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7_10150126162279411_104733974410_6352688_2713727_n.jpg  
 
小孩對少婦說:「是因為我不乖,惹爸爸生氣,你才離開他嗎?」 
 
少婦對老母親說: 「我過得這麼不好,你還要我繼續忍受,你真的愛我嗎? 你要我跟你一樣嗎? ...」 
 
老母親對少婦說:「世事無法盡如人意,你不能拆散你的丈夫和兒子...」 
  
老父親對少婦說:「他會打你,就會哄你,你不該挨了幾個巴掌就離家出走,還要離婚....你要我們拿甚麼臉見人? 賤人! 是我這個父親教得不好,但你傷了我的心,你離開吧!.....」
 
老父親對老母親說:「如果她是男的就好了,我們得把小孩送回去...」 
 
 
 這些都是電影「當妳離開的時候  Die Fremd / When we leave」中,幾位核心人物的對話,這是一部讓人看得心碎沉重,有點難以為繼的德國電影,去年橫掃了國際各大影展獲獎無數,從自家獲得的德國電影金像獎 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到德國影評人協會大獎最佳影片 、新導演 、劇本、 女主角 、攝影、 剪接與配樂七大獎項,還榮獲了加拿大卡加利影展最佳外語片,更榮獲了柏林國際影展最佳歐洲電影獎,也是今年代表德國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賽片。  
 
 
 「當妳離開的時候」電影中文版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i2rcPATcU

  

電影的主題,探討的是不同種族的文化與家庭社會認知差異,故事藉由一位德籍土耳其裔的少婦,因為自身跟小孩都遭受家暴,憤而遠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飛回德國娘家,原本想尋求親人的慰藉,卻沒想到家人以家族名譽遭受蒙羞,全家人一家五口(老父親、老母親、哥哥、弟弟跟妹妹),從一開始不知情時,張開雙手笑顏歡迎她帶小孩回娘家,到後來知道她想離婚後的態度轉變,從好言相勸到惡言相向,甚至與女婿連成一氣,企圖用暴力脅迫,將小孩送回家,最後還有爆炸性的結局,讓人看得心情十分沉重。  
  
  
 這其實是中東國家,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在男尊女卑的男性威權社會體制下,一種流傳多年至今仍存在「Honor Killing 榮譽殺褥」的社會習俗,也就是在這些國家的女人,不管是老是小,年輕女子只要婚前,不遵從父親決定的婚姻對象,企圖自由戀愛,偷偷約會被看到、婚後不聽從丈夫,都會遭到從掌摑到虐殺的凌辱,更別說是婚後出軌,恐怖的是這樣的歧視,是整個社會民族男性的共識,所以監督告密者不一定是自家親人,而是任何一位街坊鄰居,或是看不慣的人都可以將他看到的情況告知對方的一家之主。 
 
 
這些情景身為華人的我們應該也不陌生,從傳統戲曲中的由父母親主宰出生時的指腹為婚,到長大後的媒妁之緣,華人的社會中也有過男尊女卑的嚴重失衡,即使到了已經是號稱華人社會最民主的台灣,我們從上一輩的三妻四妾,甚至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夫多妻,與不時冒出的家暴新聞,都還是可以感受這社會的角落裡,隱藏著許多尚未進化喪心病狂的男性,以及委屈求全或是無力反抗的受虐婦女與幼童。 
  
  
Honor Killing 其實一點也不 Honor , 網路上也可以搜索到許多真實事件的影片,畫面比電影更讓人驚心動魄,這部電影 藉由片中一位不甘人生就此淹沒,勇於挑戰男性威權父權社會女性的悲憐遭遇,導演的用心讓人動容。但是在單純看完電影,為著劇中人不幸的故事而感傷悲憐之餘,其實,還有著更大的命題讓人去沉思。
   
196920_10150126158034411_104733974410_6352665_3434952_n.jpg190004_10150126158574411_104733974410_6352680_8036136_n.jpg188429_10150126158019411_104733974410_6352664_2721895_n.jpg200045_10150126158424411_104733974410_6352676_4061228_n.jpgD34.jpg190457_10150126158209411_104733974410_6352671_6401302_n.jpgD20.jpgD19.jpgD21.jpg 
 
