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大家好好保重。

BP.jpg 

 

       英美是音樂劇跟歌舞片的大本營,即使都是圍繞在關於歌舞女郎的主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像是2001年由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領銜主演的「紅磨坊」(Moulin Rouge),描述的是一位十九世紀的巴黎蒙馬特區的紅磨坊紅牌歌舞女郎明星莎婷,在龍蛇雜處的環境愛上了年輕的作家,如何逃避因愛生恨貴族追殺的故事。     

 

 

        或是名導勞勃馬歇爾(Rob Marshall)於2003年執導, 由芮妮齊薇格(Renee Zelwegger)與凱薩琳麗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主演的,改編自百老匯同名音樂劇的「芝加哥」(Chicago),描述1920美國經濟蕭條的年代,發生在芝加哥的兩位舞廳女郎因殺人入獄,如何在名律師的幫助下,重返亮麗舞台的故事件,

  

 

   

        而到了21世紀的現在,最新一部的歌舞片電影「舞孃俱樂部」(Burlesque) ,則搖身一變成了鄉村小姑娘,如何憑藉著歌舞的天賦與後天的努力,隻身在大都會奮鬥,緊緊抓住每一次可能成功的機會,一步一步攀上個人生涯的巔峰,還發揮聰明才智,及時解決了俱樂部老闆的燃眉之急的故事,這部電影是目前正當紅,年方三十的美國歌壇天后克莉絲汀(Christina Aguilera)的影壇處女作,還特別邀請了老牌歌手雪兒(Cher)為她跨刀演出。

 

B12.jpgB15.jpgB10.jpg  

「舞孃俱樂部」中英文預告

 

  

        電影故事描述一位來自愛荷華州的鄉下姑娘阿莉Ali〈克莉斯汀Christine Aguilera 飾〉,不想一輩子被困在生意蕭條,老闆還拖欠薪水的小餐廳,於是放下一切,隻身來到大城市洛杉磯打拼,企求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於是在千尋萬找中,來到了由泰絲Tess〈雪兒 Cher 飾〉跟她前夫共同經營的舞孃俱樂部,一開始因為沒有任何機會讓她證明自己有歌舞方面的才華,所以憑著過去在餐廳服務的經驗,才留聚樂部當服務生端盤子打工,沒想到才剛來沒多久,就遭逢小偷,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暫時住在對她有好感的酒吧調酒師傑克Jack(凱姆‧甘吉代 Cam Gigandet 飾演)的公寓,但因為Jack 是有未婚妻,所以兩人就在一種曖昧不明的情況下,同居在一個屋簷下。

 

        在當服務生的日子裡,她每晚都有機會欣賞到舞台上那些歌舞女郎光鮮亮麗的演出,心中也很憧憬,希望有一天能向她們那樣站在舞台上表演,但是卻一直找不到機會,在這過程中,她也看到了主秀的歌舞女郎 Nikki (克莉絲汀‧貝爾 Kristen Bell飾演),因為優秀的表現,受到一直企圖收買俱樂部的房產大亨Marcus (艾瑞克‧丹恩 Eric Dane 飾演)的照顧,但是她還是不斷地練習準備,一直到有一天她得知俱樂部在招募新的歌舞女郎,於是她就自告奮勇地搶在泰絲Tess跟俱樂部幕後服裝總監Sean(由史丹利‧杜奇Stanley Tucci飾演)演出,在Sean 的好言下,勉強得到了泰絲Tess的肯定,終於開始了她在舞台上的演出,這場試鏡戲 Cher 跟Christine 飾演的Tess 跟Ali 有非常精采的對話,其實片中有不少對白,都值得正在努力求上位年輕朋友參考,同時也助於企業經營者,從雪兒如何面對經營風暴,與後續危機處理上,去思考一些關於領導者管理上的盲點,以及如何面對問題,帶領大家努力突破困境的策略。

 

        試鏡過後的 Ali,如願以償開始了上台演出,所獲得的薪酬也較服務生時優渥,於是Ali 跟Jack之間,也從原本寄人籬下借宿的關係,成了共同分攤房租的室友,兩人之間的情愫也隨著時日,慢慢在滋長,但是另一方面,泰絲Tess 心中並未真正認定Ali 的演出能力,再加上她的鄉下出身,在後台一直受到Nikki 的欺負,跟一班歌舞女郎的冷淡,日子過得其實也不輕鬆。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P.jpg 

