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 」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 」按讚,謝謝。)
<一分鐘短評>
瞞者瞞不識,識者不能瞞。
全片故事情節推展懸疑燒腦,劇本極其細膩高明,步步進逼峰迴路轉的結局安排,吊足了觀眾胃口,雙人分飾四角的影帝后主角演技對壘大爆發拚場,淋漓盡致地詮釋表現了外貌與內在形似而心性迥然不同, 水火不容的強烈對比,連助演的老人、小孩、醫生與鄰居等配角,表現都讓人眼睛一亮拍案叫絕! 絕對是今秋最出色精彩的人性電影!
2023年9月15日在台上映的伊朗電影《德黑蘭雙面疑雲》(Subtraction),由曾以《百萬現金快遞》(Modest Reception,2012) 奪得第62屆柏林影展「亞洲影評人獎」 的伊朗鬼才導演馬尼 ‧ 哈奇奇(Mani Haghighi)於2022年執導拍攝出品的最新電影。
在電影藝術飽受國家機器,以宗教極權為名箝制下的伊朗,反倒了成了伊朗導演揚名國際的刺激動力,伊朗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的表現,幾乎是彈無虛發部部表現精采,即使導演跟幕後團隊,可能因此遭受牢獄之災或受到限制。
從第一部《煙花星期三》( Fireworks Wednesday,2006)開始,《海灘的一天》(About Elly,2009)《沙舟神秘事件》(A Dragon Arrives,2016)迄今共拍了七部電影的伊朗鬼才導演馬尼 ‧ 哈奇奇(Mani Haghighi)去年拍攝完成的最新力作《德黑蘭雙面疑雲》(Subtraction),描述兩對外貌完全相同,但個性迥然不同的夫妻,在一次偶然的交錯中,所引爆一連串匪夷所思發展的故事。
2023年9月15日在台上映的伊朗電影《德黑蘭雙面疑雲》(Subtraction)中文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rYp01AMQM&t=41s
VIDEO
可曾想過在這世上,有著外貌長得跟你一模一樣,卻沒有任何血緣的複製人,他們也許就跟你生活在同一個都市裡,如果有那麼滂沱大雨的一天,當你們在偶然間相遇時,除了對於彼此止不住的驚訝外,又會衍生出那些意外交錯的命運交響曲?
陌生人的容貌身形,容或可以是一個模子印出來,但個性與心性卻無從百分百地複製,電影故事從一場偶發在大雨淋漓的跟蹤事件,卻引爆出兩個家庭兩對夫婦一連串出人意表的命運起落,過程風起雲湧峰廻路轉,最後的結局安排引人深思!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本文同步發表於部落格「SJKen的Giga Circle 」,喜歡我的電影文,請幫忙至我的FB 粉絲頁「SJKen的浮光掠影 」按讚,謝謝。)
兩伊戰爭造成人民顛沛流離,多少家庭天人永隔破碎四散,
一名鰥夫伊拉克英文老師,帶著一雙兒女流亡逃到德國,
為了爭取合法居留權,以政治庇護名義申請,
開始了漫長糾結的移民申請的審批過程!
一場交錯著無良律師、心機伙伴與好心醫師的善惡對抗,
自閉的男孩,憂鬱的女兒,一段不願說出口的經歷,
為了保護子女入獄,說不出口的真相,是誰選擇相信的謊言!
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得到夢寐以求的合法居留?