 電影故事從一位只有中學畢業教育程度,便順從父親的指定,從德國遠嫁到伊斯坦堡的德籍土耳其裔少婦 鄔瑪Umel (由西碧‧柯綺莉Sibel Kekill 飾演),在與丈夫生下了一個孩子之後,婚前丈夫那雙溫柔呵護的手,在婚後變成了一雙傷害自己跟小孩的手,丈夫的情緒像顆不定時的炸彈,發作時就是一頓毒打,卻又在暴風雨過後,企圖以床第之歡,掩蓋了那些令人驚恐的言行,深怕小孩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會有陰影,也不願再忍受家暴的她,於是悄悄地離開了傷心處,帶著唯一的兒子,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回到了德國的娘家,希望找份工作念書,重新展開屬於她跟小孩的新生活。
  
  
然而這樣的片面離婚的決定,在土耳其注重家族名譽的傳統社會習俗中,是極其大逆不道,也不為德國社會中的土耳其裔族群所容,雙親一開始的好言勸說,動搖不了她堅定的意志,但是回娘家久住的消息,還是很快地一傳十十傳百,於是在印刷廠工作的老父親,感覺到了周遭同事的竊竊私語,周末鄔瑪的兄弟到夜店喝酒,也遇上了開口恥笑的陌生人,雙方因此發生了扭打,哥哥還因此受傷,而原本論及婚嫁的妹妹,也因為鄔瑪的個人行為,導致家族聲譽蒙羞,對方不願成婚,直到原本應該收聘的女方老父親,私下給了男方父親一筆錢,才勉強成了婚。
  
 
  
因為這些種種的遭遇,讓家人對鄔瑪十分不諒解,態度也開始轉變,心疼她的媽媽,希望她能識大體以大局為重,但屢勸不聽後,以冷漠不理掛電話不見面等方式,拒絕了女兒的求救,而父親則是從慈愛地夜間幫女兒和小外孫蓋被,到父女幾度口角相向,而氣憤難平,認為一切都是因為女兒的任性,而傷及家族名聲,也開始語言與肢體暴力,而原本從小被她拉拔長大,由她一手把屎把尿長大,跟她感情甚篤的小弟,也從同情尊敬,轉變到了出手掌摑,甚至用槍準備奪命,更不用說從頭到尾怒目相向,一再言語暴力,還想半夜偷偷將外牲從鄔瑪身邊帶走,甚至在鄔瑪透過員警伸手援助,被移往家暴緊急安置中心後,還處心積慮到處追蹤大吵大鬧的哥哥。 
  
  
偏偏個性堅毅的鄔瑪,絲毫不對此低頭,在妹妹終於成婚的典禮上,她依之前答應小妹的承諾,特別盛裝帶著小孩前來祝賀,卻慘遭妹妹的冷臉相對,因此受到委屈的小孩問她為什麼他們不受歡迎時,氣不過的她衝上典禮台前,淚流滿面地哭訴著自己的委屈,與小孩的無辜,然而這樣的舉動,只是讓十分重視家族名望的父親與家人,更加傷心憤怒,在一趟返回伊斯坦堡的老家之旅,老父親跟爺爺兩個男人相對無語的對坐中,一個讓人心碎的決定似乎隱然成形。   
  
D13.jpg
D35.jpg190581_10150126158389411_104733974410_6352675_7756009_n.jpgD14.jpgD26.jpgD29.jpgD40.jpgD30.jpgD42.jpgD39.jpgD15.jpgD11.jpgD17.jpgD24.jpg
 
 
但在面對原本該伸出援手幫助自己度過難關家人刁難的同時,在另一方面,藉由朋友的幫助,找到了工作,獨力扶養兒子的鄔瑪,不但在工作上有了讓上司稱許的表現,也在職場中遇到了仰慕她,進而追求她幫助他逃亡的真命天子(由佛羅里昂‧盧卡斯 Florian Lukas飾演),這世界似乎總是這樣,當上天幫你關上了許多逃生的門,總會幫你打開一扇窗讓你得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失去了依賴家人親情支撐的鄔瑪,卻在友情與愛情上,得到了最大的心靈慰藉,當然還有來自她一心疼愛的稚兒,充滿純真良善,令人又愛又憐的童言童語,因為有了他們的溫暖,才讓鄔瑪不至於孤伶伶地一個人生存在這世上,也在疲憊的工作與念書之餘,有了一點點放鬆自己的機會,只是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家人指責與壓力,還是一心渴望家庭溫暖的鄔瑪,該何去何從呢?     
 

