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來源參見註一)
昨晚剛看完了法國黑色喜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找死專賣店」,得知了許多法國式的自殺方式,今天在華山光點電影院,看了今年八部來台播映的中國獨立製作電影之一的「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Four Ways To Die In My Hometown),一連兩部都有提及死亡的方式,卻又都是意在言外,東西方導演探討著截然不同的映像主題,卻有著相互輝映的異曲同工之妙。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由1975年生於中國甘肅隴西偏遠山村的導演柴春芽編導,是一部導演家鄉死亡方式的獨立製片,片中的語言是陜西甘肅的方言,從村裡老者與年輕人口中,流傳下來與當地生死相關的習俗,既像真實又像故事的傳說,電影觸及1960文化大革命前後,偏遠山村的民間疾苦,從村莊牆壁充滿希望的教條宣傳標語,對映當地人貧無立錐的真實生活窘態,看到當地人在葬禮中對於人的關懷,與鬼神的尊崇與顧忌,聽見老者充滿回憶又似乎隱藏先知預言,與看似狂顛之人的妄語,其中都隱喻了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導演藉由探討生命哲學的主題,巧妙避開了可能被貼上反政府社會的標籤,像長河般緩緩細訴著偏遠山村人們的艱困,與從中汲取的大自然生活哲學。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電影片段
一個年輕男人,坐在水畔彈著吉他,高唱著陜西民謠;一位年輕女大學生尕桂,鬆開了被倒吊綁著公雞的繩索放生,自己卻悄悄然地一步步走向河中,年輕男人以為尕桂要自殺,放下了手中的吉他,正躊躇著要不要出手相救,卻看見尕桂只是漂浮在大江小河上,回想著村裡長輩看水就能看盡一生的叮嚀。
然後從河裡起身的女大學生尕桂,便沿途向前邁進,從城市往荒野的家鄉前行,有時搭車有時走路,一路天氣從初秋走到了大雪,沿路上遇見了鴿子、羊,到處高聲尋人的小女孩,在土丘高處重覆著「自身發光的人類,像鳥一樣飛翔。」黑暗光明等等,像瘋子般的男人,還聽見了年輕時經歷了文革赤貧,靠著學習演出皮影戲得以維生的老人們的故事,跟不肯出門,高聲說著世道變了人心不古,把自己關在棺材躺了七年的父親老人,臨終前說著「人代神言,黑夜裏的百姓渴望着光,所以,你要給人光。」的預言;
拿著土製長槍打獵的啞巴,偷了老人們的皮影剪偶,賣給騎著摩托車載羊的男人,與大樹下因為眼疾治癒後,就擁有陰陽眼,成天絮叨著村莊左鄰右社的神鬼情事;
這一幕幕一段段的人與動物交錯,在大自然的水與地、火與風侵襲著村莊,帶領有著不同地域的觀眾,從陌生的文化風俗差異中跳出,逐漸感受到導演從風火水土的大自然與人合為一體的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