為與聲音,所以當他們乍看到另一半與其他人有曖昧的舉止時,反應都極其大而且負面。 

 

這時主持人才說出節目遊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要透過「深偽技術」(Deep fake love) 的運用,挑戰參賽者對另一半的了解與信任感,這五對情侶才恍然大悟,也開始陷入了天人交戰的人性考驗。 

 

因為接下來在每一集中,等著他們的是更加香豔刺激的影片,他們必須要不斷親眼目睹虛實難辨的影片後,按下決定紐做出真或假的判斷,直到節目進行到最後一集,過關斬將答對題數最多的一對情侶,將可獲得高達10萬歐元的獎勵。 

 

很明顯地這檔由 Banijay Iberia 旗下的 Cuarzo Producciones 製作的綜藝實境秀,就是抓住近年的熱門AI技術話題,企圖透過驚人的「深偽技術」(Deep fake),考驗並引領五對情侶,如何在無法日夜相處的時空下,去應對人類感情和信任感的重重考驗,考驗的關鍵,在於當戀人們面對這種能夠任意改造影片中人物影像聲音的AI人工智慧技術時,這五對陷入愛恨膠著的人類情侶,在妒忌心、好奇心與愚昧的天性交錯中,究竟還剩下多少理智判斷的能力,真的有的辦法分辨影片的真偽嗎?

 

FALSO AMOR un juego de amor, engaño y dobles digitales | Anuncio del estreno | Netflix España,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eVn8Tfcl0

 

其實說來殘忍,一邊是高額獎金的誘惑,一邊是近乎天衣無縫的「深偽技術」(Deep fake)造假的影片,但真真假假之間,人們真能戰勝科技的矇騙,以人性的直覺戳破科技的假面嗎? 還是兵敗如山倒似地,陷入了人性中的妒忌、好奇與愚昧,編織而成的自我桎梏的糾纏而無法自拔呢? 很多人看了實境秀的第一集後,第一個竄入觀眾眼裡的就是甚麼是「深偽技術」(Deep fake)? 根據維基百科簡介,「深偽技術」(Deepfake)又稱「深度偽造」,是英文「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和「fake」(偽造)的綜合詞,專指「基於人工智慧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的應用」。

 

這項「深偽技術」(Deepfake)開始於2016年出現,技術允許近實時地偽造文書現有2D影片中的面部表情,此技術最可怕的運用,就是可將現成的圖像或影片,疊加至目標圖像或影片上。偽造面部表情,並將其呈現至目標影片的技術,技術一出,所引爆的正負面效應,隨著國內外媒體近幾年也大幅報導,普羅大眾開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人們開始了解,科技本身無所謂對錯,但運用這項技術背後的人心與人性,就成了全球的熱門議題,為發展Deepfakes檢測技術,Facebook聯合微軟還舉辦過全球Deepfakes檢測競賽,就為了防止新科技對舊人類日益劇烈的愚弄與傷害。

 

因為「深偽技術」(Deepfake),近年來不只被大量運用在色情影帶工業領域層面,還被國與國之間運用到政治選舉等更黑暗的操作,許多知名人物被偽造的影片圖片傷害,百口莫辯,包括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英國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現任俄國總統普金、影視巨星阿湯哥都深受其害。  

 

由艾美獎獲獎人紐約時報獨立新聞報導記者Johnny Harris 最近有更深度的一系列報導,大家從中就可以得知「深偽技術」(Deepfake)在國際政治與影視演藝圈,甚至是一般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遭受惡意攻擊的殺傷力。 Deep Fakes are About to Change Everything,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51cdansBI

另外,這支影片將「深偽技術」(Deepfake)製作過程,解釋得更清楚,It’s Getting Harder to Spot a Deep Fake Video,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oI9hAX9dw 

 

文章標籤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把「屌」掛嘴邊,真的很屌嗎?

 

        當年輕的世代族群,透過媒體大肆宣揚,一堆人不分男女,將「屌」這樣男性生殖器的字眼,堂而皇之掛在嘴邊,完全失去了對原意的理解,甚至在集體偶像崇拜、媒體吹捧的風潮下,「屌」,竟然進一步被包裝衍生成「酷」「讚」的同義詞 ,而當初在傳媒上被大肆報導,第一個當成口頭禪掛嘴邊的周杰倫,如今成了年輕世代中,名利雙收成功的典範。 

 

        當我們看到粵語中罵人「去死」的髒字「仆街」,被台灣大學畢業程度的女生,強自賦予一種創新的解釋,而這樣荒謬至極的歪曲,又被新聞局當成流行時尚名詞加以推廣,當成對外觀光行銷來頌揚,還引以為傲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清楚地看到,一個台灣新世代,從民間到官方的集體文化沉淪。

 

       明白語言演變,是與時俱進,是約定俗成的道理,但是一些流行語的形成,往往是源自於媒體炒作,而以台灣媒體現今的文化水準,實在很難不跟「低俗下流」掛勾,一些違反了基本的文字之美,甚至被奉為偶像般大量使用的流行語,只讓人想到浮士德將自己的靈魂跟魔鬼交換,換取那看似燦爛、實則貪歡盲目的愚昧。  

 

        不管是哪一個世代,年輕的族群,總是口口聲聲忙著要「做自己」,卻從來不曾聽過,哪一個年輕人真正領悟過,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本不必也不需要,浪費生命去爭取所謂的「自我」,自我跟主觀一樣,像人跟自己的影子,從來不曾離開過。

 

        與其成天像瘋子一樣,去追求所謂的「自我」,不如多用心不斷經營自我,從年輕到年老,透過不同的層面接觸,去豐潤自己的內在。這比那些成天跟隨著流行風潮,自以為走在流行時代尖端,其實卻從不曾有過真正屬於自己靈性的體悟,來得踏實而重要。

 

        當我們在街上看著一模一樣的髮型到處橫行,講著同樣的流行語,不敢不玩現正流行的遊戲,更別說勇於走出,跟同儕不同的人生道路時,我們看到了集體流行風潮下,所謂追求自我意識的脆弱與縹緲,也看見了青春的膽怯與盲從。 

 