 

        就像「惡人」電影海報上寫的一句話: 「愛,讓每個人都犯罪。」,不管是相遇在網路上,或是真實世界的愛情。

 

        在愛裡的我們,人人都是「惡人」,只是早晚。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出在人性對於愛與寂寞裡的貪婪,才衍生出後來妒忌,與種種玩弄與恨意的報復,跟虛不虛擬的網路世界無關。

 

        人就算沒有網路,人性一樣會讓自己,活在編織的想像世界裡,然後在想像的愛裡,將自己跟對方逼到無以自處的邊緣,只要一霎那的失去理智,愛恨便立刻豬羊變色。

 

        人因寂寞而愛,卻也因為愛了而更寂寞,為了愛與寂寞而上網,無非都渴望著別人回應時,那一剎那微薄的溫度,一旦感覺到對方,已在自己的征服掌握中,人性中的劣根性,便會一步步毫不留情地在愛恨之間,傷害著對方與折磨著自己,為了只是無謂的駕馭感,或是自以為是的高人一等,而這便是這部跟「告白」一樣,在去年(2010年),引起了日本社會矚目的電影「惡人」背後的根源。

 

        電影裡男主角一句「其實,我不過是想要幸福罷了』,似乎在為自己的種種脫序的行為找藉口,但是如果更深入地去思考,這句話應該是這麼說的: 「其實,我不過是想要幸福罷了,為什麼到頭來事情會變成這樣呢? 」片中兩男兩女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背景,對於愛情的定義與渴望的程度也各自不同,但是當愛降臨時,人們原本的理性便逐漸地被蒙蔽了,許多平常一看就知道不對的、偏差的舉止,卻在愛的面前,或著是恨的眼前全被合理化了,一句「其實,我不過是想要幸福罷了』所引爆的種種傷害,如果都要一直到對方,在愛恨的交錯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後,自己才被驚醒的話,那這世界的情愛,恐怕只會離幸福愈來愈遠而已。

 

   

A1.jpgA2.jpgA4.jpg 

 

        電影改編自芥川賞作家吉田修一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一段網路交友,所引發的殺人事件,在一連串看似陷入羅生門,嫌疑犯各說各話的風暴中,隨著男女主配角的一一現身與自白,在加上警方的抽絲剝繭中,一位建築工人,一位賣西裝的粉領上班族,一位貪慕虛榮葬送青春年華的年輕女子,跟一位紈褲子弟,因為網路交織而成,一段週旋在愛情、親情與友情錯綜複雜的故事於是形成。


        三瀨嶺,位於福岡與佐賀的交界山路一角,平凡的粉領族石橋佳乃,無端在這裡慘遭殺害。經過了警方追查,發現死因並不單純,同時也揭開了她不為人知的祕密:看似乖巧清純的石橋佳乃,竟耽溺於網路交友,甚至為了錢不惜援交。再進一步查證後,在眾多網友中,建地工人清水祐一(妻夫木聰飾演)涉嫌重大,但現在的他,卻不知去向,於是警方開始展開查案。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MP.jpg 

 

      這幾年看了不少卡通動畫片,發覺卡通片早就已經不是專門拍給小孩看的,有很多動畫片根本是拍給大人看,讓出了學校進了社會,飽受社會是非不分汙染的人心,能夠在看了一些言之有物的動畫片之餘,跟小朋友一起重拾曾有的童心,進而重新發現與堅持自己年少曾有過的理想性,小則少製造一些不必要的爭端,大則多為下一代或自己的未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於是,不管是觀賞日本的宮崎駿一系列的作品,從早期的「螢火蟲之墓」、「心之谷」到「貓的報恩」與「神隱少女」,或是開心欣賞著美國「皮克斯」與「夢工廠」出品的作品,總是能帶給人們許多的驚喜,不管是溫情、是反諷、是天真、是喧鬧,都讓人在看完笑中帶淚之餘,又從片中感受到了一些人生的意義,像是「玩具總動員」、「史瑞克」等等,而「麥克邁: 超能壞蛋」也是這樣一部好電影,而且傳達出的訊息可能更深刻,就看每一位朋友,抱著甚麼樣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      

  