電影「柏林零下7度C」(Berlin -7º) ,由記錄片出身的獨立製片導演蘭庭 ‧ 拉法菲 (Ramtin Lavafipour)執導,Thom Bishops 、Karoline Eichhorn、MostafaZamani 與 Masoud Rayegany領銜主演,兩伊長年因信仰與土地之爭對戰,這位伊朗導演卻從超越民粹更高的人性關懷角度,探討敵國伊拉克人民因戰爭流離顛沛,逃亡至德國後所經歷的悲歡,本片預定本週五(2014年12月5日)在台上映。
謝謝寶米數位的邀請,上週四提前觀賞了這部在一次震撼人心的伊朗電影 《柏林零下7度C》,故事描述英文教師艾德夫,帶著僅存的兒女從伊拉克逃到柏林,期待得到政治庇護,重新開始生活。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一個女人、兩個男人、三個小孩,
同居一個屋簷下,舊愛新歡親子愛恨糾纏,
疑心病、憂鬱症、舊恨未解,新仇又生,
離婚容易相處難,話出如風傷彼此。
成人愛嗔癡怨的人性糾葛,小孩無語蒼天的言行反擊,
一場場錯綜複雜,說不清理還亂的情感聚散,
以愛為名出發,卻釀成了無從彌補的心頭愧疚,
解不開的人性糾葛,終成咎由自取的情難枕。
2011 ~ 2012 年以「分居風暴」(「分居風暴」--- 到底是誰在說謊? )一片勇奪柏林影展金熊獎和男、女主角獎,金球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橫掃全球六十個國際影展大獎,技驚全球的伊朗導演阿斯哈 ‧ 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去年 5 月繼「分居風暴」之後,首度進軍法國,找來了2012年「大藝術家」(「大藝術家」--- 此時無聲勝有聲 )凱薩獎影后貝芮妮絲‧貝喬(Bérénice Bejo) 、「大獄言家」影帝塔哈‧拉辛 (Tahar Rahim)與「女伶不喊卡」阿里‧莫沙法(Ali Mosaffa)領銜 演出新作 「咎愛」 (Le passé/The Past )。
電影「咎愛」故事描述一對早已分居四年的伊朗男子與法國妻子,因為妻子準備跟新男友結婚,請丈夫從巴黎飛來簽下那延宕已久的離婚協議書,卻沒想到這趟看似要劃下終點,當三人意外地短暫共處一個屋簷下,卻掀起兩個家庭跟三個孩子之間,一段關於親子家庭衝突的同居風暴。
在新片「咎愛」中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延續了「分居風暴」探討家庭愛恨情仇的議題,從分居到同居,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與氛圍,看過「分居風暴」的朋友,對全片電影節奏緊湊,透過劇情與配樂的縝密結合,一路推展直到最後一幕長鏡頭,留給觀眾心中無限晞噓,一氣呵成的手法,至今依然讓人印象深刻,看的讓人從頭到尾揪著心不敢喘口氣,也對原本十分陌生的伊朗家庭與社會問題,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同理心與親近感。
「咎愛」則走出了伊朗家庭的情感泥沼,故事說的是伊法的異國婚姻,但全片並未聚焦在異國文化背景的差異,所造成的情愛衝突,反而是回歸到夫妻、家庭與親子之間「有溝沒有通」的基本問題, 故事中夫妻對於愛情、親情、家庭與婚姻,所展現的個人價值觀差異,才是造就了這場同居風暴的漫天波瀾,無關於國籍與文化,而是人與人之間對於情感付出的落差,讓原本看似「茶壺裡的風暴」,成了無法遮掩壓抑,弄得好友同事街坊鄰居盡知,徒留夫妻親子之間,充滿愧疚卻又難以彌補的情愛傷痕。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一張圖畫紙能有多寶貴?要經歷多少風吹雨打過後才能換來?
從操場門外走進門內,需要多少次的練習,
才能穿過高聳的圍籬,踢進夢想的球隊?
想拍一部電影,要先學會多少不同的知識,才能執導拍出動人心弦的作品?
世上的夢想,不能停留在虛幻的空想,想圓夢就要用心付出,
夢想,只留給一心想得到它的人!