        台灣現在到處充斥著,這類來自歐美日大國的時尚風潮與標記,當十年前陳冠希,一只掛在左耳的鑽石耳環,帶起了風潮,如今台灣的大街小巷,到處是東施效顰類似打扮的男性,至於適不適合自己,根本沒幾個人真正用心去想過,只是一昧地跟隨商業創造出來的流行時尚,從戴耳環到刺青,從牛仔褲到髮型,到流行語,都不過是盲目短暫的集體崇拜。 

 

         於是,說話一定要「就醬」,沒事就要人「踹共」,看電影寫心得不敢不「婊」,因為這樣,才是所謂的有「態度」嗎? 其實只是一群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敢與眾不同的新世代,在大眾傳媒搧風點火的影響下,卻跟著偶像發明的流行語,大談人生「態度」。

 

      直到看到他們口中的偶像,在真正面對危機處理時,所流露出的事情處理方式,與閃爍的辯白言詞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平常隨時掛在嘴邊的「態度」哥,還真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廣告用語,他媽的一點「態度」都沒有。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跟「便宜沒好貨」這道理,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走遍天下都說得通的。品質要好,相對成本價格自然就不會便宜,不管是客單價,還是團購價。

 

     當然這道理,隨著世代變遷,人心不古,更多的奸商與惡客交相出現,古老俗諺「一分錢一分貨」中,那種講究買賣交易商家應有的仁義道德,逐漸受到侵襲,這年頭連付高價,也都不見得享受得到,該有的高品質服務,只是頻頻以各種眩惑的包裝手法,與美麗的廣宣辭藻,刺激勾動消費者的心。。

 

     台灣類似的盜騙事件層出不窮,從幾年前一連幾家的健身房倒閉,席捲新舊會員的會費高達五億以上,消費者原為了想獲取更好的健康,卻落得金錢與身心的傷害;而到年初的塑化劑事件,食品傷害的範圍既深又遠,所有過往三十年曾經居住或旅遊過台灣,甚至台灣出口國的人們。

 

      無論國籍性別,都可能受到身體的慢性傷害而不自知,再到最近又破獲了,一家位居台灣巧克力食品原料市場供應,佔有率排名前三名的知名食品進口公司,以專門提供國內高級飯店與高級餐廳巧克力原料的廠商,卻是暗中更換銷售不出的過期原料商品到期標籤,離譜的是食品原料過期時間,有的竟然長達九年等等,受害的不僅僅只是一般消費者,還有跟廠商合作的中下游廠商。 

 

     奸商與詐騙的伎倆,當然不會只是台灣所獨有,但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消費者的觀念,持續在追求「俗擱大碗」的貪小便宜心態,如果深究背後原因,其實跟近兩世紀因戰亂形成的逃難心態,與華人極端自私的民族性有關。

 

     逃難心態,溯源自十九世紀清末,到二十世紀上半世紀的國力不彰,外敵侵華連年砲火與國共內戰,造就了上一代華人生活顛沛流離,不管是逃到歐美、日本,或是遷居台灣、港澳、新馬泰緬等東南亞的華人,除了為生存統治,與當地原居民,發生一連串的血腥對抗,也不管結果是華人被欺負,還是欺負人,都造就了如今我們所聽聞的,種種不文明的歷史事件。

 

     也造就了逃難旅途中,人民那種不知道明天在哪裡,沒有安全感,為了活下去,一切以保全自己為優先的自私自利心態,也就一路延續至今,不只反映在購物上,也反映在我們生活許多角落中,特別是使用公共建設時的行為上,只要不是自己花錢買的,個個吃用起來一副生吞活剝的醜怪模樣,從早期的港台,到如今的內地華人,根本如出一轍不勝枚舉。

 

     如今一些無聊或是別有居心的台灣媒體,老是喜歡嘲笑內地現有光怪陸離的黑心舉止,卻忘了自己不堪的過去,當然其中,有些情形放諸四海都一樣,是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陣痛,也不僅僅是台灣所獨有。

 

   當一國的人民,處於連存活都還是基本問題的階段時,跟這些為生存所苦的人們,談環保的重要,根本是緣木求魚,所以有時看到一些先進國家的急進環保分子,跑來落後或開發中國家狂罵撒野時,只覺得這些吃飽了喝足了的人們,看事的偏頗與侷限性,不能真正體會貧窮國家人民的苦痛。

      

     但即使是在上一世紀,台灣經濟困頓的年代,老一輩的人們,為了給全家更好的生活,辛勤儉持家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的觀念,在其貪求的背後,卻有著大時代困境下,為維繫一家子生存的傳統美好價值,跟現在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貪婪,早已不同。隨著時代輾轉,從「精打細算」到「貪小便宜」的觀念,跨世代持續橫行著,只是這樣的思考哲學利弊互見。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02765.JPG  

 

網路的天空與真實的世界,畢竟還是不同。

相似地是,不管虛擬還是真實,

每一個人的生命階段中,都有著不同的遭遇,

自然也有著不同的起落心境。

 

學業、愛情、事業、家人與健康,

有些曾經很在乎的事,

其實過了,有時可能連記都記不起來,

有些很不在乎的人,在人生有了經歷之後,

驀然回首,才恍然明白他們對自己無私的愛。

 

DSC02771.JPG    

 

周遊在不同門戶網站的人們總是來來去去,

帶著迥異的個性與家庭成長背景,

還有不同世代的人生價值觀,

在網路上相互衝擊交錯著。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算算時間,自己玩不同主題的部落格已經七年,不管是去到哪一類型的門戶網站,寫的、拍的、唱的,從一開始加入的興奮好奇,到逐漸遭遇網路上的牛鬼蛇神的騷擾,產生了困惑與沮喪,到最後累了倦了,逐漸失去了興趣,選擇了離開。不管離開時是帶著感恩、哀傷還是輕愁而走,這一切的發展過程,其實都是人性使然,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紛擾,只是有些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有些就在對方。  

       分享,對很多朋友而言,原本是一種快樂,但在網路上,常常會聽到好友,經歷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騷擾,與看盡了不同網友的紛爭後,深覺不愉快而決定離開。前一陣子,也有幾位好友,告知不堪其擾,覺得網路的天空怎麼這麼複雜,心灰意冷之餘決定暫休,說是要給自己放個假讓心靈休息,也讓那些令人生厭的網路騷擾者,離他們遠一些,等休息夠了再重新出發。   