      電影跟動畫片看久了,發現各國的作品風格,也都跟民族性與文化有關,日本片無論甚麼片型,總是精緻而纖細,歐洲片總是充滿著人生哲理的論辯,兩者電影的時間刻畫,都是發生在短時間,從數天到一天之內,甚至是跟電影片長的時間內發生的故事,著重的是一兩個人之間的內心深入剖析;而相對來說,美國電影的時空跨度,通常都是較長遠的,可能是一年到數年,但是不太觸及特定個人的內心刻畫,而是在講述一種流行的社會風潮或現象,對於社會群體的影響。

 

      而且美國電影,總是孕育著一種年輕歡樂的活力,特別是反映在歌舞與漫畫卡通改編的片型,不論角色正邪,總是熱情而天真,也許真的跟當初從歐洲跨海發現美洲新大陸有關,再加上世界各地不斷有新移民加入,美國似乎永遠給人一種年輕充沛的能量,也許有點吵雜紛亂,卻總是歡樂處處,有一種天塌下來都無畏的樂觀。所以每當心情不好時,只要找些美國歌舞片來看,就能迅速趕走陰霾,美國人似乎特別擅長處理大場面的音樂歌舞片,不管是真人實拍,還是動畫人物,嘴型與肢體語言之前的契合,都讓人看得樂不可支,而這樣的氛圍與精準度,在「麥克邁: 超能壞蛋」這部動畫片中,更是發揮到一種極致。這部電影,你當然可以像看其他動畫片一樣,一如往常看完笑完,就當沒事地繼續過著你的生活,不過你也可以像我一樣,用心去感受片中隱藏的一些訊息,因為這些訊息的背後,其實都牽動著整個世界、國家與社會的脈動。

 

DSC01122.JPGDSC01123.JPGM5.jpg M3.jpg

 

     「麥克邁: 超能壞蛋」的故事很簡單,有兩個具有超能力的外太空寶寶,在被送往地球的途中,一位被送到有一對善良夫妻的家庭,另一位則被送到有一群邪惡罪犯的監獄,他們都擁有實力相當的超能力,但是長大後的命運卻大不同,前者成了捍衛城市的正義守護者「城市超人」,另一位則成了與其對抗的邪惡天才「麥克邁」,但有一天城市超人突然倦勤,因為他發現長久以來,別人為他塑造的形象,跟他心中真正追求的落差太大,於是他藉由一次跟麥克邁對抗的意外,以死亡為面具從此消失在公眾的眼前,去追求他心中真正有興趣的事情,開展他全新的人生;但另一方面這世界從來不缺壞人,但是少了維持正義、拯救市民的迷人超級英雄,大家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在電影裡,原本是大家認定的超級壞蛋麥克邁,卻在半推半就下,成了這城市新的超級英雄,電影中精采的正邪相鬥才正要開始,但是一連串的爭戰之後,也讓大家全搞亂了,究竟這是正邪對抗,還是邪惡勢力窩裡反? 尤其片中麥克邁還曾經易容,以「城市超人」面貌嚇阻擊退後來新出現的超級壞蛋,但也因此等到電影結尾時,重新打開了我們的視野,還有對於好人壞人是非二分法的定義。

 

      看完電影,除了單純享受了裡面充滿笑點的對白,還有完美無瑕的音樂與影像的結合種種歡樂愉悅的橋段之外,我也在思考著下面三個問題,他或許完全不是電影導演拍片,想傳達的弦外之音,卻是我真真實實在歡樂過後的內心感受,所以也寫出來跟你分享。

 

       第一個省思是:

       「一位放下大眾託付的期望,與守護城市安全責任,用詐死跑去追求的昔日英雄,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他的抉擇是對是錯? 我們的社會與學校教育,從小賦予了許多善惡與是非的標準,但往一條大家殷羨的陽光大道邁進,滿足了社會大眾的期望但不快樂,跟做一個沒有大出息但快樂的平凡人,現今的社會,是否有了比上一世紀更包容更開放的心胸呢? 一如電影裡的城市超人,最後當大家所有的聚焦都到了麥克邁的身上之後,他也許從此失去了大眾的鎂光燈與掌聲,但做回自己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如果是,那麼為什麼這社會上,還是有那麼多的雜音干擾呢? 許多人成天眼裡見的、口裡說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卻從不曾關上眼耳,打開真正的心門,去觀照自己,那麼難道這樣的人生就會更圓滿嗎?還是他們的人生樂趣,就建構在壓迫別人的身上,不管那分壓迫叫做愛還是恨。」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NP.jpgNP1.jpg 

  