電影導演、知名畫家與足球國手,
三位伊朗平凡家庭孩子,從小的童年夢想,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上承「有人想跟你說話」(3-2) --- 說不出口的愛恨輾轉 )
一位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少女, 來自於母親愛的呵護不曾匱乏,
即使相對的嚴厲管教與監看訓戒, 也不曾讓她對愛失望,更讓她積極想把愛傳出去;
只是一個小小的純真夢想,想請另一個男人,能給堅毅的母親完整的幸福,
彌補母親從未曾謀面父親身上少去的愛, 這樣的青春懷想,
看在從不聽進自己說話的嚴母眼裡, 成了冥玩叛逆的故弄玄虛,
直到一場再也無從開口的車禍意外, 母親才開始懂了少女的心,
卻再也給不起一份完整的天倫之愛。
車禍的腦死,開不了口的說話, 意外地讓多年愛恨糾纏的母親與生父重新聚首,
學會了用愛去包容,用心去傾聽, 青少女的純真夢想,死別的遺憾之後,
幸福會以甚麼樣的模樣,再度降臨這家人的身上呢?
本週五(2013 年11 月8 日) 即將上映的新片「有人想跟你說話」,是宝米數位公司,遠赴坎城影展引進的「2013 - 2014 坎城影展伊朗靈三部曲」的首部曲,也就是由伊朗導演Manouchehr Hadi 所執導的第二部電影,由「分居風暴」第61 屆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男演員薩哈布‧侯塞尼(Shahab Hosseini) 飾演前夫/ 父親穆斯塔法,「伊朗頭號重量級女演員」安娜希塔‧內瑪堤(Anahita Nemati) 飾演前妻/ 母親蕾拉,以及Hanyeh Gholami 飾演女兒亞莎嫚(Yasaman) ,一家人的生死悲歡離合,牽出了一段難以言喻的愛恨交纏。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 上承「有人想跟你說話」(3-1) --- 偏執愛恨的背後 )
一個男人,周旋在五個女人的愛恨之間,
母親、前妻、前女友、太太,與從未曾謀面就天人永隔的女兒,
有人想跟你說話,男人卻總選擇了掩耳封心,
不想聽到母親的擔憂,他選擇了生他養他的家庭,讓母親鎮日憂愁;
想跟前妻說的話,卻總在激烈的爭執中,模糊了事實,
一連串的誤會與各自堅持,造就了夫妻的離異,家庭的破碎,女兒的意外腦死,
真相,卻墜入了時間的長河一去不回,
生與死的衝擊,愛與恨的拉扯,當幸福與尊嚴難以兼顧,
男人該何去何從,才能真正學會從心底去傾聽,
傾聽那幸福與諒解的穹音,再度響起呢?
預定在本週五(2013 年11 月8 日) 上映的新片「有人想跟你說話」,是宝米數位公司,遠赴坎城影展引進的「2013 - 2014 坎城影展伊朗靈三部曲」的首部曲,也就是由伊朗導演Manouchehr Hadi 所執導的第二部電影。
「有人想跟你說話」從一對離婚夫妻的女兒車禍腦死的意外事件,掀開了一段兩個男人與五個女人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愛恨情仇,起因於人性的執宥,不願用心聆聽摯愛的主觀,最終卻造成了天倫永隔的悲歡輾轉。
上一篇(「有人想跟你說話」影評 ( 3-1 ) --- 偏執愛恨的背後 )以女主角安娜希塔‧內瑪堤(Anahita Nemati) 飾演片中,那位含辛茹苦的前妻與單親母親蕾拉的角度,探討親子相處與互動之間的嚴鬆,尊重與保護的界限,還有蕾拉看似一位單親母親,所面對社會中不同面向人們壓力的背後,源自她孤女成長缺乏與渴求真愛的成因。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有人想跟你說話,你卻始終跟對方錯身而過,
究竟是沒聽到 ? 是聽不懂,還是根本聽不進去?