        這讓我想到自己曾經歷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覺得很煩悶,到後來見招拆招,雖然說不上百毒不侵,但也真練就了一系列抗怪客妙方,所以這篇文章,我試著儘可能從理性的角度,分享交流觀察到的網路騷擾,跟累積多年的自我保護經驗,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也許可從其中,找到一些保護自己隱私,讓自己的情緒,不再因此受到影響,而跟著起伏上下,讓上網寫文,能成為一種休閒的樂趣。 

      一般而言,除了少數網友,開立部落格純粹是記錄個人心路歷程與生活感受,只跟家人不跟外人分享外,大部分的朋友,會選擇在網上成立部落格發表文章的朋友,出發點都是為了分享與互動,所以一開始,對於所有來訪的朋友,也都是懷抱著歡迎與感恩的心情。只是來了網上,也一如真實世界中,我們所碰上千奇百怪的人們,當一再遇上了怪異的網友,原本寫部落格的一股熱情,久了也會因為那些網友的詭異的舉止,而慢慢澆熄,實在是因為這些網友讓人覺得莫名所以,也的確令人生厭。

 

      一種米養百樣人,不管是無意的,還是有心的,有些人天生就是是非精,去到哪裡都會製造麻煩引發戰火,更別提如今科技當道,網路犯罪的形式一再翻新,你可能聽過還有一些人,是專門利用網路留言對人挑釁,他們的用字,通常經過精心設計,遊走法律邊緣,在法律之前不會傷到自己,但背後包藏的禍心,是利用文字刺激版主,讓版主在盛怒下,因為一時情緒失控,而在回應反擊的留言中,留下了不理性的字眼,而讓自己陷入了法律訴訟的夢魘。 

 

      這些人就是專門靠這樣的手法,利用一般人對法律的陌生,而賺取和解賠償的金額,搞得一些網友灰頭土臉的。他們的留言從一開始就是別有居心,經過縝密算計的,所以在網路江湖行走,人性善惡難辯,還是傳統那句警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切還是「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藉由這篇文章跟好友說明,一般在部落格門戶網站上,我們可能會碰到的幾種網友騷擾的類型問題,同時分享我過往的抗敵經驗,希望能夠有些幫助,減輕或消除你不必要的情緒困擾。但在繼續往下聊之前,要先點出兩個重點。 

 

      第一點、網路科技日新月異,有關網路安全究竟是道高一尺,還是魔高一丈? 其實都是相對於你碰到的對手本身的網路知識多寡而定,很難有個定論,本文分享不是針對防範那些專業的網路駭客,因為防不勝防,除非你完全不接觸網路,不然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而是就一般人常會碰到的幾種情況,提出相對的防護措施分享。 

 

      第二點、網路上的年齡層非常廣泛,對不同年齡層網友的行為模式,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可以讓你避開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以痞克邦來說,我看過的網友中,年齡層從三年級生到八年級生都有,等同於是三個不同世代的人們,同在一條船上,同年齡的朋友,都會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與成長學習環境,而有著迥然不同的價值觀,更何況是相差一甲子的人們同場競技,可想而知這網路江湖,在正面的交流之餘,會有多少潛在的負面紛擾。 

 

      我們都可以輕易從不同年齡層網友的文章用字,與反應行為模式中,看出個端倪,如果要用簡單扼要的幾個字來形容,以我在痞克邦的網路觀察經驗,一般而言如下說明,當然凡規則必有例外,這道理大家也明白,一鏡兩面,人性有善就有惡,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就是這樣才會讓人困惑無所適從。

 

三四年級生(1930 - 1949): 仙氣飄飄,少惹塵埃。

五年級生(1960 - 1969)  : 禮尚往來,以和為貴。

六年級生(1970 - 1979)   : 獨立思考,原則性強。

七年級生(1980 - 1989)  : 科技玩家,追求時尚。

八年級生(1990 - 1999)  : 思考創新,創意無限。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從1996年,亞洲正式進入網路商業時代,十多年來歷經幾度泡沫化的風險,最近這些年,隨著網路科技的再創新與提昇,的確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便捷與快速,但也衍生出許多過往的人們,不曾遭遇的衝擊,像是跟在真實世界從未曾謀面過的人,卻發生隔空交戰的網路紛爭,許多網友,不管是熟悉或不熟悉網路生態,都在這些變化中,逐漸失去了過往身心安頓的寧靜。 

 

        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全球,訊息的傳遞,真的作到了彈指之間,只要滑鼠輕移,左右鍵一按,未經證實的訊息,便瞬間蒸發在網路的天空,面對著分秒大量流竄在網路天空的訊息,人們對於真假能力的判斷,也逐漸地遞減。尤其是網民集體傳播行為的蝴蝶效應所造成的衝擊,讓人逐漸感受到,這世界的人們,往往缺乏對一個人設身處地真心的關懷,卻又常常在言行上,有著無謂的激情與濫情的演出,上從總統達官貴人,下到市井小民,全都活在自己營造的,一種虛偽浮而不實的想像中。

  

        科技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但改變不了人心的紛擾。有了網路之後,看似快速便捷無礙的溝通管道,卻因為缺乏了一定道德的制約,只是提供了讓許多心存僥倖不懂自制,或是挾公義與個人自由之名的網友,有了更加荒腔走板的表現。從許多動不動的網路活動召集、類似的群情激憤的公審,在看似為被害人出了一口氣,或是達到了小蝦米扳倒大恐龍與大鯨魚的暢快淋漓時,卻也同時在未經司法客觀查驗證據,就以一種「義和團拳民」的民粹式盲撞,侵害了加害人與被害者的個人隱私。

  

        網路上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網路快速傳播資訊的功能,其實載舟也覆舟,也因此許多為個人名譽進行保衛的爭戰訴訟,也日益地增多。如果這種言行,成了一種網路常態,未來的網路訴訟戰爭,恐怕都不再限於一地一國,而是全球化的戰爭,這也將是全球各國政府需要全面思考與面對的棘手問題。 

 

         當科技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模式,當我們真正來到了「追求更快」的生活境界時,沒有一定的網路文化制約,很難從「追求更快」大步跨到「追求更好更公平」的生活,人們,都忘了這之間落差形成,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在於科技進步了,但是人心並未齊驅並進,當人的心智沒有變得更清明,面對日益複雜的網路行為,就成了一顆顆的未爆彈,只是,不知道何時會在自己身邊引爆。 