      奇幻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在全世界上映都有一定的票房,因為不管是改編自傳統希臘羅馬西洋神話,還是由當代小說家所撰寫的「魔戒』、「哈利波特」到最近這兩年很夯的「暮光之城」,還有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尼基文學獎」的肯定,自1950年代起發行至今,由英國奇幻文學大師 C.S.路易斯所編寫的 「納尼亞傳奇」暢銷小說,都深獲大人與小朋友的歡迎。「納尼亞傳奇」在全球已發行的50種語言的小說版本,賣出了超過1億本的佳績,因為小說故事細膩而溫暖,評價一直都在「哈利波特」之上,有了基本的讀者群,改拍成電影只要不犯下致命的錯誤,票房就一定會有基本盤,回收不難,片商自然樂於嘗試。

 

      在2005年和2008年,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也已經分別推出了首集《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以及第二集《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全球票房累積衝破了12億美金,算是十分成功。

 

     既然票房一路長紅,加拍續集便是順理成章。一般說來這類型斬妖除魔的小說,其實故事架構都很簡單,除了邪不勝正的永恆定律外,就是加入人性,所造成在親人、朋友與愛人之間種種的愛怨情仇,就能成了一部電影的主軸,看這類型電影的娛樂價值,通常是大過於教化意義,所以戲法人人會變,添油加醋巧妙各自不同而已,再加上最近這幾年3D電腦特效技術大放光彩,進步神速,相對地也讓原本只能憑個人想像力去描摹,小說中的妖魔鬼怪天兵神器模樣的觀眾,現在都能輕鬆坐在椅子上,看著栩栩如生的飛禽奇獸,在大螢幕上呈現,或是正邪人物交手時所發生的種種奇特畫面,充分滿足了觀眾的想像力與視聽享受,自然票房大受歡迎。 

 

     也因此去年2010年的冬季,由《007縱橫天下》《奇異恩典》名導麥可‧艾波特,率領奧斯卡金獎級幕後團隊精心拍攝製作,第三集《納尼亞傳奇: 黎明行者號》終於拍攝完成,正式與全球觀眾見面。 

 

  「納尼亞傳奇: 黎明行者號」的故事角色上,少了彼得和蘇西,多了一個一開始看起來超討厭,但隨著劇情讓人印象180度改變的表弟尤斯提,故事一開始,就是描述逐漸長大的愛德蒙和妹妹露西和尤斯提,三個人在房間裡的爭吵時,無意間被牆上的油畫捲了進去,也開啟了他們登上「黎明行者號」船上冒險患難,在亞斯藍跟的指引下,與久違了的好友,如今已經是國王的賈斯潘王子,共同出發尋找失蹤的七劍,以解救被黑暗所覆蓋的國度,這部電影裡的戲分安排各有增減,前兩集讓人印象深刻的亞斯藍,這集的戲份好少,看到後來都覺得牠快成了無所不能的上帝,除了能預知未來,也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出現,及時出手相救。

 

N5.jpgN3.jpg

 

  倒是那隻老鼠勇士雷佩契普戲份加重,跟眾人的互動頻繁,跟小表弟尤斯提之間的友誼,也令人感動,有一點讓人聯想到其他動畫片裡,既有武功又有智慧,還能搞笑的重要副手。而變成國王的賈斯潘外型更帥氣了,結果在片中竟然引來了彼得的吃味,不過兩人在化為天仙美女的指引星面前,還是像兩個年少氣勝色慾薰心的小伙子,蠻好笑的。當然這部電影裡正反兩派都出現了新角色,指引小妹蘇西的透明美人魚,跟單腳怪都很酷,而一直以綠煙飄逸,從頭到尾不曾現身惡魔,倒是令人好奇。

 

N1.jpgN4.jpg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P.jpg    

 

      「如果我們更包容對方的缺點,就不會這麼孤單了」─《愛情對白》

 

 

        當身邊許多年輕朋友,還在為了愛情的分合而頭疼,甚至尋死尋活搞得天翻地覆,以為這樣就叫做展現自己對愛情的信仰或忠貞時,不妨去看看這部電影「愛情對白」,讓實際從夢幻愛情,走到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中年男女,從激情到平淡如水,從分秒相依沒有對方不能獨活,到時刻找尋一個獨處的機會,感情卻彷彿誤入了,一座找不到出口的無垠迷霧森林。

 

 

