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一分鐘影評>
「唯有在靜中,才能辨識動。 」
電影側拍記錄了「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2014年在「英國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與前來看展的觀眾共同進行一場長達512小時,為期64天的「藝術性社會實驗」,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地域,有著迥然不同年紀、膚色、語言、文化、成長經驗、素養、性格的人們,當走進展場內不同的空間,將手機與所有會發出聲響的身上飾品鎖進了置物櫃,屏除了所有來自外界俗世的干擾,蒙上了眼戴上了耳機走進展場,少了視覺與聽覺,不再能像日常習以為常地,用外表與行為舉止評斷他人時,人們對於碰觸到的陌生人,以及獨處的自己,從中會有著怎樣的反應、反省與醒悟?
全片真實記錄了所有看展觀眾,在展場中一起從驚訝到質疑,靜止到行動,共同創造了令人驚艷連連的舉動,也對他們進行了訪談,分享了前所未有的看展體驗與感受,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在看似無一物的空間裡,創造出讓人留連忘返的共鳴,引導看展人們從空無到忘我,再到沉靜到重生,綻放出一段獨一無二的生命旅程體驗,過程讓人驚艷連連,動容與感觸良多,是今年最啟迪人心的紀錄片電影。
預定2022年4月15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電影《瑪莉娜的512小時》 (512 Hours),是「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繼《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2013)系列後又一創意之作,這一次她拋開了所有策展前的籌備規劃,因為當展覽經過事前縝密的計算與安排時,就會喪失創作最需要的直覺能力,她選擇了在空無一物的展場裡,引領前來參觀展覽的觀眾,共同進行一次長達512小時,為期64天的「藝術性社會實驗」演出,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共計13萬名觀展人次參與。
許多身在其中卻不知自己參與的觀眾,將手機與所有會發出聲響的身上飾品鎖進了置物櫃,屏除了所有來自外界俗世的干擾,蒙上了眼戴上了耳機走進展場,進行一場前所未有回歸與省視自我的實驗。為了打造出有別以往作品形式的全新藝術型態,她耗費了25年籌備《512小時》展覽計劃。並由備受全球電影節及影展關注的新銳女性導演艾狄娜 ‧ 依斯翠特(Adina Istrate) 與 吉安妮娜 ‧ 拉薩爾維婭(Giannina La Salvia)共同製作。
「我花了25年的時間才累積足夠的勇氣、專注和知識去實現這項計畫。在這件作品中,我付出了我的所有。」
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1946 年 11 月 30 日出生於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現年76歲,是位聞名國際的行為藝術家。自1970年代開始活躍至今,從事行為藝術40年,被人稱為「行為藝術教母」。現任巴德學院講師,瑪莉娜的表演探討著表演者與觀眾間的微妙關係、身體的極限與想像的各種可能性。
2022年4月15日在台上映電影《瑪莉娜的512小時》(512 Hours)中文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eoBNRWlBA&t=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