為甚麼一定要等到悲劇發生,你才心甘情願地打開耳朵,
用心聆聽、仔細玩味對方跟你說過的話,
不想失去你的至親摯愛,
2013 年11 月8 日,就請你一同傾聽「有人想跟你說話」
上個月中非常謝謝宝米數位的邀請,第一次受邀前往西門町福相試片中心,觀賞2013- 2014 「坎城影展伊朗心靈三部曲」之首部曲:「有人想和你說話Someone Wanna Talk to You 」,這部預定在下下星期五(2013 年11 月8 日) 上映的新片。
當晚看完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如果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愛,為甚麼相愛到最後,卻換來了一個家的分崩離析? 甚至是親子摯愛的生死相隔?
人與人之間,不同的世代,以愛為名的要脅,將自己認定的好,強加在對方的身上,有「溝」沒有「通」的親子關係,時刻發生在我們的週遭,傷了自己也傷了我們深愛的親人,有「代溝」而沒「心靈相通」的交談,終究造成了一連串意想不到,一發不可收拾的人倫悲劇。
人性的偏執,造就了愛恨的輾轉,只是事出必有因,善惡的標準認定,偏執的背後,往往是來自個人成長過程經驗的累積,其間不免有許多難以對外人說的痛楚。
一如電影「有人想跟你說話」中的母親蕾拉,女兒亞莎嫚與父親穆斯塔法,有著各自對家庭的渴望與冀求,對於親情與愛情的好壞認定,也有著迥然不同的觀點。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最 近正值歐美電影金像獎頒獎前夕,第69屆美國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 ),跟第65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電影金像獎」(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BAFTA,俗稱的英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已經陸續揭曉,接下來的重頭戲,當然是台灣影迷所熟知,將於2月26日頒發的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 通稱 Oscars)。
而其中在去年已榮獲2011 年第61 屆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等七項大獎,今年又剛剛拿下第32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劇本、最佳女配角(Sareh Bayat),以及第69 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伊朗電影「分居風暴」(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 ),在近日眾多陸續上映的大片之中,表現傑出豪不遜色。
「分居風暴」是由以「海灘的一天」、「煙花星期三」贏得國際名聲的伊朗導演阿斯哈 ‧法哈蒂(Asghar Farhadi)所執導的近作,也順利取得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與最佳原著劇本兩項提名入圍門票,與「牛頭悲歌」( Bullhead 比利時)、「老子我最大」( Footnote 以色列)、「在黑暗中」(In Darkness 波蘭) 與「拉扎先生」(Monsieur Lazhar 加拿大)角逐最佳外語片的桂冠榮耀。
「分居風暴」(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 )中文預告片, 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wiFfQhP8
VIDEO
對伊朗電影從全然陌生到熟悉,要感謝去年8月由名影評人聞天祥負責策劃的「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2011/8/19 - 2011/9/9,一共展演23部分屬6位伊朗電影知名導演與新銳導演的作品),才有機會在台北,看到當代伊朗電影百花齊放的風貌,當時影展的背後,有其嚴肅的意涵,是為了響應國際間援救,因電影創作遭到拘捕與限制行動的伊朗導演的行動,抗議伊朗政府以政治干涉電影的創作自由。
而其中電影風格,最貼近也反映伊朗當代社會男女婚姻與家庭現實生活情境,揭開世人對伊朗神秘面紗誤解的導演,就真的非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莫屬,去年在影展中看了他於2006 年執導的 「煙花星期三 Fireworks Wednesday」(「煙花星期三」--- 男人的背叛,女人的直覺,精妙絕倫的伊朗版犀利人妻。 )時,當時就很震撼,驚訝在那樣被世人極端保守的社會裡,竟然有那麼令人豐沛的創作能量,從導演到演員的表現,都讓人驚豔!