         柏拉圖曾說:「女人的自然本質,有多少不如我們男人的地方,就有多少優越於我們的地方。」在兩性千年以降的愛恨糾纏中,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只有當兩性願意平心靜氣地坐下,面對面地透過溝通對話,感情的迷霧才能散去,也就是這部電影「愛情對白」想要點出的關鍵,至於電影中男女主角之間,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關係演變,既是一種兩性之間陷入感情迷霧的象徵暗喻,同時也是一種提醒。

 

 

 

         一如許多媒體記者跟觀眾看完電影後,在與伊朗電影大師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與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的訪談中,最常提問「對於電影中男女主角的關係有著疑問,不懂他們究竟是一對陌生人?是夫妻? 還是離婚的夫妻? 」的問題一樣,是本末倒置,看不到感情問題真正的核心。

 

 

         整部電影的重點,不在於男女主角兩人之間,究竟是甚麼樣的關係,而是他們之間關於感情與生活,真實與贗品的認知對話,也就是兩性之間溝通是否能夠無礙的「愛情對白」,只有從兩人之間無所不談,或者說無所不吵的對話中,讓看電影的觀眾,能夠暫時得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去看待男女兩性之間,在面對感情征戰時的盲點,也因為置身事外,人的情感一平靜,思緒就會有機會,變得更清晰,這樣導演也好,演員也好,要透過電影告訴觀眾的話,才能被接收,進而去思考,這才是電影想傳達的。

 

 

       電影中男女主角兩人之間,看似曖昧難明的情愛關係,其實完全不影響觀眾,從兩人的對話中,去理解他們之間關於愛情與人生的爭議,不管是因為天生男女有別,或是個別個性的落差,電影故事要探討的,不在於去幫兩人之間的關係,作一個界定。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P.jpg   


           你喜歡芭蕾舞嗎? 看過那些知名的芭蕾舞劇嗎?

            很多朋友對於芭蕾舞的印象,都是優雅古典而嚴謹,但芭蕾舞從起源,到歷經了幾個世紀的演變,現在芭蕾舞的風貌,跟最開始起源的芭蕾,已經完全不同了!

  

          事實上,芭蕾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最早發源於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民間,音譯自法文Ballet的「芭蕾」,其實是由義大利文的Ballare而來,字面的原義就是「舞劇」的意思,是一種融合音樂、舞蹈、歌唱、詩歌朗誦和啞劇的表演,表演時演出者來要帶著面具,是歐洲民間群眾,一種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而且芭蕾舞一開始都是由男人穿著厚重的長裙跳的,當時的芭蕾舞鞋,也不是今天看到的這種鞋尖有硬塊的芭蕾舞鞋,而是像高跟鞋一樣有後跟的鞋子,那時因為當時跳舞的都是男生,跳的舞步都很簡單,完全不是今天看到的芭蕾舞跳法,既不用飛躍起來,也不必轉個不停,所以穿著高跟鞋和厚重的長裙還可以應付。

        

     一直到西元一五四七年,當時的義大利公主凱撒琳‧德‧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嫁給法國亨利二世,成為法國皇后之後,芭蕾才正式引進宮廷,也風靡了當時的法國宮廷,隨後才發展成「宮廷芭蕾」,這種豪華娛樂的表演特色,是由國王以及貴族們擔任演出,演出舞蹈活動時都會戴上精緻的面具。早期的芭蕾舞碼都是源自於古希臘文明,用音樂、舞蹈詮釋童話故事或神話故事, 第一齣真正的芭蕾舞劇,是在西元一五八一年演出的《皇后喜劇芭蕾》,它可說是現今芭蕾舞劇的最初雛型,依據「古希臘魔女傳奇」故事編成。


      
而後法王路易十四,對於芭蕾的奠基也有莫大的影響,喜歡舞蹈表演的他,也常在舞劇裡扮演不同角色,以「太陽神」最為著名,為了培養這種舞蹈的專業人才,西元一六六一年在巴黎,他創立了世界第一所的舞蹈學院-「皇家舞蹈學校」,路易十四之後,芭蕾逐漸由宮廷再度走向社會,也漸由社交性的活動,變成劇場的表演藝術。現在最簡單的芭蕾舞分法,分為古典芭蕾與現代芭蕾,前者通常採用童話、傳說、神話等故事題材為情節,音樂多採用舞曲或名曲。後者是到了二十世紀,在美國發展出現代芭蕾,大多不具故事性,而表現抽象美感;舞裳趨向簡單化,可視各種需要而改變服裝的樣式,沒有一定的限制,比較重視技巧,姿勢和動作須靠不斷的嶄新創造,以各種表現手法傳達內心感情。