 

        而在網路世界優遊,即使是平常小心翼翼的網友,也都難免偶有擦槍走火的爭執發生,加上一些野心分子,在網路上的刻意煽動,許多的人身攻擊,常常是未審先判,企圖利用群眾的盲從與力量,行影響司法判決之實,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台灣的司法、立法與媒體環境,的確都衍生了一些病症,才讓許多平民百姓,在走投無路求助無門的情況下,選擇了網路集體討論,這樣兩面刃的方式來反擊。

 

        隨著台灣社會的民智漸開,過往難以啟齒或是被隱藏在檯面下的違法事件,一一透過了大眾傳媒的報導無所遁形,從學校到醫院,從軍隊到警政司法系統,一些原本該是教化人心保護群眾權益的地方,卻因為一些老鼠屎的染黃染黑與貪污,讓民眾逐漸對於這些過往代表著「公正廉明」的教育殿堂,與司法明鏡高懸的法院,甚至是救人性命勝造七級浮屠的醫院的專業良知,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質疑。 

 

        而在另一方面,更令人扼腕的是,反過來說,大部分真正在這些專業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的人才,卻又受到了黑道的染指,台灣的社會,專業跟非專業的好人,都同感痛苦,人們要求得安居樂業,成了一種難如上青天的渴求,網路,卻成了『爆料」與「未審先判」的天堂,再加上一般人對於專業知識的一知半解,往往都讓真相在尚未浮出之前,就被激情演出的社會大眾口水所淹沒。 

 

        於是台灣社會,在人人以個人自由無限上綱的放縱下,過往一些享受慣了權力在握滋味的老一輩,依舊眷戀著權力不肯下放,尤其是政界大老,多得是老而不死與小丑跳樑的言行四處流竄,,完全給人一種不知今朝是何夕的荒誕;而中生代,在經歷了年少時戒嚴時期的壓迫限制,明白如今的自由民主得來不易,卻又因為初嚐自由的美好滋味,於是濫用了自由民主,而對於年輕一代的教育,為了表現自己不同於上一代的蠻橫,也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被戴上了不民主的帽子,便曲意媚眾多所縱容,讓台灣的新生代禮失之諸野。 

 

        而年輕的一代,在未經人生歷練與社會洗禮,卻在網路的天空中,受到許多似是而非的影響。對於社會事件,常憑著一己的義憤填膺,或是同儕集體的情感制約,就橫衝直撞地四處揪團戰鬥。從最近層出不窮的新聞報導,關於「團購」產生的消費糾紛,剛好給所有人上了一課。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殺頭的生意有人敢,賠錢的生意無人做」,商人何其精明,哪會經年累月地做著賠錢的生意。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最近讀到朋友的一篇文章,聊到她身邊有些朋友,會在跟情人分手後又後悔,回頭想去挽回已有新感情的前任男女朋友,於是在新舊情人之間,所產生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朋友回應其中一位讀者的留言時,其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愛情會交織在新舊之間,

    多半是因為情感走得太快,也來得太急,

    而愛情不該是個遊戲,

    開始時,要冷靜;

    結束時,更要平靜,

    所以新舊之間,不應該會有交集,

    因為這對誰都不是公平的待遇......』

 

        這跟最近因偶像劇帶起的小三話題,有著另一層面的延伸,當一個人因為新舊情人的交錯糾纏,而讓自己從正主變成了小三,經歷了身份互換後的他(她),又該如何面對維繫一段感情中最需要的「信任」? 那些在愛恨分合中,逐漸消逝的互信,即使對方心軟,再度接納了自己,這樣的愛,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也讓我想到,在一段感情聚散之間,最常被戀人或夫妻拿來當作分手的兩句名言,一句是『兩人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另一句是『 相愛容易相處難』,但令人好奇的是,對於那些又回頭尋求舊愛溫暖的朋友心中,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去而復返的愛戀呢?

 

        前幾天在搭捷運時,看到了兩個場景,讓我感觸良多。

 

        先是在某一站短暫的停靠時間裡,從上下車進出頻繁的人潮中,看到一位年輕的女孩,兩眼紅腫眼眶盈淚地走了進來,獨自倚門站著半低著頭,看得出來她十分的傷心,但還強自壓抑,很努力地不讓淚水流出來。因為我搭捷運時習慣站在靠門的邊緣,所以就注意到車廂門外不遠處,還有一位年輕的男生,一臉無奈又不知所措地站著,感覺是不敢追上來跟女孩說話,卻又十分擔心地在站台上,盯著她的一舉一動,在短短的30秒,女孩噙住眼淚,低著頭就是不肯望向男生,而那男生是一臉焦急,又關心又猶豫地看著她的臉龐好幾次,卻總是沒能接觸到年輕女孩的眼神。

 

        最後當車門關上,車子開始準備移動時,女孩終於略微地抬起頭來,有點心慌意亂地往外張望探尋著,似乎是在看對方,是否有看著她走,可是不巧的是,那一直盯著她看的男生,卻剛好在這女孩抬起頭之前的一剎那,因為久久等不到女孩的回應,而氣餒地低下了頭轉身離去,消失在洶湧的人潮中。車子向前急駛前進,車上的女孩似乎因為失望傷心,突然整個人又激動了起來,微微啜泣與抖動的肩膀,令人看了十分不忍。

 

        只是剛剛一剎那的錯失對看,是否就此結束兩人之間,一段曾經青澀甜蜜愛戀? 又或是之後,也許還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誰都不知道。當時的我看著女孩痛苦的神情,心中在想,如果當車子移動的前一剎那,兩個人的眼神對上了,那麼是否就意味著,原本橫隔在兩人之間的情感陰霾,就能因此撥雲見日呢?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因為 Window Live 即將在明年初關閉所有的部落格與相簿,所以提供了MSN 部落格版友幾種移轉的選擇,其中一種是搬到Pixnet,於是我終於將之前在MSN, 寫了三年的部落格文章搬過來,這周末會花些時間,好好整理過後再陸續開放。

 

