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了從流行歌曲卡門』,到歌劇卡門』的創作緣起與背景,也一起欣賞了不同流行歌手與歌劇名家的詮釋版本後,接下來要回歸樂器之美,跟你分享一首許多朋友耳熟能詳的小提琴獨奏曲『卡門幻想曲 』(Carmen Fantasy)

 

       如果沒聽過的朋友,就先來一聽為快,由名家 1974年出生在蘇聯的Novosibirsk ,現年才36歲的當代傑出小提琴家與指揮家,同時也是古董小提琴收藏家的 Maxim Vengerov ,所演奏的Franz Waxman在1946年創作的Carmen Fantasy 版本 ;

 

       再來聊聊卡門幻想曲的的創作背景與名家演奏版本。他的演奏風格細膩而優雅,聽古典樂在某種角度上,也跟聽流行樂一樣,不管是歌手或是演奏者,除了天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跟後天勤奮的練習,造就的基本功高下對比之外,更多的是音樂的詮釋背後,反映出他們不同的個性,

 

       同一首曲子,有的演奏聽來冷靜理智,有的熱情激盪,有的精準冷冽,有的深情浪漫,除了曲目本身原有的設計之外,很多是演奏者本身對歌曲的理解,並投注了他們的感情,Maxim Vengerov 有俄羅斯音樂家固有的精準技巧,但因為出生的年代不同,他演奏起Franz Waxman 的Carmen Frantasy , 不同於前輩雅沙‧海飛茲的冷冽完美精準到近乎冷酷,而是給人一種優雅自制的從容,也就是在炫技之餘,在情感的傳遞上,有一種濃淡深淺總相宜的平衡, 難怪跟另一位同輩的年輕天才Sarah Chang 被譽為前途無量的當代小提琴大家。

 

跟歌劇演唱家的合作片段,從中聽到琴聲跟歌唱家,從音量大小到情感互動之間的和諧共生,給人一種從容得宜的感受。

      

     卡門協奏曲』(Carmen Fantasy) 這首小提琴獨奏與交響樂團的創作,一共有三個不同的版本,

一、最早創作,也是最為人熟知的是Pablo de Sarasate(帕布羅·馬丁·梅利頓·德·薩拉沙泰-納瓦斯庫埃斯(西班牙語Pablo Martín Melitón de Sarasate y Navascués1844年3月10日1908年9月20),這位19世紀末傑出的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創作。這首小提琴曲簡易版的都跟鋼琴合奏,華麗版才跟整個交響樂團合奏。

 

二、Franz Waxman(弗朗茨·沃克斯曼1906年12月24日1967年2月24日德國-美國猶太作曲家,電影配樂作曲家,指揮家。)於1946年為了電影『Humoresque』而創作,電影故事描述的是,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由John Garfield飾演),與較他年長的女贊助人(由Joan Crowford飾演)之間的故事。這首作品都式由小提琴跟交響樂團合奏演出。

 

三、Jeno Hubay(潔若‧胡鮑依) (1858年9月15日--1937年3月12日 ),德國初生的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與音樂老師。有琴譜留下來,但是似乎很少有名家演奏。

  

      在這三個版本當中,以Pablo de Sarasate 帕布羅‧ 薩拉斯泰(後續文中再提到,以薩版簡稱)跟Franz Waxman 弗朗茨·沃克斯曼(後續以沃版簡稱)兩人的版本,最廣為人知。尤其是薩版的演奏技巧難度最高,所以就先從他的生平介紹起。

 

(一) 西班牙天才小提琴家帕布爾‧德‧薩拉沙泰( Pablo de Sarasate 1,844 - 1,908)

       他是19世紀末期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小提琴炫技演出的代表人物,他運用嫻熟非凡的演奏技巧,展現突破小提琴傳統弓法與指法的限制,非常善於演繹小提琴中高難度的樂曲。他的演奏音色清晰飽滿,流暢而純淨。而他本身也是作曲家,寫過五十多首曲目,其中有包括根據古諾的「浮士德」、韋伯的「魔彈射手」等歌劇中優美的旋律,所創作小提琴幻想曲,但這些作品中,因為年代久遠,多數已甚少被演出,僅有這首由喬治‧比才歌劇『卡門』原作,所改編的「卡門幻想曲」流傳至今。

 

       薩拉沙泰出生於潘普洛納的一個軍官家庭,從幼年起便隨著軍樂隊隊長的父親學習小提琴,5歲時就已經在馬德里宮廷演奏,為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二世表演,伊莎貝拉皇后聽完深受感動,當場賜以名貴的史塔第發利小提琴,傳為一時佳話,也因此西班牙王室負擔了隨後培養他所有的費用,他因為高超的演奏技巧,而被當時譽為「帕格尼尼再世」而風靡全歐,成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最傑出的小提琴家。