 

      簡單地介紹了芭蕾舞的起源與發展,再來進入這篇文章的正題,介紹這部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LA DANSE:THE PARIS OPERA BALLET),它是現年81歲的美國紀錄片電影大師佛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1930年生於美國波士頓 ),於2009年拍攝記錄,關於在法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幕後排演的最新作品。

L6.jpg

  

      在入行之前,他還曾經有過律師的背景,因為他是耶魯大學法學碩士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後先是在法國巴黎開業,後來返回美國哈佛與波士頓大學等名校授課。1964年才正式電影與記錄片拍攝的領域,也因此他的品思路清晰,有著一定的嚴謹,但同時也有著影像自由揮灑的戲劇吸引力,讓人不至於有著對傳統記錄片,過於平時乏味的刻板印象。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拍於1964年的「The Cool World」是一部關於一位年輕的非洲裔美國人,跟幾位幫派混混,在紐約哈林區生活的真實記錄片。

 

 

 

      1967年拍了第二部紀錄片「Titicut Follies」(提提卡失序記事) ,同時身兼製片與導演的創作者,描述美國精神病院的黑暗內幕,並一舉獲得德國曼漢姆影展最佳紀錄片大獎。多年來累積拍攝36部紀錄片,與兩部劇情長片,記錄下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被影評讚譽為「30年來最偉大的美國導演」。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P1.jpg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甚麼樣的場合,可以一次聽到當代極富盛名的鋼琴大師,像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郎朗(Lang Lang)等知名音樂家的演奏? 還可以讓這些大師們,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的重來呢?

 

       答案不是政商名流齊聚的慈善音樂會,而是在一部2009年上映的德國和奧地利合作的紀錄片電影《我為琴狂》(Pianomania)裡,一部記錄了鋼琴大師背後的知音人,「史坦威鋼琴」(Steinway and Sons)駐維也納的首席調音師史戴芬 ‧ 克努佛(Stefan Knupfer),以其靈敏的銳耳與巧手,所展現出鋼琴調音的精湛專業,還有以無比的耐心,與高超的溝通技巧,協助幾位聞名國際的鋼琴大師在演奏前,做好完美獻技前準備的調音過程影片,電影《我為琴狂》(Pianomania)當年一上映後,就陸續獲得以下國際影展的肯定,包括

★榮獲德國烏茲堡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榮獲德國呂嫩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歐洲記錄電影獎 特別榮譽獎
★2010柏林影展「德國精選」放映
★盧卡諾影展「國際影評人週」
★入圍歐洲電影獎 最佳記錄片

 

電影《我為琴狂》(Pianomania)中文預告,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8RGLEl6T5U

        最近一連看了兩部十分精彩的記錄片,都是身為一般觀眾的我們,平常很少有機會看到的藝術演出前的排練記錄片,一部是「舞動芭黎,掌聲蕾動」(La Dance  The Paris Opera Ballet),介紹的當今全世界最頂尖的巴黎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de Garnier)的芭雷演出排練,關於藝術總監如何穿梭在舞蹈大師與贊助名流之間的奮鬥過程;另一部就是這部《我為琴狂》(Pianomania)關於鋼琴大師背後那雙手,世界一流鋼琴調音師的故事記錄片。 

  

        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出「論語」衛靈宮篇,意思是說工匠想要將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將工具磨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事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對鋼琴家而言,最重要的演出工具,當然就是鋼琴,而鋼琴跟鋼琴家之間,要達到琴瑟合鳴的忘我境界,就需要仰賴跟鋼琴家一樣,需要擁有一雙巧手跟一對銳耳的調音師。

 

       因為沒有對音符音準的精準聽力,跟專業調音的巧手,一般人是端不起這飯碗的;而有趣的是當你也擁有鋼琴家精湛的琴藝跟聽力時,為什麼有人願意放棄幕前燈光聚焦、掌聲雷動的光環,而甘心屈居幕後,當起鋼琴大師背後,那一雙不為人知的巧手,在這部電影裡,你將在古典音樂專輯製作人,與調音師的對答中,得到一個出人意表的答案。  

 