「當妳離開的時候」這部電影深刻地描寫了親情、愛情與友情,在集體社會信仰家族榮耀的文化背景下,讓人痛徹心扉的女性悲歌,這其中除了那個莫名其妙活像個殺手的哥哥之外,不管是鄔瑪本人,還是圍繞在她身邊的雙親、一弟一妹,都讓人看到了人性的兩難,在血濃於水的親情與社會集體壓力造成的家族蒙羞之間,從愛到恨的輾轉,讓人看到了個人面對集體文化大怪獸的無奈。
 
 
只是這其中,有的人像片中的母親,選擇了順從,即使明知道那樣的信仰是有缺漏的;而有的人像鄔瑪跟妹妹選擇了反抗,但方式大不相同,堅持到底的鄔瑪受傷累累,以退為進用哭訴方式博取同情的妹妹,順利地得到了想要的幸福;而即使是男性威權主義社會下的既得利益者,像劇中的老父親、哥哥與弟弟,還有鄔瑪的丈夫,對於同樣一件躲避家暴棄家離婚的反應,也是同中有異,鄔瑪的哥哥與丈夫,是舊文化中典型的沙文豬,以為拳頭暴力能解決一切,家暴完畢以為上床愛撫,就是一種溫柔的對應,卻從不曾從女性的立場與角度去思考。而老父親跟弟弟,則是另一種代表,在愛親人與滿足社會評價中痛苦地擺盪著,終究做出了讓人遺憾的決定。  
 
 
這部電影是導演是發生在六年前,德國社會一連串的真實案件得到啟發,透過電影中女主角鄔瑪的遭遇,呈現「Honor Killing 榮譽殺褥」背後的血淚故事,娓娓訴說著在性別平權、個人自由、社會公評與家庭名譽的情感流轉與衝突,每個角色的內心戲都十分深刻讓人動容。
 
 
電影的德文片名「Die Fremde」,中文直譯是「陌生人」的意思,當一個人在外受挫,以為回到了出生的家應該會受到親情的呵護,卻沒想到在社會輿論與家族名譽的大旗下,自己卻成了裡外都不是親人的陌生人,這樣的心情感受何其難堪,卻沒想到所有的人,都跟自己一樣,在社會集體的文化認知下,承受著難以言喻的壓力,於是原本該是和樂的家庭,卻因此崩解到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這樣的悲劇究竟該怪誰,誰該負起責任? 導演以不觸及文化與信仰批判的角度,赤裸裸地還原與呈現這樣的悲劇事件,讓看的人去思考。 
 
D12.jpgD37.jpg
189976_10150126158189411_104733974410_6352670_2840716_n.jpgD38.jpgD25.jpgD32.jpgD22.jpgD41.jpgD36.jpgD28.jpgD5.jpg  
 
 
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個人的感想除了前面提到的,更覺得這部電影,不單純只是導演觸及的「Honor Killing 榮譽殺褥」的社會議題,去探討一個家庭的家族名聲與親子感情孰輕孰重 ? 其實還有著層次更高、議題更廣的「當西方遇見東方」的文化衝擊現象的思考,在不同的種族文化中,累積多年下來的族群共同社會信仰之間的落差,當兩相撞擊時,究竟孰輕孰重? 誰是誰非等等的爭論。  
 
 
當西方式追求個人自由的思潮,遇上東方式為維護整體家族名望利益而委屈自己的觀念時,究竟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取得良性平衡的一點,還是必須像電影中那樣,走到了玉石俱焚的悲劇結果? 
 
 
因為從過往東西方的歷史跌宕起伏教訓中,我們都已然明白,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思維,都有其良善的一面跟缺失的一面,完全地讚揚追捧某一種區域的文化思想,其實是極其不智的,同時也無法真正解決全球不同文化區域人們的社會問題,這電影與其說是刻畫一位弱女子,如何勇於挑戰威權追求個人幸福的表層,不如說是導演丟出了一個連她都不曾想過的命題。 
 
 
當西方遇上東方,在過往溝通不良一觸及發的緊張狀態,遠的不說,近幾十年來,以一個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美國挾其強國優勢,一再以西方霸權凌辱著東方許多國家的古老文化信仰,以大美國的淺薄文化內涵,到處批判著世界各國的社會文化視野,不同於華人社會,長久以來一向崇洋媚外的心態,以「識大體」的原則啞忍多時,伊斯蘭民族,選擇了捍衛自己的信仰文化不容挑釁,於是便有了像賓拉登這類忍無可忍的激進族群分子,採取了自殺攻擊的激烈反抗,弄得兩敗俱傷,全球恐怖陰影幢幢,但是許多被美國貼上標籤,被惡魔化了的恐怖分子,真的像歐美西方國家口中那罪無可恕嗎? 恐怕未必。
  