        在這裡先跟大家分享,在三年前(2007年初) 寫的 ,一篇有關教育觀察方面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寫在另一篇「一線之隔話教育,東西文化大不同」之後,算是談教育的姊妹作,但更完整地說明了,我對台灣教育的個人觀點,當初一樣是分成上、中、下三篇寫的,現在合成一篇,文章的確是有點長,有興趣的朋友就慢慢看。

 

        同時經過了三年,一方面在台灣,人民再次經歷了兩黨輪替,政客起落人事滄桑,社會也還沒發生讓人看得驚目嗔舌、匪夷所思,當事人卻沾沾自喜,肉麻當有趣的補教人生事件;另一方面在全球,溝通科技也是一番更新,當時文中沒提到的Facebook, 因為剛崛起不久,而在台灣也還沒紅,如今卻已是紅遍全球,時移事往兩相對比,大家可以去思考,經過了三年,台灣的教育,究竟有了甚麼樣的變化,是進是退? 都非常值得關心台灣教育的朋友深入思考,也歡迎你跟我分享你的感受,或交流任何觀點。

 -----------------------------------------------------------------------------

(原發表於2007.1.30 ~ 2007.2.6)

 

        最近教育部長 (註 :2007年當時是杜正勝先生擔任)對成語用典的評論,以及其子在服役休假慶生涉足不良場所的行事,因為媒體的報導,引來社會上普遍的負面觀感與一陣撻伐評論,以簡單的一句成語『養子不教誰之過」,大概就同時回答杜先生引起爭議的兩件事。

  

        當然台灣近年來,新聞媒體因為商業競爭利益考量,枉顧被報導者基本隱私權益,無限上綱到所謂知的權利,卻流於追逐聳動刺激的話題,以提高閱讀收視率,達到誘使廣告主付費加碼投資的手段,也是十分可議的行為,等而下之的,還有政治與演藝圈人物操弄媒體,與媒體製造新聞各取所需,或是部分不肖媒體記者,在採訪時刻意以言語激化被報導人,以取得更多狗血淋漓的新聞素材,惡性循環的終結,就是人們不再輕易相信媒體報導。  

 

        諷刺的是,台灣從威權時代,轉型到所謂的民主時代,這麼多年的改革後,這片土地上沉默的大眾,竟然依舊是別無選擇,除了發起消極拒看媒體傳播,充滿腥羶色的資訊外,似乎也拿不來甚麼更具體的改革辦法,雖說這背後有著極其複雜的因素,包括了民族性、歷史背景、經濟發展、市場競爭到教育政策,等諸多層面的相互衝撞;不過人心的貪欲自私,使得同一土地上人們共有的基本「誠信」與「互信」逐漸消失,才是一切惡果的起因。 

 

        而毋庸置疑的是,前述亂象惡果的形成,與台灣教育長久以來的失衡,有著絕對關係。缺乏遠見視野的國家教育政策,造成教化人心的偏斜,導致今日台灣社會上下交爭利、笑貧不笑娼等社會諸多亂象。當主掌國家機器的高 IQ的菁英分子,卻缺乏道德良知,與對國家社會與家庭的責任感時,甚至反其道而行,利用己身聰明才智,去爭奪有限的社會資源時,也間接證明了在台灣的教育中,側重個人生存競爭小智慧的開發,卻輕忽大智慧的培養的方向的缺失。 

 

        台灣經濟從 60年代開始起飛,到80年代全民瘋股票,追逐金錢遊戲的過程中,不僅社會主其事者,失去公平正義,也在富裕的生活環境中,失去對下一代教養的用心,更別提傳統鍛鍊兒童,自幼苦其心志,以期培養其對國家民族情感貢獻的大智慧,於是當IQ與EQ嚴重的失衡,同樣在追求民主化的過程上,在台灣便出現了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也使得許多人在失望之餘,又轉而求諸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靈修,企圖藉此撫平心靈的傷痕與失落,只是這依舊是少數人的自我追尋,需要人生的歷練與年華的體悟,只是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乃至教育的策略,應該是從大我入世考量的,而不是小我出世的,應該是整合發展的,不是獨善其身各自上山的,可惜的是台灣這樣私心自用,活著只管自己涼快,死後只在乎輪迴後得永生,絲毫不管他人死活的人,還真的為數不少,而且上從豪門權貴,下到平民百姓販夫走卒都有。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這半年的台灣社會諸多紛擾,一方面從補教老師與新聞主播的外遇連環爆事件,到資深司法官貪污收賄濫權被重判,再到醫院資深名醫生,與整型美容診所名師外遇不認帳,前者孩子都生了,卻不願負起教養責任,拒認也拒驗親子DNA,但終究難逃遺傳的對應,後者多年前外遇出軌,離婚娶了外遇,但期間依舊偷吃不斷,去年事敗跟妻子簽下賠賞密約,卻又翻臉不認帳,惹火外遇與前妻一狀告上法院,整個事件才在新聞媒體上曝光。

 

 

這些人從年過七十,到三四十歲的青壯年都有,他們的言行,卻也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台灣過往傳統菁英教育體制下,過度傾斜於智識養成,而輕忽品德教育的缺失。這些在課業上表現優越的天之驕子,因為擁有良好的學歷與技術,入了社會之後,自然也成了人人稱羨的菁英份子,擁有社會傳統殷羨的職業與社會聲望,不論男女,都是台灣傳統父母眼光中,最適宜男婚女嫁的對象,彷彿只要自己的子女,能嫁娶了在這些領域工作的菁英族群,就買到了婚姻的一紙終生保障。

 

 

其實台灣社會,從父母做主憑藉媒妁之言,相親結婚夫妻,便能扶持一生的傳統年代,走到了如今男女經濟各自獨立的年代,人心早已不知變換了千百回,然而關於婚嫁的觀點,大多數人卻依舊停留在洪荒原始時代,還是有為人父母或是當事者,抱持著早已絕跡,侏羅紀恐龍時期的婚嫁觀念,為子女挑選對象。

 

 

只是台灣社會從解嚴之後,小島上思想發展多樣化,在東西文化思潮的相互激盪後,顯得十分的分歧。於是我們會看到一些只做不說的第三者,以追求個人真愛為名,行最原始的生物掠奪之實,理直氣壯的撞擊與撕裂著,一些脆弱不堪傳統婚姻下的假面,彷彿只要搶到了個人的幸福,所謂的物質生活保障就會隨之而來,但結果如何,從這些屢屢上報的社會事件縮影,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並非都是人們期待中的完美結局。  