        電影《我為琴狂》(Pianomania)不但深入刻畫了鋼琴家與調音師之間,有時像客戶跟服務人員,有時像舉世難尋的知音朋友,甚至有時又要諜對諜,進行討價還價的心理戰,那種亦師亦敵又亦友的微妙關係,也在導演與攝影師,從清晨到深夜,幾近24小時的貼身採訪中,隨著調音師娓娓道來其間的挑戰與甘苦,讓我們看到了每一位成功的鋼琴家背後,都有著一位熟悉音樂家個人對音樂的品味要求的專業調音師。

 

       他們不僅僅只是依照客戶要求,達成使命而已,更多時候他們也是劇院、鋼琴公司與音樂錄音製片公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橋樑與潤滑劑,一位真正專業的調音師,不僅要有高超的調音技巧,以滿足不同鋼琴家,對鋼琴琴鍵發出的音色要求,更要明白不同鋼琴家對同一首音樂作品詮釋上,各自的堅持與風骨,只有聽得懂藝術家的內心,才能在調音時,調出音樂家真正想要的琴音。 

 

        這部紀錄片《我為琴狂》(Pianomania)的劇情主軸,是描述法國鋼琴大師艾馬爾,應邀到維也納錄製巴哈《賦格的藝術》專輯前一年的籌備工作開始拍起,負責調音的琴匠史戴芬‧克努佛,與鋼琴大師間進行多次的溝通,由於大師藝術家的性格,其間對鋼琴的選定,與琴音調整的決策過程,一再變更反反覆覆,好不容易終於選定了史坦威鋼琴中有88個琴鍵、230條琴弦、重達480公斤的第109號大鋼琴(Conert Grand Nr. 109)來錄製,而為了滿足鋼琴大師對音符極其敏銳的耳朵,與追求完美幾近挑剔的個性。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歲末冬寒,很多朋友都會去泡湯洗溫泉,前陣子跟朋友去了北投洗溫泉之餘,順道想去參觀慕名已久的北投溫泉博物館,當天除了拍到了博物館與圖書館美麗的建築,與周邊的好山好水外,真的沒想到在12月歲末的台北寒冬,竟然意外地拍到了,原本只在夏秋盛開的蓮花。

 

     但後來經過上網查詢相關資訊研究過後,才明白我拍到的是以睡蓮,而不是蓮花為主的美景,但真是很令人驚艷,就座落在北投圖書館的一側,雖然沒有像在台北植物園裡,夏秋盛開時的全區蓮花怒放,卻也有曲折婉約的悠然之美,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她們美麗的身影。

 

    有興趣的朋友,想搭捷運淡水線親自造訪的,記得是在新北投捷運站下,而不是在北投站喔。接下來就一邊繼續欣賞圖片,一邊跟你分享,關於蓮花與荷花,蓮花跟睡蓮的差別。

 

DSC03401.JPGDSC03368.JPGDSC03361.JPGDSC03382.JPGDSC03363.JPG 

 

    蓮花就是荷花,是同一種植物,荷花是學名,蓮花是俗名,也就是一般人的通稱,古象形字中,只有「荷」字代表「荷花」,因其子連蓬而生,稱「連子」,後取諧音為「蓮子」(可能因是植物,故冠以草字頭),開的花就叫「蓮花」。

 

    但是蓮花跟睡蓮是不同的,蓮屬豆科,睡蓮屬睡蓮科,兩者不管是在成長的生態,與花種的構造上都不同,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看葉子的形狀。

 

     蓮花的葉片沒有分岔,會挺出水面,至於睡蓮的葉片,則是呈分岔,而且周邊呈鋸齒狀,只浮在水面上不會挺起。另外就是看一天之中花開的時間,蓮花通常是清晨綻放,睡蓮則是日出之後或晚上,所以才會有午時蓮,跟子時蓮的別稱。

 

蓮(荷)花 :

葉:全緣,葉片出水,色淺綠。

莖:露出水面有刺。

花:夏秋開花,有蓮蓬、蓮子,花色少,中國式宗教。

種子: 有蓮蓬種子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你還在想今年去哪裡跨年嗎? 當然是來台北跟最酷最炫的變形金剛,一起跨年倒數計時才殺啊!

