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徨的青春、曖昧的情感 在一進一退的舞步中,踏出不一樣的自我。
擁有「現代舞第一夫人」、「舞蹈劇場天后」、「新舞蹈勇氣之母」等封號的碧娜‧鮑許(Pina Bausch,其舞作深刻真實、撼動人心,每每令觀者動容,讓各界大師讚揚不已。此紀錄片捕捉了碧娜‧鮑許殞落前的最後身影,記錄四十位沒有現代舞蹈經驗的青年男女,排練她的經典舞作之一『交際場」的過程。
面對大師之作,這些年輕人必須克服僵硬肢體、敞開心門,學會釋放疑惑與盼望,將自己交給舞台,才能全然地詮釋愛與人生。碧娜鮑許用生命為世界起舞,不但是世界藝術的無價至寶,更留給觀眾無限的懷念。 」
上述是電影本身的宣傳詞,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位當代最偉大的現代舞編舞家與舞者之一,德國出生的碧娜‧鮑許(Pina Bausch,1940.7.27- 2009.6.30 ),在銀幕上留給人們最後的溫暖身影。這部電影本身的情節並不複雜,一群來自德國各地的青少年青少女,有的學過芭蕾舞或街舞,也有的完全沒有舞蹈基礎,但都因為聽過碧娜鮑許的盛名,而前來學習。
電影一開始,由兩位碧娜‧鮑許的助手,也是資深的舞者給與指導,讓這些對身體律動很陌生,不知道如何透過舞蹈,表達人生活中喜怒哀樂的年輕男女,慢慢學會放鬆自己,先不去擔心跳舞的技巧問題。因為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的核心概念,就在於她最重視的「不是舞者如何跳,而是為何而跳」。
所以重點不在舞者本身能運用多高超的技巧,在舞台上展現自我,而是舞者要學會思考為何而跳,才能在舞台上,呈現獨一無二具有生命力的自己,同時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感動觀眾。
一開始這些小男生小女生,因為年紀很輕,又來自不同種族、信仰與家庭背景,大都害羞放不開,不知道如何在許多人的面前,展現自己,更別說要互相親密接觸,甚至傳達出各種不同的情緒張力,但在兩位資深舞者的生理與心理雙管齊下的溝通鼓勵下,每一位男生女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等到排練到一段時間後,才邀請了碧娜‧鮑許前來觀看,並親自挑選出適合的舞者,然後由她親自給這些年輕的男女生建議與指點,所以電影的後半段,我們隨著劇情推演,看到了每一位舞者,慢慢地卸下心防,終於在正式演出時,有了脫胎換骨的成功演出,也讓前來觀賞舞劇的家長們,與現場觀眾既驚艷又感動。
到最後的謝幕時,除了聽到全場掌聲雷動久久不歇之外,我們也看到了大師柔軟的身段,與溫暖鼓勵後輩的舉動,她帶著一大束的玫瑰花,然後一朵一朵地,獻給每一位在台上演出的舞者,並親切地跟他們親頰擁抱。