 

 

另一方面,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的衝突事件頻生,我們也不斷看到或聽到,那些關於「博愛座」讓座的紛爭,從公車上老人與小孩的互罵,到捷運車上一個小孩,或是幾個學生霸占位置不讓,再到校園裡屢見不鮮的老師打學生,家長打老師,一直到最近因為學生穿便服不服老師糾正,師生在校園裡當場扭打的事件,這一連串的社會事件,裡面所觸及的議題非常廣泛,但不可否認的,長久以來,台灣只重視智識傳授,卻不重心靈與道德的傳統升學教育模式,所造成的社會人心與觀念的影響,也像是過往被破壞的高山綠地,如今連年天災的後果一樣深遠而令人省思。 

 

 

類似的事件當然不會只發生在台灣,校園霸凌的事件,橫跨了海峽兩岸四地,到日韓,而西方的莽漢持槍闖入校園逢人就開槍的喋血事件,再到校園學生在網路預告行兇殺人的事件,都讓人不寒而慄,逼使許多人要重新審視這些嚴肅的議題,也讓我想到了四年前,我花了兩個月時間,在歐洲七國十個城市自助旅行途中的觀察,所寫下的一些文章,一些關於從生活中的觀察,所感受到東西社會,不同價值觀與教育模式下的異同,所帶來的省思。

  

 

曾經有朋友問我,既然我玩了那麼多國家,為什麼不寫些旅行手札與遊記,分享一些美麗的風景影像,其實,我是寫過的,但不是一般的圖文對照式的日記,因為旅行跟電影對我而言,是在傳統教育之外,最重要的課外學習讀物,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書唸多了,如果不懂落實到真實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幸福,相反的,往往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別人的負擔而不自知,一些讀書入了迷,生活上變得不切實際的書呆子,光憑一個人坐擁書海裡冥想,即便是多麼的天賦聰穎,終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馬行空。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和你分享一篇朋友寄來的網路故事,故事是這麼寫著的:

「有間廟宇,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裡,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練,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鍊子不見了!』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鍊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鍊子,老師父願意將鍊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鍊子不曾誘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位雙眼失明的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唸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鍊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雙眼失明的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鍊子是你拿的嗎?」


雙眼失明的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雙眼失明的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裡,拿出傳說中遺失的佛珠鍊子,戴在雙眼失明和尚頸子上:『鍊子還在,但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這篇網路文章原本講的是一家公司裡的高級主管,找來一位能力甚強的明日之星,告訴他,之前他的直屬主管,為了成就他而遞辭呈讓賢前,所講的一段故事。最後高級主管,告訴了這位明日之星並提醒他:「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其實工作上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也常是如此。面對別人的苦心,卻常常拘泥於外在的形式而不自知,面對他人的責難,或是忽略強做自信,或是立即反唇相譏,求一時的痛快淋漓。

  

總要等到靜下心來深思後,才發現難聽的話,背後往往有著更深的涵義,總要事過境遷才能明白,別人的用心良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那也只能說自求多福了。

  

其實一般人都知道的是,愈親密的人說話愈直愈難聽,比如像是身邊親人對我們說的話,但我們往往因為對方一語中的,讓自己的面子掛不住,所以便常以不耐煩的態度回應,即便我們早已了然於心,也明白他們所說的話,無論如何是對的,或至少有幾分道理的。 

  

至於在職場裡,公司與同事,或是平常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就更是因為個人意識高漲,而逐漸形成了一種迷思,也就是拘泥於彼此親疏之間的交情深淺,而來決定如何因應對方的批評。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明白,愈是交情好的朋友,或許是因為太熟了,長久相處下來,早已了解與摸透了自己的脾氣個性,所以反而未必肯說出真相,因為知道多說無益,然而也因此在老朋友之間,失去了客觀而一針見血的評論能力;

  

而一般人對於陌生朋友的批評,常常是先氣憤於那些批評外在形式的不恰當,或是反唇相譏指責自己的人,對方自身的不完善,而失去了單純回歸,去思考那批評的本意。

  

其實對方的友不友善,跟其所下的評論之間,不盡然有著絕對的因果從屬關係,三個臭皮匠尚且贏過一個諸葛亮,更何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因人不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問題,或是明明知道,卻總是拖延忽略問題的存在,所以才需要诤友的存在,

  

只可惜大部分人在生氣的時候,寧可選用虛張聲勢的言語反擊,來表達當時的不滿憤怒,也不肯退一步去思考評論背後的意義。這樣的思考模式為的是甚麼?究竟值不值得,也真的只有自已知道,為什麼自己的情緒,這麼容易受到別人言語的激怒,或是擺弄影響,更別提以一兩句責難的話語,便藉以遽下對一個人的判斷。

  

當人與人之間,拘泥於這些表面上的輸贏而引以自豪的時候,卻也在無形中,也讓我們失去了一些更為寶貴的人生功課,而這或許就是每個人來到這世上,所要學習的功課之一,只是人性秉悟的差異,究竟還是讓人有了分野,工作得愈久,愈明白一直讚美你的上司,不見得是在幫你,一直對你直言批評的同事,也未必就一定是敵人,拿捏之間,就看每一位朋友的領悟。 而這門功課,除了對於個人,對於所有現在台灣過活的人們,與所面對的社會國家,同樣是很重要的一課。

  

最近這幾年,反覆地在這塊曾經被譽為寶島的土地四處肆虐,看著一場場早已預知,因為多年來天災人禍惡性循環下,每逢颱風重複的災難無情地湧現,真實而殘忍地,撕碎了許多原本和樂的家庭。只是在無情的風雨聲中,

  

我們看到的依然是惡質的媒體,以商業操作的手法,炒作一些看似表面關懷,實際卻缺乏人性同理心的報導;

 

我們也依然看到攝影鏡頭前,一些類戲劇灑狗血似地記者搏命演出,聽著採訪記者對著受難人家屬,問著那年復一年,愚蠢荒謬到令人憤怒的問題,

 

