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浮光掠影」與「FB粉絲專頁」,旅遊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到訪過日本京都的朋友,可能去過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的「西本願寺」(にしほんがんじ),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本山,它的正式名稱為「龍谷山本願寺」。
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最大教派,為親鸞所創,最初本山為1272年(文永9年)所建大谷本願寺,後經歷多次戰亂遷徙。
1591年(天正19年)第11任門主顯如得到關白豐臣秀吉支持,將本山遷至現址。
1592年第12任門主准如繼任後,教團內部發生繼承紛爭。
1602年前繼承人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持脫離教團,在本寺東側另創真宗本廟,形成東西對立局面。當地人因此習慣將龍谷本願寺稱為「西寺」(お西),久之通稱為西本願寺。
本願寺派在日本時代曾到台灣布教,並曾於1900年在台北萬華建立西本願寺。現任住持為本願寺派第25任門主大谷光淳(法號専如)。
台北西本願寺建物群位於今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靠近台北捷運西門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
搭乘台北捷運板南線,從西門町車站1號出口出站後左後轉到中華路一段,沿著中華路一段一路前行,到與長沙街二段交叉口,就會看到「台北西本願寺」。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9C%AC%E9%A1%98%E5%AF%BA_(%E8%87%BA%E5%8C%97%E5%B8%82) ,西本願寺是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當天走到長沙街二段的入口,入口右方先看到的是整理得十分乾淨整齊的台北市立文獻館。
只是沒想到整理得十分乾淨的寺院古蹟,因為整個西本願寺佔地空間寬廣,入口處還有綠蔭盎然,除了觀光遊客外,竟成了附近居民溜狗的聖地,原來主管機關將修復好的台北西本願寺,也規畫成一處公園,還立了「溜狗警示牌」,提醒狗主人繫好狗鍊收拾狗大便,一處百年古蹟的遺跡,本是聖潔之地,如今成了遛狗聖地,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台北西本願寺,從日據時代開始興建至今,一路到1930年整體建築群才完成,算算已是百年古蹟,可惜1975年逢大火燒焚,只殘留一些建築,2011年整修,2013年開放至今,是一處充滿日式寺古風的遺蹟,寺內台北市立文獻館有專人導覽,輪番所原處遺跡也新設美食餐廳,喜歡日本古蹟的朋友,值得找一天造訪細細品味。
1895年,日本派遣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台。
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台北教會。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
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
1900年,新築工程開始,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
1903年,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
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
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
1915年,少年教會改稱日曜學校。
1916年,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
1917年,前法主大谷光瑞則在視察台灣。
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總督府。
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
1924年,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新築落成。
1925年,台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
1930年,舉行新築起工式。
1931年,上棟。
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開設台南家政女學校。新建築占地有390坪。
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台灣光復,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警備總部第二處設置在此,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
1975年,大部分建築因大火焚燬。
2006年,台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
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
接著就帶著大家來一覽台北西本願寺內輪番所、參道、鐘樓、本堂、御廟所、樹心會館等遺蹟,從入口處進去,先來看看為鐘樓前,台北西本願寺內歷史建築的分佈導覽圖。
沿著台北西本願寺入口的參道走進,會先看到的是遠處的鐘樓。
到了參道左手邊是建於1924年的「輪番所」,原為台北西本願寺總主持人宿舍,磚造基礎、木造樑柱,別有特色風情的建築,如今經過修復後,由一家「八拾捌茶」文藝空間進駐其中,以茶事、講座、展演、空間為主,吸引不少人前往造訪,傍晚燈亮起時更有味道。
接著順著建於1934年,寬4.55公尺,長約35公尺,經修復過的參道往右走,就來到了台北西本願寺右邊的本堂、御廟所遺跡。
建於1931年的本堂,1975年大火毀於一旦,如今只剩由鋼筋水泥建造的本堂臺座遺跡,前陣子台北燈節期間,有藝術家透過竹編與燈光,在夜晚重現當年本堂的風華。
隔壁則是建於1923年的「御廟所」的遺跡,如今本體經大火早已蕩然無存,僅剩空無一物的臺基,讓人仰天憑弔,再往前走,同樣在台北燈節期間,有古建築專家透過竹編與燈光,在夜晚重現當年御廟所的風華。
看完右邊本堂與御廟所的遺跡後,回頭來到入口左邊,欣賞中段的制高點「鐘樓」,與最裡面的「樹心會館」建築。建於1922年的「鐘樓」,座落於一丈高的人造假山上,循著石階一路上行,站在鐘樓頂上,可看到複製的大鐘,俯看整個台北西本願寺的寺內建築群,也可往中華路一段欣賞現代化的建築,只是周邊房子老舊市容極其醜陋,當現代建築遇見古蹟,只讓人覺得台北市的建築風景十分不堪入目,相信百年前當時的寺邊風景會遠比現在好看許多。
最後就是附設有盥洗設備的「樹心會館」,幾次前去都剛好碰上閉館休息,主要是擔任教育與宣揚佛法的場所,透過窗戶往內看一片空蕩蕩,也看不出一個端倪,或許1923年落成的建築本身,和洋混搭的門面建築風格,包括屋頂、窗戶格局與磚瓦,才是最大的看點與特色,下回再去要請專人導覽解說,才能更深入了解這座台北西本願寺的內蘊歷史。
台北西本願寺
地 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176號(與長沙街交叉口)
電 話: (02) 2720 8889
(註)歡迎載明出處後轉載分享本文,本文圖文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如需移作商業使用,請與本人連繫合作細節,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任意下載、轉載、分享、塗改,盜用必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