DSC03316.JPG              

     這兩天的氣溫雖然依舊有點寒意,但因為有溫暖的陽光照耀,白天反而不覺得冷,再過兩天就是年底,迎接民國 100年的歡樂倒數計時正式展開,台灣全國歲末跨年活動的新聞,也炒得沸沸揚揚,比放煙火比出席歌手的排場,但對我而言,這兩天藍到不能再藍的台北天空,萬里無雲乾淨到沒有一片雲彩,就是最美的禮物。

  

     中午出外用餐,抬頭看著蔚藍晴空,到處飄著國旗,心中有一種好久沒有過的開朗,用完餐把握時間,一邊散步一邊拍照,從統一阪急百貨出發,

DSC03311.JPGDSC03326.JPGDSC03329.JPGDSC03332.JPGDSC03336.JPGDSC03323.JPGDSC03321.JPG

     順著市府路,一路由靠近國父紀念館的右側,往南向台北市政府、凱悅飯店與世貿中心散步前行,因為後天就跨年,市政府前的跨年晚會舞台也開始搭建,市府路因為交通管制,放眼望去一片空曠完全沒有車馬喧囂,也讓人開始有了過年的味道,住在台北的朋友,想感受空城的滋味,一年到頭算來也就只有農曆春節前後一段時間,小時候我最常幹的事,就是過年時站在忠孝東路的大馬路上,對著空蕩蕩的台北市,大聲地喊著「來撞我啊!」當然也是因為知道根本不會有車,才會這樣玩。

 DSC03306.JPGDSC03314.JPG DSC03315.JPGDSC03194.JPGDSC03276.JPGDSC03265.JPGDSC03200.JPG

順著台北市議會的廣場與小公園,看到了美美的花葉樹木,小池畔的鴿子與水池的游魚悠閒自在地溜達著,有一些朋友就在這裡用午餐,一派輕鬆自在,讓人看了心情大好。

DSC03190.JPGDSC03189.JPGDSC03193.JPGDSC03207.JPGDSC03202.JPGDSC03191.JPGDSC03209.JPGDSC03204.JPGDSC03196.JPGDSC03195.JPGDSC03197.JPGDSC03186.JPGDSC03187.JPGDSC03205.JPG

     一路經過了市政府前正在搭建的跨年舞台,很驚訝地看到了一個巨型的變形金剛,我的天! 真的是變形金剛耶! 聽說今年台北跨年晚會會發送免費的3D眼鏡,實在很期待今年的戲碼,今年台北場的演出明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手,就看會端出甚麼精彩的演出囉,不過要好好謝謝這些會場舞台佈置的無名工作人員,看他們正中午全睡翻了,就知道他們八成一大早就開始工作很努力真的很辛苦,感恩。

DSC03176.JPGDSC03267.JPGDSC03268.JPGDSC03270.JPGDSC03179.JPGDSC03275.JPGDSC03273.JPGDSC03274.JPG

接著走到了凱悅飯店跟世貿中心前,看到了路邊有設置台北觀光自行車,只要用捷運卡刷一下,就可以騎著到處逛,設在飯店附近,還真是妙點子。跨過街走到了看近101 這一側,沿路也是有許多跟花博展連結的街頭花藝秀,這時間竟然看到了蝴蝶停佇在花上,真的是不可思議!

DSC03228.JPGDSC03231.JPGDSC03249.JPGDSC03224.JPGDSC03244.JPGDSC03216.JPGDSC03217.JPGDSC03226.JPGDSC03214.JPGDSC03250.JPGDSC03237.JPGDSC03233.JPG 

 

往市政府一路北行,因為陽光太美,忍不住地來回拍著光影下的街道,還有光采動人的枝葉搖曳輕擺,沿路拍到了鴿子、車輪式的座椅跟街頭藝術設置的機器人,處處流盪著一種歲末悠閒的氛圍,讓人放鬆,於是就在這樣的溫暖光暈照耀下,結束了我的午餐散步之旅,真的是很棒的一個中午。

DSC03285.JPGDSC03263.JPGDSC03284.JPGDSC03260.JPGDSC03256.JPGDSC03255.JPGDSC03259.JPGDSC03261.JPGDSC03258.JPGDSC03287.JPGDSC03292.JPGDSC03302.JPGDSC03304.JPGDSC03288.JPGDSC03289.JPGDSC03297.JPGDSC03299.JPGDSC03300.JPG

想看更完整的幻燈片播映,請到 http://sunshinetoday168.pixnet.net/album/slide/16368342  也祝福你與家人新年百事快樂! 民國100年心願百發百中!

(註:原創文字與照片,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與作者,謝謝您。)


SJKen的浮光掠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