 
影響到全世界的人類安全的人,究竟是西方國家中的中東激進份子,還是美國本身? 恐怕這問題的背後,一如電影裡的追求個人自由跟維護集體信仰之間的兩難一樣,值得許多有心人深思,賓拉登也許不能,也不該跟片中的女主角鄔瑪相提並論,但由小觀大,賓拉登之死, 跟片中最後結局,有人因此送上了性命一樣,這該是一個結束,還是無止境循環的開始,就看現在的人們,如何結合東西方的智慧,對於兩方不同的文化信仰與思想差異,進行有效而正面的溝通,溝通的好,這或許就是一個悲劇的結束,反之,就是一再重蹈覆轍的悲劇循環。
 
 
 
「當妳離開的時候」電影原聲帶 ,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y6C3u3NBg 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qvz_7YaQ
 
 

 (以下文字引用自聯影公司在痞客邦部落格「當妳離開的時候」的介紹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8462344 

 

絕美動人電影配樂, 由德國金獎配樂大師馬克斯‧里克特 Max Richter與史帝芬‧穆查 Stephane Moucha 聯手操刀, 本片也榮獲2010年德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配樂榮耀。

 

馬克斯‧里克特Max Richter,1966年生於柏林,在英國長大,現與家人居住德國。曾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與愛丁堡大學主修音樂作曲與鋼琴。個人專輯《記憶之屋Memoryhouse 》,與知名英國BBC愛樂管絃樂團合作,皆大獲好評。他電影配樂經歷豐富,從好萊塢到歐洲電影皆有動人音樂作品。他擔任配樂的電影有【隔離島】、【口白人生】、【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與【愛情謊言】等。他也【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一片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作曲獎的殊榮。 

 

史帝芬‧穆查 Stephane Moucha 1968年生於捷克。自小學習小提琴,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作曲等音樂創作形式。他曾擔任奧斯卡得獎作曲家蓋布立爾耶爾的助手,他們倆曾合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他曾參與過配樂的作品有【無可救藥愛上妳 Possession】、【艦長的情人 Les Marins Perdus】、【竊聽風暴】、【好事成雙】、【紐約的秋天】。  

         
 
D2.jpg   
 
 
<導演菲歐‧艾拉達(Feo Aladag)介紹> 
 
 
  電影反映許多現實真切的問題,卻在衝突與絕境中,讓觀眾看見一絲希望的可能性。」 --- 菲歐 ‧艾拉達  
 

 

        菲歐‧艾拉達1972年生於維也納,本片是她首部執導作品,同時也擔任編劇兼製作人。她對於電影充滿熱忱,曾在奧地利與倫敦讀過影藝學院,副修心理學的課程。2000年畢業於維也納大學。1991至1993年期間,她在奧地利當地的報社擔任自由編輯,撰寫電視與電影相關的報導。

 

        自1994年起,她在奧地利與英國的舞台劇與電視劇擔任女演員,直到2000年開始擔任編劇,撰寫電視和廣告劇本,導過無數廣告作品。隨後她繼續就讀歐洲電影學院及德國電視與電影學院博士班深造,半工半讀接演共超過六十部舞台劇、電影及廣告。她首次執導的電影長片【當妳離開的時候】,即獲得各國無數獎項的肯定。

  

 D3.jpg   

 2010 年菲歐‧艾拉達(Feo Aladag), 憑著第一部電影長片「當妳離開的時候」獲得德國電影最佳電影,導演上台受獎致詞。影片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yhMMxPJ4c

 

  

        導演 菲歐‧艾拉達(Feo Aladag)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接受訪問,暢談整部電影的拍攝、劇本的發想,還有從小的想當演員的願望,及從演員轉型成為導演的心路歷程,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SpWcA8JQo

 

  

<導演菲歐‧艾拉達 Feo Aladag 的訪談>

 

(以下文字引用自聯影公司在痞客邦部落格「當妳離開的時候」的介紹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8419618)

 

問: 什麼因素吸引妳編寫這樣備受爭議的題材?

答:  六年前,一連串發生在德國的「榮譽謀殺」案件讓我非常關注。很多傳統家庭中的女性,為了想要脫離家中保守價值觀或宗教的束縛,而遭到殺害。在做相關研究期間,我腦海中不斷浮現一隻向前求援的手,這也成為電影象徵性的中心思想。人們總是錯過許多伸出援手的機會,是什麼讓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產生束縛? 
而我們又要如何讓彼此的共通點突破藩籬?如果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能突破各種價值觀的隔閡與偏見,秉持互信、互重、接納的信念,或許大家就可以和平共存。

 

問: 可否說明片中土耳其裔德國人的代表性? 