在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電影作品中,總是讓劇中人物憤怒地爭吵與冷漠靜淡中,看見了人性的善惡與不同的人們的個性,他擅長透過了平淡侷限的長鏡頭,反映出人際關係的緊張與衝突,還有難以言說來自宗教、社會的壓力。「煙花星期三」是如此,「分居風暴」更是如此,一部充滿了「人性、謊言、羅生門」的劇情片,很少看見文藝片,可以拍到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3) 人氣( )
「收集眼淚的男人 The White Meadows」是我在這次 的伊朗電影節看到的第一部作品,由1972 年出生的伊朗名導穆罕默德‧拉素羅夫 (Mohammad Rasoulof)所拍攝的第三部作品,整部電影畫面充滿禪意美學,但讓人驚豔的美景畫面,與殘酷故事真相之間相互對比,讓電影呈現了一種悲淒的寓言。觀眾在欣賞令人驚嘆的島嶼風景之餘,會有更多的人生思索。
電影從一位名為拉瑪特(Rahmat , 由 Hassan Pourshirazi 飾演) 的男人,前往各個村落島嶼,四處收集人們的眼淚開始說起,在不知名的海中,總是會見到拉瑪特一人獨自駕著小舟,穿梭在有居民的小島間,這是他從事了將近三十年的工作,這些居民在家中有人出殯,或是跟真神懺悔原罪時所留下的眼淚,就是拉瑪特一直以來的努力費心的地方。因為是在幫人們收集眼淚,就會有很多機會目睹島民們的人生起落與悲傷,甚至會聽到一些非常私密的言語,但由於拉瑪特的態度嚴肅而誠摯,加上一直保守島民們的秘密,所以多年來,成了地方上大家尊敬的人,也放心將心中的悲傷與他分享。
有人說拉瑪特所收集的眼淚,經過了眾人的祝禱,與上天真神的原諒後,將幻化成一顆顆珍貴的珍珠,但都只是傳說,沒有人真正了解拉瑪特收集這些眼淚真正的用途,但隨著一件又一件在不同的島上發生的事情,讓人感受到事實的真相,也勾起了拉瑪特看似平靜沉穩的傷心記憶。
「收集眼淚的男人 The White Meadows」影片介紹(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a3fs7Zs6yU )
VIDEO
電影透過了如詩如話般的島嶼與湖泊場景,帶領觀眾進入一種夢幻的美景,然而發生在島上的故事,隨著收集眼淚的男人拉瑪特的一步一腳印,卻也映照出了島上居民讓外界難以理解的迷信。
先是一個從小跟父親離散的青少年,無意間看到拉瑪特偷看死去的女人,又聽到拉瑪特有小周四處去不同的島嶼收集村民的眼淚,於是透過朋友的幫忙裝死人,躲到拉瑪特的小舟上,半威脅半懇求他帶自己去尋找失散以久的父親,拉瑪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他裝成聾啞人,然後對外宣稱是自己的兒子,兩人開始了漫長的旅程,兩人之間的相處由相互敵視,拉瑪特濫用青少年的體力,要他幫忙划船,同時做許多籌備的事情。
兩人先在一個離島上,碰到一群島民,將海水之所以變得愈來愈鹹的原因,是因為島上的居民有太多的原罪,所以透過懺悔的儀式,將許多人心中的罪惡裝入瓶子,然後派了一個剛新婚不久的侏儒,要他趁夕陽未下山前,將大家的瓶子背負在身上,攀爬入一個深井,將所有的罪惡之瓶都奉獻給真神,全島的島民才能得救。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生命的圓圈 The Circle」是去年三月無預警,遭逢伊朗政府逮捕,隨即於十二月,以「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的罪名,與知名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同遭被判入獄六年,以及二十年內禁止拍片、出國、受訪的伊朗電影大師賈法‧潘納希 (Jafar Panahi),於2000年勇奪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肯定的作品。
「生命的圓圈 The Circle」是一部描屬幾位不同年齡的伊朗女性,在一個對女性極其不友善與諸多限制的國家與社會環境中,躊躇難行的生命困境,電影中描述 2000年的伊朗社會環境,他們的公共電話,除了有一般的投幣式的公共電話亭,更多是像1996年在內地看到的街頭以私人名義經營的公共電話攤,先告知欲撥打的電話號碼,再由對方幫你撥打後,視你通話時間的長短而收取費用,而這中間就會發生一些無良的老闆趁機動手腳,高收電話費,以賺取非法利潤。而在當時的環境中,生活在伊朗的女性面臨的社會氛圍,包括了
--- 女人,是不可在任何公眾場合抽菸。
--- 女人,如果沒有身分證或學生證,是無法單獨購買任何車票(包括客運公車) 、進入醫院探視,與到旅館住宿,一定要有男人的陪同才能行動。而且像進入醫院等場所,一定要戴上大披巾將頭臉遮住,以維護清譽。
