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配樂選自Youtube提供免費的配樂選段,完整原曲源自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寫於1787年的著名作品「G大調弦樂小夜曲」(德語:Serenade für Streicher in G-Dur),作品號 K. 525,別稱《一首夜晚小曲》,或《弦樂小夜曲》、《第13號小夜曲》( Eine Kleine Nachtmusik/One Small Night Music),作品共四個樂章,已經具備交響曲的標準框架,完整原曲,請參看這影片,樂曲介紹請參見維基百科說明,對喜歡聽古典樂的朋友應該是耳熟能詳,全曲充滿正面積極,振奮人心的力量,搭配台北101的跨年煙火美景,讓人充滿光明的希望!
在聆聽與了解這次即將於2016年8月28日來台演出的4位英國倫敦西區頂尖劇院菁英歌手的音樂生涯與聲音後,接著來介紹這次「2016 極致英國倫敦西區音樂會之夜-酒店主人」(2016 THE MASTERS OF THE HOUSE-SING THE MUSICALS)的演出曲目:
<Act 1>(第一幕)
Overture(序曲)
Jesus Christ Superstar (選自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10首演」選曲)
《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是著名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作詞人蒂姆·賴斯(Tim Rice),兩人繼)孤海浮燈》(The Like of Us)和《約瑟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之後一起合作的第三部音樂劇,也是他們攜手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部音樂劇。
喜歡音樂劇的朋友,不少人是選擇自助旅行,直接飛到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的音樂劇勝地聆賞,但如果你沒有餘暇或精力這樣做,那麼今夏就要抓住由千禧娛樂創意有限公司主辦的「2016 極致英國倫敦西區音樂會之夜-酒店主人」(2016 THE MASTERS OF THE HOUSE-SING THE MUSICALS)的機會。
不用出國,暑假就可以和親友在台北TICC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一起欣賞四位出演過著名「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及「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知名音樂劇的英國頂尖音樂劇歌手飄揚過海,從倫敦到台北,以出色的天籟美聲,攜手為台灣的聽眾,獻唱多首音樂劇經典名曲,為高溫暑熱的台北仲夏夜,注入一泓清泉,2016年8月28日僅此一場,2016/06/06 中午12點全台已全面正式開賣,購票詳情請看文末資訊,不管您是單純喜歡音樂劇的愛好者,或是有心正往音樂劇這條路上學習的朋友,千萬別錯過今夏今夏最華美的音樂饗宴!
另外,也可參看「The Master s of The House」英國倫敦演出宣傳片段,內有這次將來台演出的兩位歌手Sara Louisa Parry 與Nik Stoter的精彩獨唱與合唱演出,不僅嗓音讓人驚豔,演出身段也十分生動,片中也有部份選曲,涵蓋在這次來台演出的曲目中,讓人備受期待 !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fMhTT3TbY
1992 他又獲得了 Siena Accademia Chigiana 的 Premio Internazionale 的獎項肯定.
2008 再一次獲得Avery Fisher Award 的肯定
這些年吉爾‧ 夏漢(Gil Shaham) 已經跟國際許多知名交響樂團合作過,包括美國紐約愛樂、柏林愛樂、多倫多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以色列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愛樂交響樂團、舊金山與費城交響樂團等,他的古典音樂作品錄製也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以及其他像 Grand Prix du Disques, Cannes Classical Award, Ritmo Prize and others 的榮耀。他本身也擁有一部1699年史特勞斯 " Comtesse de Polignac" 的名琴加持,是1989年芝加哥大學提供貸款讓他購賣保有的。
昨晚聖誕夜有人開心,有人傷心,有人溫馨,有人寂寞,你是怎麼度過的呢? 不管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很多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或是多首讓自己難忘的耶誕情歌,今天跟你分享這首「The Christmas Song 」,陪著你度過這特別的一天---聖誕節,這首歌寫於1944年,遠遠早於在這兩天,被選為聽到最厭煩的兩首聖誕歌曲,分別是
而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就會聯想到,在上一篇跟大家介紹到的,出生於19世界末跨越到20世紀初的,西班牙小提琴家 Pablo de Sarasate( 西班牙語:Pablo Martín Melitón de Sarasate y Navascués, 中文譯為 帕布羅·馬丁·梅利頓·德·薩拉沙泰-納瓦斯庫埃斯 1844 - 1908),簡稱薩拉沙泰所創作的小提琴名曲「流浪者之歌, 作品20」(Zigeunerweisen,No.20)簡稱「流浪者之歌」。
1844年出生的薩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比1877年出生的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整整大了33歲,赫曼寫出小說「流浪者之歌」的時間是1922年,當時薩拉沙泰已經逝世13年,兩者之間有沒有相互影響的關係不得而知,但以赫曼赫塞對文學與音樂的浸淫,想來對薩拉沙泰的作品應該是不陌生的。
一、最早創作,也是最為人熟知的是Pablo de Sarasate(帕布羅·馬丁·梅利頓·德·薩拉沙泰-納瓦斯庫埃斯(西班牙語:Pablo Martín Melitón de Sarasate y Navascués,1844年3月10日-1908年9月20日),這位19世紀末傑出的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創作。這首小提琴曲簡易版的都跟鋼琴合奏,華麗版才跟整個交響樂團合奏。
但回歸到一個最簡單易懂的道理,就是每一個時代,都有好跟壞的作品,音樂領域當然也不例外。每一個年代裡,也都有保守跟開放思想的人們,自然也造就了這些各具立場的爭辯。在這裡,我無意陷入或挑起類似的爭論,畢竟說到底,音樂反映人生不同時刻的心情,就算是同一個人,也會隨著年紀變遷而改變對音樂類型的喜好,就像是古典樂,或是太極拳一樣,對某些朋友而言,接觸他們彷彿就代表著青春已逝,芳華漸老,其實都是心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有朋友能夠堅持一生,只對一種音樂型態的喜愛與浸淫,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價值,而如果他的堅持,還能夠讓他將音樂當成了一生的事業,又幸運地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保有了新舊世代聽眾的支持,像The Rolling Stone 那樣唱了快50年的搖滾天團,已經就是一種傳奇。
這首『我的心中只有你沒有他』很多朋友耳熟能詳,卻不一定了解歌曲的背景,SJKen 來跟大家分享,這首歌原曲是西班牙文 ,歌名Historia de un Amor,英文是 History of the love, 翻成中文是『愛的故事』,原曲是慢板,而不是大家現在聽到的快板。這首歌的創作歷史遠在1960 年以前,中文版的原唱是現年76歲,以演唱老歌跟黃挴調歌曲,而聞名華人圈的席靜婷女士(靜婷女士依然健在,1934年出生於四川,1953年移居香港後便長住在香港,在她眾多黃梅調歌曲作品中,最著名的是1963年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女主角樂蒂的幕後代唱 ,同時她也是1966年電影“藍與黑” 插曲“ 癡癡地等”的原唱人,有關她的生涯經歷介紹,請看http://blog.roodo.com/muzikland/archives/51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