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一樁從天而降的無頭殺人案,意外牽扯出交錯在校園霸凌與社會階級岐視的人性愛恨糾葛,電影《G殺事件》(The Assassination of G/G Affairs)全片在「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前奏曲」聽似悠揚悅耳的琴聲中暗潮洶湧中,師生畸戀中的偽善老師與被霸凌的女學生、女學生的罹癌母親,與橫行黑白兩道作威作福的警察父親、被強佔房間辦案的大提琴演奏男生,與電腦自閉天才一一浮現,人人看似都有嫌疑,究竟誰才是殺人真兇?
2019年3月29日在台上映的香港電影《G殺事件》(The Assassination of G/G Affairs) ,由新導演李卓斌執導、何永霖和吳慧芬監製,陳漢娜、杜汶澤、黃璐、李任燊、陸駿光和林善領銜主演;導演巧妙地透過一連串G開頭的字,串起了所有嫌疑人各自承受的生命印記傷痕,以及與命案之間的關連,加上獨特的影像與配樂,打造出了回歸之後香港新世代的風格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去年電影在香港上映後,被媒體喻為是日本電影《告白》(Confession, 2010,中島哲也執導,松隆子領銜主演)香港版,但這樣的類比,其實並不恰當,因為兩部電影,不管是就探討的議題深度、故事走向與影象的呈現手法都大不同,電影《告白》說的是校園霸凌下的悲劇,透過故事中不同空間人物的各自告白,引出一段令人驚異的,關於師生之間罪與罰的報復之旅;《G殺事件》探討的層面與格局則更大也更灰澀,不僅限於校園同儕之間的霸凌議題,更涉及了親子世代觀念差異與溝通失衡、警匪黑白兩道切割不斷的利益掛勾,與中港之間的階級岐視,有其獨特的敘述手法與影像風格。
導演李卓斌藉由一位從中國大陸來港賣身淘金,心中卻渴望真愛與家的溫暖的風塵女子,與惡棍警察、偽善老師等等眾人之間的愛恨糾纏,衍生而出隱藏在背後的深刻寓意,透過片中老少兩代的角色心態,既展現了香港本身的現況困境,也隱喻了1997回歸之後,香港社會人心變化走向,以及長期以香港來跟中國大陸之間敏感的政治糾葛。
電影《G殺事件》(The Assassination of G/G Affairs)片中掛名女主角陳漢娜(1993年生)是香港新生代演員,外貌與演出方法自成一派,在片中飾演一位家庭失衡母親早逝的中學生,遭警察父親另娶大陸風塵女子為繼母,有依卻無靠的她,將心思全放在課業上,卻又跟老師(由陸駿光飾演)發展出師生畸戀,功課好卻慘遭同儕霸凌,種種的打擊,也讓人看見了香港從校園到家庭等多元議題的現況。

她跟在片中飾演她繼母的大陸影后黃璐(1983年生),與父親的影帝杜汶澤(1972年生)經過多年累積的紮實演技功底,大家可一窺可惜七、八、九年級生與中港演員不同的演技展現。
喜歡看獨立製片電影的朋友,對黃璐一定不陌生,她參演過中國名片《盲山》《推拿》,也曾與台灣影帝吳朋奉、影后陸奕靜合作過荷蘭導演David Verbeek執導的台灣電影《雲的模樣》(2013),也拍過台灣新銳導演陳宏一執導,與莫子儀、許瑋甯合作的《相愛的七種設計》(2014) ,在電影《G殺事件》(The Assassination of G/G Affairs),一出場給人的是搶奪香港人夫破壞家庭的惡質大陸風塵女子,但隨著劇情推演,透過黃璐精湛的演技與半鹹淡的粵語,讓人看到最後對她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深深掬一把同情淚,她的出現到消逝,剛好跟中國近年的蓬勃發展的經濟成反比,也點出了香港人傳統對中國來港的內地人固有的刻板印象,歡場無真愛,男女之間糾纏不清的恩怨情仇與複雜的情緒。
相反的向來反中政治立場明確的影帝杜汶澤,則將片中作威作福假公濟私的警察惡形惡狀,詮釋得淋漓盡致,從扮相、身段到說話的腔調都讓人印象深刻,氣場超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