--- 女人,在伊朗父權為主的社會中,家中的父親與兄弟,都可以因為她犯下不名譽的事件,如不聽從長輩指定婚姻安排、未婚生子、離婚等類事情,而被拳腳相向,甚至直接殺害。
「生命的圓圈 The Circle」電影英文預告
VIDEOVIDEO
電影「生命的圓圈 The Circle」,從一開始伴隨著暗黑的螢幕,跑著單調的電影製作名單字幕,跟一段讓人不忍卒聽的產婦Solmas(伊朗文「永恆」之意)痛苦的哀鳴,這樣的開始,似乎已經隱喻著伊朗女性,在那樣的社會現況中,一生徬徨無助的哀痛,隨著一聲清亮的嬰兒哭聲響起,電影的畫面由暗轉為明亮,產房裡外隨著牆壁上的一扇探問窗的開啟,在產房外女方母親與產房內護士的交談後,原本該是開心高興的傳宗接代喜事,卻因為生男生女的落差,當初醫院超音波估算的是生男,如今生下的卻是女嬰。因為重男輕女的社會觀念,擔心女兒夫家親戚希望落空,會對女兒不利的女方母親,在面對男方親戚的追問,都不敢據實相告,只是說還在等待結果想敷衍帶過,直到遇見自己的另一個女兒,暗中趕緊交代對方通知女方親戚離開,就深怕衝突與抱怨一觸即發。
而醫院之外,三個在監獄未服刑完畢,即集體越獄成功的女人,試圖打電話尋求援助,但因為缺乏盤纏,其中一位最年輕的少女Nargess(伊朗文「花朵」之意),將身上珍貴的金項鍊,交由 Maedeh去換錢,沒想到才走沒一段路的Maedeh 便遇上了警察盤查,再度被逮捕入獄,剩下的Arezou(伊朗文「希望」之意)與Nargess,兩人相依為命,一路想辦法籌錢,又要小心隨時路經的警察盤查身分,弄得兩人心神不寧。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浮生記」電影海報圖片,引用自CnMDb.com Kino Video)
今年在台北8/19 - 9/9, 由名影評人聞天祥策展的「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以二十三部伊朗電影,向台灣大眾介紹這個仍屬陌生的國度之外,也一起加入國際聲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與知名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的行列,在這次的伊朗電影節,穆罕默德‧拉素羅夫 (Mohammad Rasoulof)共有四部影片作品展出,我看了2010年的「收集眼淚的男人』與這部「浮城記」。
伊朗政府對於當地電影的電檢嚴苛與禁映紀錄也由來已久,包括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與知名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在去年(2011年)3月於潘納希家中突然遭到逮捕,直到5月才因絕食抗議准予保釋,但12月被德黑蘭法院判處六年徒刑,以及長達二十年不准拍片、出國、受訪,理由是「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
消息傳出後,包括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以及潘納希的師傅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都公開聲援,法國知名女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在領取坎城影后時也亮出「Jafar Panahi」的名牌疾呼放人,奧斯卡得主保羅‧海吉斯(Paul Haggis)則於今年六月參與國際特赦組織在紐約的抗議活動,柏林影展刻意保留了潘納希的評審席位,坎城影展則在伊朗當局的反對中,依然放映了拉素羅夫的新片,以及賈法潘納希近況的紀錄片,不同國家的影人、影迷也紛紛加入連署的行列。
(以上部分新聞消息來源文字,引用自 2011 台北伊朗電影節影展新聞資訊,引用自影展官方部落格 http://www.twfilm.org/iranian/ )
法國知名女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聽到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與知名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被逮捕下獄消息而哭泣。