  

      他的音樂天份自幼展現,1856年才12歲的薩拉沙泰,就從西班牙前往巴黎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家讓·德爾菲·阿拉爾(Jean Delphin Alard),進入音樂學院的隔年,便贏得了violin and solfege 的首獎,1859年,15歲的他又陸續獲得包括harmony prize 首獎在內的各項大獎,從此聲名大噪,演奏事業一帆風順。1860年,他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開始全球的巡迴表演,足跡遍及歐洲北美和南美,同時他也是近代第一位演奏,被錄音的小提琴家。

  

      在表演事業初期,他都以演奏自己的作品,以及德國及法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像是著名的「卡門幻想曲」或是「浮士德幻想曲」,都是當時流行的歌劇主題超技變奏曲,都算是帕格尼尼時代的遺風。而他所創作的『卡門幻想曲』編號作品25,全名為「依歌劇卡門主題而作之演奏會用幻想曲」,當時是題獻給維也納音樂院院長,同時也是小提琴家的黑爾麥斯柏格(Joseph Hellmesberger)。 『卡門幻想曲』整首旋律,取自于歌劇『卡門』中第一幕的哈巴內拉舞曲、第二幕的吉普賽之歌、響板之舞與第四幕的阿拉岡舞曲,融合了各種高超艱難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改編而成。

     他的琴聲優美而細緻,詮釋更以豐富的情感及見解獨到聞名於世,隨著他的聲名逐漸開展,也開始有同為當代的作曲家,題獻作品給他,包括有聖桑、德弗札克、布魯赫等知名作曲家,其中以聖桑《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 不過,最能展現薩拉沙泰藝術精髓的,還是源自於他自己創作,包括了具有西班牙特色和吉普賽風情的一些小提琴獨奏曲目,像是「流浪者之歌」、「卡門幻想曲」、「浮士德幻想曲」、「巴斯克隨想曲」、「阿拉功之霍塔舞」、「哈巴奈拉」、「察巴替亞多」、「安達路察之羅曼史」、「前奏與塔倫泰拉」等等,而其中流傳最廣的,除了卡門幻想曲之外,就是著名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 20),之後會另外寫一篇來介紹這首名作。

  

      薩版的卡門協奏曲編號作品25』旋律流暢幾近完美,既展現了小提琴優美的音色,也讓演奏者高超的炫技得以充分發揮,因此被視為所有的小提琴曲目中,最能考驗演奏者技巧的作品,所有傑出的小提琴家,都以能挑戰這首作品為夢想,只要成功演繹出個人的風格與特色,並得到了樂界的肯定,就等同奠定了在小提琴樂壇的一席之地。接著就來欣賞不同名家的演奏版本,可惜的是網路上找不到薩拉沙泰本人演奏的Carmen Fantasy 版本,但有另一首Habanera 的版本,1904年距今106年的錄音版本,還能聽到真的十分珍貴。

    

(1) 第一位要介紹的是20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 Jascha Heifetz 雅沙‧海因茲(1901 -1987)

      雅沙‧海飛茲,於1901年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時代的維爾紐斯(現在的立陶宛維爾紐斯),父親是猶太人。 算算時間,薩拉斯泰1908年過世時,Heifetz 才8歲,兩人之間,好像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傳承,因為海因茲也是20世紀,小提琴炫技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許是俄羅斯民族特有的嚴謹,他的演奏技巧,以絕對的古典精準與幹練快速著稱,他演奏出的音色霸氣恢宏,同時他個人在舞台上下的形象,都是近乎完美冷峻。

  

        海飛茲音樂啟蒙是身為維爾納交響樂團首席父親,是一位從三歲起,就開始習琴的音樂神童,跟隨俄國當時的小提琴教父奧爾(Leopold Auer,1845-1930)學習小提琴,在七歲於科夫諾(現為陶宛考納斯)首演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十歲時就在俄國聖彼得堡舉行個人演奏會,1917年10月27日,17歲的海飛茲受邀卡內基音樂廳登台,吸引了幾乎全美國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前來觀賞,毫不怯場又淋漓盡致的演出,輕易地征服了美國樂壇。海飛茲的演奏風格常給精準完美而冷酷的感覺,演奏速度比一般演奏家快很多,演奏艱深的樂曲令人嘆為觀止,他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成為後輩音樂家們努力的目標,但至今鮮有人能夠超越他。

 