我們雖然也明白,這些新聞小兵的身不由己,知道背後操縱他們的所謂新聞高層的冷血,在他們的眼裡,一個個年輕記者生命,可能因為危險採訪而造成的生命起落,還比不上收視率表上的小數點起伏,

 

看著電視螢幕裡,那一幕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哭天搶地的痛失親人的人們,聲嘶力竭地哭喊著的景象,還有那永遠慢一拍的官式回應,

  

以及那些拿別人生死,成就自己的所謂名嘴,我們當然可以繼續怪罪藍綠紛爭,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假民主之名,濫用民主盡情謾罵,然而等到罵完了之後呢?從最近這段時間,所觀察到的種種選舉亂象,顯然朝野與人民三方都還沒真正覺醒,也還未學會真正的承擔,用心去思考與理解到投下選票後,自己要承受的重擔,可是會實實在在地反應在我們的生活裡,影響著我們如何過日子。

也忘了政客永遠是政客,如果你相信政客們,那些天花亂墜神明前斬雞頭發誓的辯白,跟沒事又哭又跪又鬧,又上法院按鈴控告所塑造的清白,然後就傻傻地在選舉的關鍵時刻,將自己手中最重要的民主權利輕易交出去,交付給那些無恥至極的立法黨團代表濫用,然後再期望能倚賴那些短視近利,唯商業利益是圖的噬血媒體,以民主之名來查弊救國,就是忽略了我們自己身為國家主人應有的承擔。

  

 一個國家的國運,也像是一個人的人生一樣,難免起落浮沉,台灣這些年的起落,當然跟跟教育、政黨、全球經濟盛衰轉變多少有關,我們無從預知未來,只覺得這些年的台灣,像是雙城記裡寫的景象,正處在一個最壞的年代,在這塊土地上,似乎只看到重複上演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IQ不敵EQ。我們這一代,因為全球冷戰的思維影響,幸運地沒有再經歷過上一代面臨戰爭的痛苦經驗,卻因著一個早已無需再去爭辯的事實,自己在這個資源十分有限的島國上,年年上演著生靈塗炭的精神內戰,過往令人遺憾的錯誤的歷史傷痕,竟然可以成為有心政客,一再煽動撕裂同一塊土地上人心的利器,真正的問題根源,不是別人,是出在縱容這些媒體、政客、名嘴,怪力亂神與演藝明星的人們,也就是----我們自己身上。

  

台灣每逢選舉,政壇、地方派系跟傳播界,就會像是一只只被打開的潘朵拉盒子,各式各樣過時失意的政客、永遠是別人錯的淺薄名嘴,開始透過傳媒,共同上演著,一齣又一齣小丑跳樑群魔亂舞低俗不堪的選舉把戲。台灣的媒體,為了生存競爭,永遠將收視率跟廣告收入擺在第一位,不分藍綠,有錢便是大爺,當然義不容辭地提供舞台,讓眾多妖孽一一現身橫行當道,那景像比西方萬聖節的妖魔鬼怪還更猖獗,多到令人眼花瞭亂。

 

如果過程中,這些政客小丑因為演技太差勁,傳統伎倆全被選民拆穿,媒體還會想辦法煽風點火,務比極盡所能地妖魔化相關人物,以行集體催眠選民之能事,看著最近一連串政壇上百里侯,種種精心算計相互攻擊,還有街頭小巷成天擾民清靜的宣傳車,要說他們有多尊重選民,以選民的安寧為日夜記掛,那才真的作春秋大夢,笑翻眾人!

  

問題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選民,寧可被牽著鼻子走呢? 除開那些本來就依此為生的地方派系樁腳之外,有時看著選前選後,就不禁想著台灣的選民,在善良跟愚蠢之間,經常有意無意地,自己用選票親手畫上了等號。 

 

為什麼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受著政治人物甜言蜜語的迷惑,他們在選後的傷心失望,對照著政客的無恥厚顏,或許令人同情,但當民主的制度,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已經走過了這麼多寒暑,本該早已然成熟的台灣選民,卻老是做出一些不成熟的抉擇呢?

 

人民透過自己用選票投出的政客之後,再來氣憤於當時被蒙蔽的同時,有多少人,真正勇於去承擔當年自己的決定呢?又有多少人從挫折中得到了真正的教訓呢?只因人心狡詐的依然狡詐,無知的依舊無知,愚昧的終究愚昧,沉淪自必沉淪,天地生滅自然有它的道理,俗語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如今在台灣,妖孽四起張揚,究竟還有多少人心,願意放下無謂的爭執,懂得謙虛學習,逐漸靜心涵養犧生靈呢? 

 

當我們罵完了一圈又一圈,感覺很痛快的時候,卻不知道根本的亂源,就是身為人民的我們自己,一群不知反省與承擔的人們,所造成的傷害,過往的歷史早有明鑑,多說也是枉然。可惜的是,從在過去這些年,我們已經充分了解政客言語的虛空無恥,口頭謾罵的確是容易的,但用心治國卻是困難的,如果不想將台灣全民的前途,斷送在貪官與媒體治國的手裡,我們需要更多的自省與行動,而不是一昧在選前的清算與鬥爭,或是言語上的孰是孰非誰高誰下,那些都無濟於事,從朝野兩邊巧言令色的政務官言行上一點都不難分辨。那些無良政客的荒謬與巧言令色固然可恥,但一個個不肯虛心承擔民主惡果的人民,用冷漠與粗暴的選票,面對著社會與國家的發展時,就等同親自扼殺了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存與成長的時空。 

 

這條改變現狀的路上,不管是對個人,還是整個社會與國家,每一位朋友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這一切真的跟宗教神祇無關,只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但這些選擇加總起的結果,卻會影響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與國家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人終究必須要學會承擔,不管願不願意,其實不管是因著別人的評論,或是自己的覺醒也罷,生命的路上有人扶持總是好的。言語之間的好聽與否,時間會去證明,雙方都需要更高的智慧,與更大的耐心去看待。 

 

從個人到社會與國家,當一個土地上的人們,不斷地用自己的私心與愚蠢,在一點一滴破壞著,上一代的胼手胝足的努力時,又怎麼能只怪國際社會的瞧不起? 只要在投下你生命中,或對社會國家選舉的選票前,能夠仔細想想未來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你所做出的決定,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願也能引領我們在生命的旅程上,還有這塊我們共同擁有成長的土地上,走向一個實實在在的康莊大道。 