VIDEO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從2011/8/19 到2011/9/9 在台北光點電影院播映的「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Scream & Silence:2011 Taipei Iran Film Festiva」( http://www.twfilm.org/iranian/ ) 中,由於伊朗這個波斯民族,長久以來男女性社會地位不平等,也使得許多有想法的獨立女性,透過電影發聲,也因此在這次的23部的伊朗電影作品中,不乏有許多觀點犀利,批判社會力道十足,令人動容的女性導演作品。
而其中在1991年以一位畫家出身,以攝影師身分進入電影工業,2002年以演員身分,開始轉任助理導演,2004年成為正式導演的瑪妮亞‧艾卡芭莉(Mania Akbari ),更是其中具有獨特代表性的一位女導演,在這次的電影節中,她有兩部作品,分別是2004年的「執子之手 20 Fingers」跟2007年的「因為阿巴斯,所以10 + 4」兩部作品,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後者。
「因為阿巴斯,所以10 + 4」拍攝完成於2007年,這部電影的由來,跟導演瑪妮亞‧艾卡芭莉(Mania Akbari)前幾年突然罹癌,她的身心上面臨的劇變有關,一場莫名的疾病,引來了周遭人們紛擾歧視不公的眼光,以及身為病人自我與家人之間關係的演變。電影中雖然沒有特別提到,究竟是哪一方面的疾病,但從片中種種的變化與述說過程中的蛛絲馬跡看來,應該與女性聞之色變的乳癌有關。
因為伊朗電影大師,同時也是一位詩人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7%B4%E6%96%AF%C2%B7%E5%A5%87%E4%BA%9E%E7%BE%85%E6%96%AF%E5%A1%94%E7%B1%B3 ,1940年出生,是20世紀60年代,推動伊朗電影新浪潮的代表性導演之一,後來也成了伊朗聞名國際的電影大師)的鼓勵,讓她在一邊經歷著化療所帶來生理上的極端不舒服,與癌症病魔搏鬥的生死過程中,另一邊勇敢地振作起來,再度 藉由影像記錄下這生命中上天給與的磨難。
瑪妮亞‧艾卡芭莉(Mania Akbari)原是畫家,生命最大的轉折,是在2002年接受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的邀請,和她的兒子一起參與電影「十 Ten」的演出,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在德黑蘭開車維生的計程車司機,電影的拍攝極其簡單,猜測跟伊朗政府對於電影工業的箝制有關,電影就在有限的空間與成本考量下,在車上裝設了攝影機,聚焦拍攝十段她與乘客的對話,但電影卻也以這樣精簡有限的資源,拍出了關於人性的種種話題,讓人深受感動。
「10電影片段」(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tnu3GRsjk&feature=related )
VIDEO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煙花星期三 Fireworks Wednesday 」是我在這次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Scream & Silence:2011 Taipei Iran Film Festiva」影展中看的第三部電影,是一部發生在一天中的故事,劇情起伏轉折緊湊,高潮迭起毫無冷場,而且幾位主要演員,個個演來辛辣老練群起飆戲,讓整齣戲十分精彩好看。
對於在今年之前,只看過另一位伊朗電影大師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 ,於2007年 拍攝的電影『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 』(「心靈印記」--- 放下知識,便是智慧的開始 )的我來說 ,透過了這部電影,像是從天上落入了凡塵,第一次接觸這個對許多台灣人都十分陌生的國家「伊朗」的人民真實生活,過往我們在以歐美主導的強勢媒體宣傳誤導下,對伊朗實在有太多負面的誤解。
這次之所以有機會,在台北近距離接觸到伊朗電影節」影展(2011/8/19 - 2011/9/9,一共展演23部分屬6位伊朗電影知名導演與新銳導演的作品),由金馬影展執委會秘書長/名影評人聞天祥負責策劃,此次的「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背後有極其嚴肅的意涵,是為了響應國際間援救,因電影創作遭到拘捕與限制行動的伊朗導演的行動,抗議伊朗政府,以政治干涉電影創作自由。