        但世人豔羨的偉大成就背後,他卻也為此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因為從小接受艱苦的天才兒童訓練,讓他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成長,結果性格變得十分孤僻保守。他的兩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雖然養育了三個孩子,卻沒有享受過太多家庭生活的樂趣,他的女兒Josepha Heifetz是一位作曲家、鋼琴家兼作家,她曾經表示,他們的家庭生活是冷漠和嚴肅的,她甚至必須事先預約,才能夠見到她的父母。1959年後,海飛茲曾在南加州大學授課,但因為缺乏與人溝通的技巧,對學生的要求又極度嚴格,學生學習到最後,往往因為吃不消而選擇離開,不過在收了的150名學生中,還是有些成名的音樂家,包括 Erick Friedman, Carol Sindell, Adam Han-Gorski, Robert Witte, Yuval Yaron, Elizabeth Matesky, Claire Hodgkins, Yukiko Kamei, Rudolf Koelman, Varujan Kojan, Sherry Kloss, Elaine Skorodin, Eugene Fodor, Paul Rosenthal,and Ayke Agus等人在內。

 

 雅沙‧海飛茲 1924年演奏 Pablo de Sarasate 版的『Carmen Fantasy』

 

(2) David Oistrach( 全名為David Fyodorovich Oistrakh 大衛·費奧多羅維奇·歐伊斯特拉夫 俄語:Давид Фёдорович Ойстрах1908年9月30日1974年10月24日),猶太裔俄羅斯小提琴家,1908年9月30日出身於烏克蘭敖德薩。1914年 6歲,進入音樂學校從斯托利亞斯基(Pjotr Solomonovitch Stolijarski)教授學習小提琴。1928年 開始登台演出,1930年 與鋼琴家塔瑪拉 Tamara 結婚。同年獲得烏克蘭小提琴比賽一等獎,1937年 榮獲二戰後首屆布魯塞爾國際小提琴比賽一等獎,從此奠定其在樂壇的地位,每年在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演出多達一百次。1953年 第一次到巴黎演出,1954年西德和英國倫敦演出,1955年 往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 大衛·歐伊斯特拉夫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俄羅斯作曲家阿拉姆·哈恰圖良和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曾將所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奉獻給他。 他所演奏的薩版卡門幻想曲,有一種夢幻的神秘,流露出一種人性的溫暖,跟同期同為俄羅斯猶太裔的另一位大師海飛茲,所展現自由奔放的炫技風格大不相同,或許跟他幸福的家庭背景有關  ,1931年他的兒子伊戈爾·歐伊斯特拉夫出生,後來也成為俄羅斯出色的小提琴家,父子倆經常合作表演小提琴二重奏,跟海飛茲一生兩段婚姻都以離婚收長,跟子女之間的感情,也很淡漠的情況完全不同。

(3)Gerhard Taschner(1922 -1976) 1954年,32歲時演奏的 演奏的薩版卡門幻想曲,他的音色明亮而溫暖,讓人感受到愉悅輕快,有時低迴婉轉,讓人感受到他細膩的詮釋其間的情感流轉,有一種不急不緩的淡定,聽來沒有壓迫感。

 

 (4) Itzhak Perlman 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1945年8月31日-)生於雅法(今特拉維夫的一部分),以色列小提琴家教師

 

      他被認為是20世紀後期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而且毫無疑問的是最出名之一。四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症。後來他學著用拐杖幫助走路,恢復情況良好。現在他通常用拐杖行走,而在拉小提琴時坐下。他學琴的經歷很特別,是在特拉維夫時,一次在收音機中聽到有人拉小提琴,才開啟了他決定學琴的興趣。

 

      他先在雅法的音樂學院學習,後轉到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1963年,18歲的帕爾曼在卡內基音樂廳完成了他的首演。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巡迴演出,同時他錄製了大量的唱片70年代後,他的身影開始出現在今夜秀芝麻街等電視節目中,也曾多次在白宮舉辦的典禮上表演, 1987年,42歲的他進入了以色列愛樂樂團,在華沙布達佩斯,以及其他一些歐盟國家進行演出。1990年,他隨以色列愛樂樂團到中國印度兩地開音樂會。 最特別的是他還經常錄製電影配樂,為約翰·威廉士創作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配樂,還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2005年,還跟大提琴獨奏家馬友友合作錄製了藝妓回憶錄的電影配樂原聲帶 ,算是非常接近普羅大眾的古典音樂家。他所演奏的薩版『卡門幻想曲』,音色恬靜冷凝而意境悠遠,有一種說不出的古樸淡雅,讓人深深沉浸,可惜一樣因為版權保護關係不能轉載,請連接網址到Youtube 上聆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_ztH62Sf9g )

 

 

(5) Werner von Schnitzler 1993年與Lyon 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薩版的Carmen Fantasy。

(6)Midiori Goto 1971年出生的日裔美籍小提琴家,她所演奏的版本音色細膩輕柔而婉約。

(7) Kristof Barati 演奏薩版的 Carmen Fantasy,一樣因為版權考量,傾到Youtube 上聆聽觀賞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1MBeIMcAs&feature=related