答: 電影並非土耳其裔德國人的寫照,而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在德國,許多土耳其裔德國人存在著身分認同的問題,遭遇不平等的對待,但當他們到了土耳其時,卻又被視為德國人,在兩個世界都宛如陌生人。電影反映許多真切的問題,不會給任何解答,卻在各種衝突與絕境中,讓觀眾看見一絲希望的可能性。

 

問: 可否解釋片中宗教與「榮譽謀殺」的關係?
答: 電影避開了批判伊斯蘭教的眼光,事實上,宗教並非「榮譽謀殺」的唯一因素,「榮譽謀殺」是早在世上有宗教前,就一直存在的古老守舊傳統。根據研究資料統計,全世界已超過5000件「榮譽謀殺」的案例,都是女性遭受殘害,而這些案例很多都不是發生在伊斯蘭國家。

 

 

D8.jpgD9.jpgD1.jpg 

  

<女主角西碧‧柯綺莉 Sibel Kekilli>

(以下文字引用自聯影公司在痞客邦部落格「當妳離開的時候」的介紹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8395068 )

 

       西碧‧柯綺莉,1980年生於德國,與電影主角一樣,身份皆為土耳其裔德國人。在她踏入電影事業之前,曾被德國媒體報料,化名「迪拉拉 Dilala」接演許多成人片,而這震撼的新聞卻無損她演藝事業的發展,2004年首次獨挑大樑,主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的【愛無止盡 Head On】,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她的演出令人驚艷,當年也一舉奪下德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與德國最佳新人獎,並榮獲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4年「愛無止盡 Head On」中的演出。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RioyPHCSVo
 

2010 年榮獲德國電影最佳女主角的驚喜表情與上台致謝詞,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ZMtXcsOcg

  

西碧‧柯綺莉除了成功晉身大明星之林,也積極參與《反家暴組織》,為女性發聲不遺餘力,作風敢言又大膽的她,曾在公開場合說道:「我經歷過心理與身體上的暴力,這在伊斯蘭家庭中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對此深表遺憾。」這番言論也使得在場的土耳其領事氣結離場,但她卻受到世界廣大影迷更多的支持。 

D6.jpgD7.jpg  

 

<男主角佛羅里昂‧盧卡斯 Florian Lukas>

 (以下文字引用自聯影公司在痞客邦部落格「當妳離開的時候」的介紹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8419552)

 

 1973年生於柏林,才華洋溢的盧卡斯,17歲就開始他的演藝事業,曾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1999年【告別漢堡 Absolute Giganten 】讓他開始備受注目,不但以該片拿下「俄羅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更奪下「巴伐利亞影展」最佳新進男演員。

 

1999 年「告別漢堡 Absolute Giganten 」中的演出,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TY0WHdjA5c

 

 

2003年他在【再見列寧 Goodbye ! Lenin 】中表現亮眼,奪下德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2003年在【再見列寧 Goodbye ! Lenin 】的演出,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6vweMD80FI
 
 
 2004年主演【最後一次心動Off Beat】,飾演男主角的逗趣哥們,也讓人印象深刻;隨後相繼演出【歐洲玩一天】、與動作災難片【北峰 North Face 】,皆有令人驚艷的演出。 

 

「歐洲玩一天 One Day in Europe」中的演出,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jD9uttNZ0
 
 
 
「北峰 North Face 」電影中文版預告,在片中飾演1936年的德國登山好手,影片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hYrfNT4rgA
 

當妳離開的時候 (德文片名:  Die Fremde/ 英文片名: When We Leave)

 

上映日期:2011-04-29

類  型:劇情

片  長:1時59分

導  演:菲歐‧艾拉達(Feo Aladag)

演  員:《愛無止盡》西碧‧柯綺莉(Sibel Kekill)、《再見列寧》佛羅里昂‧盧卡斯(Florian Lukas)、德莉雅‧阿拉博拉(Derya Alabora)

發行公司:聯影/聯贏

官方網站: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  http://www.facebook.com/CineplexTW

 

(註)

一、本文中介紹的電影海報與劇照,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係引用自Yahoo! 電影頻道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photos.html/id=3843、聯影/聯贏發行公司痞客邦官方網站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臉書官方網站http://www.facebook.com/CineplexTW,版權歸屬聯影/聯贏發行公司與Yahoo! 電影頻道。

 

二、本文介紹的電影影片,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是引用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版權歸屬Youtube 頻道、聯影/聯贏發行公司與,或上傳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