事情的緣起要從2010年3月說起,包括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伊朗電影大師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與知名導演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在潘納希家中,無預警突然遭到伊朗政府逮捕,直到去年5月才因絕食抗議准予保釋。但隨即在12月又被德黑蘭法院,判處六年徒刑以及長達二十年不准拍片、出國、受訪,理由是兩位導演意圖透過電影創作,製造「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這是為什麼今年在台影展的名稱,取了充滿諷刺與抗議意味濃厚的「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 Silence & Scream:2011 Festival of Iranian Cinema」(影展介紹詳見 http://www.twfilm.org/iranian/ )。
VIDEO
周末假期接連兩天,看了三位不同導演的作品,昨天看了穆罕默德‧拉素羅夫 (Mohammad Rasoulof)2010年的「收集眼淚的男人』與瑪妮亞‧艾卡芭莉(Mania Akbari)於2007年拍攝的「因為阿巴斯,所以10 + 4」,今天下午則是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於2006年拍攝的「煙花星期三 Fireworks Wednesday 」,讓我從電影中重新認識,或是說第一次,真正深入地認識了伊朗這個國家,很多過往淺層的國際媒體報導,關於該國男女性別歧視,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消息,都不如在這次電影節中,透過男女導演多樣化的作品中,進一步從不同角度中,深入剖析整個伊朗社會,人們真實的社會面貌,來得更具權威與真實性。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 」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 FB粉絲頁 」按讚,謝謝。)
悠長的年假,靜謐的台北城,偌大的街上,不見平日車水馬龍的喧囂,微雨後的空氣中,流盪著一種後現代的疏離蒼涼,這樣的冬日,最適合靜思與冥想,為即將忙碌的一年作好身心安頓。
前些時候,和朋友去看了『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 』,一部由伊朗電影大師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 拍攝的寓言電影,探討世間眾生,為找到跨越生死輪迴的奧秘,而不遠千里跋山涉水到印度,尋訪聖者上師的導引,卻在途中經歷過一連串奇妙境遇後,才逐漸體會到『放下知識,便是智慧的開始。』的意涵。
千百年來,不論古今中外,總有人們,以苦行僧般的身影與堅強意志,踽踽獨行走遍天下,苦苦外尋世間的真理,以為透過身心艱辛困苦的磨鍊,就能有所領悟,卻忽略了真理,也能在日常生活周遭的瑣事中發掘,它一直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不曾遠離也毋需外求;只是凡人多為世俗塵囂所桎梏,逐漸關上了心靈之窗,只要願意放下主觀,拭去蒙蔽,不惑於知識經典,返璞歸真,從生活中重新傾聽觀照自己,即便不出遠門,也能跨越生死輪迴的苦痛迷惑。
「心靈印記」電影預告(一),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OLLXWrOyU
電影中,導演藉由兩位演員馬莫德喬若萊(Mahmoud Chokrollahi) 與瑪莫兒夏德茲(Mahnour Shadzi) 所扮演的,一對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新婚夫妻間的對話,帶領觀眾進入心靈省思之旅。
夫妻兩人從伊朗到印度的蜜月旅行,沿路從搭火車、計程車、沙漠中的步行,再到恆河上的扁舟,他們背著行囊帶著椅子,尋找傳說中的聖者人。一路上他們經驗了各種不同的遭遇,像是見到了傳說中,能光用眼神就能讓火車停住的老者,卻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如傳聞般的神奇,相反的還有一種令人心疼的荒謬;而載著他們的計程車司機,一直在沙漠中蜿蜒前進,在知道了他們來印度的目的後,也曾告誡他們追尋悟道,應該以步行代替坐車,才能從路上的經歷得到指引。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7) 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