 

(8) Sarah Chang 1980年出生,現年年僅30歲的韓裔美籍的天才小提琴家,也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雙親都是音樂家,1979年移民美國,1980隔年生下了她,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韓裔家庭,也是音樂天才,從3歲就顯露了音樂的才華,三歲時向父母要了第一把小提琴, 四歲時師從茱莉亞音樂學院名師Dorothy DeLay,跟帕爾曼、林昭亮、五嶋綠一樣接受Dorothy DeLay的指導,七歲時就已能演奏出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她的演奏技巧十分出色,音色華麗而大器,溫暖而明亮,對於演奏高難度的小提琴名曲都能輕鬆駕馭。

 a) Sarah 2007年 演奏會(Carmen Fantasy 整曲中的部分片段)

 b) Sarah Chang 2007年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由多明哥指揮演出的薩版卡門幻想曲。

  c) Sarah 獨奏的 薩版的卡門幻想曲 MV 2-1

d)Sarah Chang 演奏的 Carmen Fantasy MV 2-2

  e)另外還有她在1990年10歲時,演奏Sarasate's Carmen Fantasy 的版本

 

 還有因為她傑出的演奏才華,引來大師們對她的讚美,同樣因為版權保護考量,不容許轉載,請到Youtube 上聆聽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BrnvR9plE&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1MBeIMcAs&feature=relatedtube.com/watch?v=ZiBrnvR9plE&feature=related 

 

(二) 再來介紹第二位創作者 Franz Waxman 弗朗茨‧沃克斯曼的生平

       他知名的作品,包括有1946年根據歌劇『卡門』改編的《小提琴卡門幻想曲》,和他在1950年為《日落大道》等影片譜寫的配樂。一生中獲得12次提名,並以《日落大道》和《郎心如鐵》2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沃克斯曼1906年生於Königshütte(當時屬德國,現屬波蘭,名Chorzów),少年時代學習過6年鋼琴,但是不得不尊重父親意願進入一家銀行工作,在那裡做過2年出納。之後他離開銀行,前往德勒斯登,然後又到柏林,繼續學習音樂創作,晚間則在一家爵士音樂俱樂部彈鋼琴。1930年他為德國導演 Josef von Sternberg 的電影《Der blaue Engel》寫音樂配器,1933年納粹上台之後,因他是猶太人,為逃避迫害,先遷移到法國,在巴黎他為弗里茨·朗導演的法語版《Liliom》配樂。1935年他又遷到美國,一樣獲得了前述的肯定,1967年逝世。

 

 (1) 雅沙‧海飛茲演奏Franz Waxman 版的『Carmen Fantasy』,海飛茲在這個版本充分展現他過人快速的演奏技巧,與精準到位的情感轉變。

(2) Glenn Dicterow ,1948年出生的美國小提琴家,1989在林肯中心, 與由名指揮家Mehta 所帶領的美國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 Franz Waxman 版的Carmen Fantasy, 音色優雅,演奏技巧高超,聽得讓人心神俱往,非常具有魅力。可惜因為版權考量,請直接上Youtube 欣賞,同時因為Youtube 有影片長度10分鐘的限制,所以作品一分為二,中斷聆聽的感受也是很不得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h37j8Ns8g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tDmy1jwOg&feature=related

 

(3) Itzhak Perlman 伊扎克·帕爾曼,1945 出生於以色列後入籍美國,現年65歲,被視為20世紀下半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所演奏的Franz Waxman 版的Carmen Fantasy

(4)Leonid Kogan(1924-1982),20世紀最廣為人知的蘇聯小提琴家,出生於烏克蘭,所演奏的 Franz Waxman 卡門幻想曲版本 ,音色有一種戲劇性的張力,好像在看一部劇情高潮迭起的電影,情感的拿捏從婉轉到宣洩,處處給人一種心有同感的共鳴,讓人聽完意猶未盡。

 

其實還有很多傑出的小提琴名家的版本,值得細細品味,但在這篇當中的版本,就先分享到這裡,在最後結束前,跟大家分享改編成長笛與交響樂團版,與鋼琴與二胡版的演奏作品,,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與夜晚。

Andrea Griminelli  長笛名家於1993年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與交響樂團的合作演出 。

 中國二胡演奏名家王穎獨奏,原丁鋼琴伴奏的『卡門』片段 

(註: 本文所引用之MV 皆引自Youtube(http://www.youtube.com) 版權屬相關出版與演唱演奏者單位或上傳個人所有,音樂家生平與相關作品介紹文字,參考維基百科中英文資訊,本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所有,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分享,謝謝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JKen的浮光掠影 的頭像
    SJKen的浮光掠影

    SJKen 的浮光掠影(影評‧美食‧旅行與創作生活手記)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