 

如果有幸,那麼是天佑台灣,讓亂象得以有撥亂反正的一線曙光,如果沒有,那就是這塊土地上,一群不懂感謝上天,只知跟妖魔共舞,又不知團結為何物的人們最後的選擇,與必須要共同面對的命運與承擔,至於那些雙重國籍狡兔多窟,或是以為移民就能逃脫噩運的政客與自私的人們,別傻了,上天自然會收拾你們的,只是早晚。

 

(註)  原創文字作品,版權屬SJKen 個人所有,分享轉載引用前請留言告知,並請註明出處與作者,未告知盜用者必究,謝謝您 。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最近司法界是非接二連三風波不斷,從幾名身居高位的司法界高層,被抓到疑似有貪瀆收賄的行為開始,除了他們在工作職場的操守,受到嚴重的質疑外,其中幾位還牽扯出,婚外情與接受性招待的私德敗壞,這幾名受收押禁見的資深法官,與所謂的白手套共犯,在整個審訊過程,不僅不坦然承認犯案,還不斷利用他們本身的司法專業知識,回答避重就輕,甚至使用緘默權,與負責查案的法界晚輩大鬥法,讓整個審查過程,陷入膠著狀態,公然知法犯法在前,以法律專業狡辯在後的言行,讓人為司法敗壞的風紀憂心忡忡,也再度重創了司法,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原本應該是負責安定人心,維持社會運作秩序的法界專業人士,卻陷入了知法犯法,或是執法判斷悖離民意,保護壞人多過好人的迷霧泥沼。

  

無獨有偶的是,緊接著兩則關於法官輕判性侵幼兒懲罰年限的新聞事件,幾位活在城堡裡的法官,高舉著就法論法的觀點,做出了悖離民心的審判,再度引起社會民怨的沸騰怒吼;沒想到發生在上星期,一則不肖的24歲年輕恐怖情人潘韋豪,在交往半年分手後,因為一時的醋意,便殘忍地25刀,刺殺了年僅19歲的前女友林欣儀。新聞報導過後,因為兇手是自首的關係,竟然能在隔天,隨即以新台幣三萬元交保在外,但在荒誕的決定之後,年輕的兇手竟然一點悔意都沒有,還在自己的部落格嗆聲,在版上引發了許多義憤填膺網友們的圍剿,最令人驚訝的是,在兇殺案發生後,兇手的母親,是如何坦護言行令人髮指兒子,最扯的是還有汐止的民代王澄鎰,以一句「大家都有錯。」的荒唐說法,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看到這一連串脫序的行為,讓人不禁要問: 我們的司法、民代與家庭教育怎麼了?

  

以下先轉載這起兇殺案的相關新聞報導,與Facebook 板友,發起相關連署要求法官判死的活動資訊,給之前未曾注意過這則新聞,或是對這新聞一知半解的朋友一個基本背景的說明,再來跟你分享個人的觀察。當然首先我們還是要給予,其他大部分堅守崗位的法界朋友,但法律是一個民主社會運作中,最後一道理性的防線,人民本來就抱著比較高標的道德標準在審視,一如對政界、教育界、醫界、傳播界跟影藝娛樂界人物的高標準,因為這些領域的從業人員,平常因著產業特性的關係,而受到民眾較多的支持與尊重,享有較多的成就與實質的收入,自然也應該受到嚴格的監督,很可惜的這些年來,這些領域的從業人士中,因著人性的關係,對名利的貪婪,與對性愛的沉迷,竟然一再地玩弄傷害人民對他們的信任,雖然每次都以『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來為整個產業開脫,並持續給予其他兢兢業業的專業人士該有的掌聲與尊重,但如果有一天當人民發現這道防線,已經成了一面可以讓黑白兩道自由穿梭的虛擬門牆時,恐怕為時已晚。

 

      2012.8.26

「台北縣汐止市廿六日凌晨發生恐怖情殺案!一對七夕情人節分手的情侶,疑因感情、金錢糾葛,廿四歲男子潘韋豪先提侵占、恐嚇告訴,逼十九歲前女友林欣儀出面;才到派出所做完筆錄,潘嫌尾隨林女阻車,當街談判不成,狂砍廿五刀致死。潘嫌事後雖有悔意,仍說『做了就做了,無怨。』

 


 
殺害前女友的潘韋豪,行凶後騎著母親的銀色機車逃竄到平溪山區躲藏,五個多小時後,經家人勸說,昨上午八時許向瑞芳分局東勢格派出所投案。凌晨才接到女兒做完筆錄要與朋友吃消夜的電話,沒想到短短不到兩公里的回家之路,竟然如此漫長,且從此天人永隔。死者媽媽因難以接受殘酷的事實,情緒幾近崩潰。家屬和友人在警局前一度追打凶殘殺手,『一個好端端女兒就這樣沒了!』要求檢警一定要判他死刑。



警方調查,賣雞排的潘韋豪三年前認識林女,交往同居半年,兩人部落格濃情密意,以為找到真愛,有意共度下半輩子。日前潘失業,林女以無業、沒錢為由,情人節當天分手,潘嫌認為前緣未了,仍希望復合,又見林女手上多了一條手鍊,懷疑她另結新歡,由愛生恨,埋下殺機。分手後林女避不見面,潘嫌每天傳簡訊,希望挽回這段感情,並向林家要回交往時的物品,林家不堪其擾,林女在網路上留下『三字經』,揚言找人打前男友字眼,再加上之前潘嫌所有兩部機車被變賣,潘嫌遂以『侵占、恐嚇』,逼女友出面。



前晚近十一時這對舊情人都到長安派出所做筆錄,凌晨二時騎機車先後離去,原本回七堵長安社區的潘嫌,一路尾隨前女友到汐止忠孝東路阻車談判,兩人發生激烈爭吵,潘嫌先將林女打倒壓制在地,再從機車置物箱拿出預藏的有鋸齒水果刀,從背後猛刺廿多刀,甚至刀尖都斷了一小截,附近商家聞聲趕來,但潘嫌喊『誰靠近我就殺誰』,作勢要砍人,做案後騎機車逃逸。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